論國民士氣第三章第三節:一次類似拿破崙伐俄的遠征打掉羅馬士氣

公元353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經過激烈內戰後再次統一羅馬。此時中國在經過了西晉短時間統一後,已經進入五胡亂華十九國時期(從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

內戰過後的羅馬西部滿目瘡痍,萊茵河與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阿拉曼尼人趁機越過邊境入侵高盧地區,北部地區一片混亂。為了應付危局,君士坦提烏斯二世立堂弟尤里安為副帝,責成其守衛萊茵河防線,自己則負責多瑙河防線以及對波斯的戰爭。

尤里安在高盧地區取得了幾場重大勝利,特別是公元357年的斯特拉斯堡會戰,尤里安依靠精銳軍團步兵和伊朗式重甲騎兵擊潰七名日耳曼國王的聯軍,於是萊茵河疆界得以恢復。由於尤里安在軍中的聲望劇增,被士兵們擁立為皇帝。君士坦提烏斯二世不承認尤里安的皇帝身份,在東部組織大軍西進討伐叛逆,但他於公元361年末病死於途中。尤里安未經劇戰就成為帝國唯一的統治者。“叛教者”尤里安成為最後一位統治整個羅馬帝國的異教皇帝。正是這位皇帝終結了羅馬軍隊旺盛的士氣。

公元363年,尤里安率大軍東征,向波斯人復仇(具體恩怨放到第四章中講述),羅馬軍隊一路攻城拔寨,大敗波斯軍團,進抵波斯帝國首都。然而此時羅馬軍團的士氣已經是強弩之末,不得不決定撤退。撤軍過程中,羅馬軍團遭到波斯軍隊不斷襲擊,損失慘重,尤里安本人也受傷死亡。繼位的羅馬皇帝約維安只得與波斯人議和,割讓東部領土。


論國民士氣第三章第三節:一次類似拿破崙伐俄的遠征打掉羅馬士氣

尤里安東征大軍直抵波斯帝國首都城下



此次東征被稱為晚期羅馬帝國最大的軍事災難之一,它與公元378年的亞得里亞堡戰役及公元394年的弗裡吉杜斯河戰役,成為羅馬帝國喪失軍事優勢的三大敗點。

尤里安東征極大削弱了羅馬的野戰軍力,羅馬帝國被迫答應波斯薩珊帝國的全部條件,包括放棄米底五省、另外再放棄三座城市、十五座堡壘、放棄對亞美尼亞的保護。

我們把公元363年尤里安東征視為羅馬人士氣衰退的標誌性年份。此次東征和一千多年後,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東征俄羅斯有許多相似之處。尤里安集中帝國大部分精銳部隊的這次東征,在抵達波斯帝國首都泰西封時達到了進攻的極限。這和拿破崙集中帝國七十餘萬精銳,一路打到俄羅斯首都之一莫斯科後達到了進攻的極限一樣。

稍微不同的是,尤里安大軍在波斯帝國都城泰西封外決定撤退,而拿破崙大軍是在不戰奪取莫斯科後,軍隊自動潰退。

潰退路上的遭遇則相當一致,尤里安和拿破崙的精銳,都遭到了對方一路追擊、截擊,損失殆盡。

羅馬帝國隨後遭遇的亞得里亞堡戰役和弗裡吉杜斯河戰役,也如同法蘭西帝國隨後遭遇的萊比錫戰役和滑鐵盧戰役一般,英雄末路再無回天之力。

從公元前201年羅馬打敗迦太基帝國開始對外擴張到公元363年,羅馬人士氣的爆發和旺盛經歷了漫長的五百六十四年,比東方華夏民族(從公元前359年商鞅變法到公元107年東漢政府再次下令撤銷西域都護府)的四百六十六年足足長了九十八年。

羅馬人昂揚的士氣持續如此長時間,實令人震撼。

羅馬帝國的餘音

尤里安東征三十二年後,公元395年,羅馬帝國永久性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

公元402年,西哥特統帥阿拉里克指揮對意大利半島的侵略行動。西羅馬帝國最有影響力的統帥斯提裡克擊退了西哥特人,但後者於第二年返回。在古羅馬帝國的腹地,兩位日耳曼統帥交戰,其麾下多為日耳曼士兵。羅馬人自己的權力盡失。

公元408年,西哥特部落酋長阿拉力克統領本族人及東哥特部落族人西攻,圍羅馬城,西羅馬帝國乞和,獻贖金一百斤黃金,三千斤胡椒,阿拉力克始退。第二年,汪達爾部落侵入西羅馬帝國西班牙境。

公元410年,西羅馬帝國為救內難,撤出駐不列顛軍團,盎格魯部落及撒克遜部落乘虛侵入不列顛,建七小國。

公元412年,西哥特部由意大利西進,越過阿爾卑斯山,抵達高盧南部(今法國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

公元439年,東方五胡亂華十九國最後一國北涼亡,五胡亂華十九國時代終。同年,先後入侵西羅馬帝國巴爾幹境、西班牙境的汪達爾部落酋長格撒立克,自西班牙渡海,攻入北非,佔領西羅馬帝國所屬迦太基故地,建汪達爾王國。

公元455年,汪達爾人進攻羅馬。他們在兩週之內洗劫了羅馬城,劫掠了幾乎所有可以帶走的東西。這一次,西羅馬帝國徹底崩塌,僅剩意大利半島及高盧、西班牙的部分地區尚處於皇帝控制之下。

最終,在公元476年,意大利半島上的日耳曼軍隊宣佈一位日耳曼首領奧多亞克成為他們的國王。羅馬帝國亡。

不幸的是,在羅馬帝國最衰弱的這段時間裡,它除了備受日耳曼蠻族打擊,還遭到了一個兇殘暴戾的遊牧民族蹂躪,這個馬背上的民族有一位鼎鼎大名的王,他名叫阿提拉。下一節,我們將講一下揮舞著“上帝之鞭”的阿提拉的事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