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农业园区里的幸福生活

 4月天,水城县南部农业产业园区2.4万亩茶园碧波连绵,与茶园比邻的是水城县龙场乡安置点。



水城:农业园区里的幸福生活


明净的房屋

今年春节,68岁的黄周线就是在这里度过的,和往常一样,把小孙子送去幼儿园,这个穿着中山服的身影就准时出现在茶园里。

“现在采的是一芽一叶,初春采单芽每天能有一两百块钱。”黄周线说,水城县龙场乡的麻窝村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记忆中,那个地方常年都会发生滑坡。



水城:农业园区里的幸福生活


搬迁居民在园区采茶

如今,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让他们一家5口人在2017年年底搬离了那片土地。

“政府挂念着我们贫困户,修房子给我们住,我在茶园管茶、采茶,施肥除草,每月能有3000元的收入。”

今年的年味儿也让耳顺之年的黄周线记忆深刻,“过年政府还送来了红灯笼,热闹!”他抬起头,深蓝色的毡帽下一脸真诚:“我要让孙儿好好学习,以后有知识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

从农村搬到农业园区,虽然始终姓“农”,但书写的文章已经大不相同。



水城:农业园区里的幸福生活


幼儿园

和黄周线一样享受到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惠泽的,还有来自顺场乡和龙场乡两个乡镇的1114户4410名贫困群众。

易地扶贫搬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这片土地上,绿茶作为重要的支撑,首先撑开了绿色的希望。

龙场乡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采取“公司+扶贫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把经营主体、农户、村集体捆绑起来,结合该地区自然优势,因地制宜建设以水城县茶叶发展公司为龙头,建设“水城春”茶叶加工厂对附近茶叶就地加工,包装外销,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绘出“早春茶,喝着喝着春天就来了”的茶景图。

希望的土地让幸福能够扎根,为有效解决搬迁户的就业,安置点配套建设了一个制衣厂,从事外贸订单衣服生产,人均工资每月可达3000元,组建扶贫劳务公司精准对接各乡镇搬迁户的入职、培训,易扶支部对接培训学校对易扶安置点内的搬迁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实现安居乐业。


水城:农业园区里的幸福生活


68岁的黄周线在园区采茶

熟悉的土地上,本地白族文化与茶文化的创意糅合,也铺开了南部农业产业园区白族风情园的酒店、餐饮、超市、产品加工等多种业态。

文化园以茶旅、文旅、康旅形成一体化发展,承办白族文化艺术节、全市手工制茶大赛、采茶品茗活动等多项文化艺术活动,在白族文化记忆的传承中创新茶文化宣传,增添“文旅一体”发展韵味和魅力。

茶香弥漫,书香绕耳,安置点设置36个教学班的南部园区中学、12个教学班,可容纳学龄前儿童300人的南部园区幼儿园,建成南部园区医院、办事大厅、图书室、4点半课堂、社区露天健身器材基础设施,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体系。

而今,龙场乡的搬迁安置、产业配套、景区打造有效结合,以景区为吸引,以产业为支撑,以就业为保障,形成产业、创业、就业齐头并进的格局。

走进安置点,灰线白墙,镂花窗的房屋错落有致,茶文古韵,诗意闲适。人文环境与山水茶园的恬静融汇出原生态茶园风光和乡情乡愁,也绘出老有所养、业有所扶、幼有所学、娱有所乐的幸福生活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