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好又多倒了,你家樓下的水果店卻沒倒?

年近六十歲的張阿姨,在菜市場上一直經營著一個水果鋪,而這個水果攤是當年年輕的時候跟自己的丈夫用禮金跟積蓄買下來的。由於水果鋪的正面對著的是一個菜市場的側門,很多顧客在市場買完菜之後都會順手買點水果。他們的水果店的生意可以用熱火朝天來形容。就在前段時間,張阿姨曾經跟筆者聊天,她說互聯網電商對實體店鋪所造成的衝擊她也略有耳聞,在感慨科技發展的同時,也看盡了市場的瞬息萬變。想當年大型連鎖超市出現的時候,菜市場上的經營者人人自危。但是誰能想到,當O2O潮汐席捲而至,活到最後的竟然是這個默默無聞的菜市場?

為什麼好又多倒了,你家樓下的水果店卻沒倒?

最近幾年來,我們經常能看見超市的“死亡名單”出現在各個新聞頭條,當中並不乏各種曾經盛極一時的知名連鎖品牌,好又多、家樂福、華潤萬家、沃爾瑪等都榜上有名。而好又多更是直接在市場上銷聲匿跡,曾經風靡一時的超市今已大不如前,各種的知名連鎖超市品牌關門的關門,守業績的守業績。在經歷了將近數十年的搶奪戰之後,菜市場依舊是那個菜市場,不僅沒有被超市所取代,甚至還被政府作為扶持對象進行信息化改造。

不管國際金融市場競爭怎麼激烈,不管東莞有多少廠家面臨倒閉,不管金融危機讓哪個銀行再次倒閉。菜市場依舊是那個菜市場,不管什麼時候,它都靜靜的在那裡等著你去,為老百姓的飯桌們增添一絲鮮綠。

為什麼好又多倒了,你家樓下的水果店卻沒倒?

其實菜市場的起源要回歸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當時市場經濟剛剛起步,由國家經營的蔬菜副食店開始逐漸退出了市場的舞臺。隨著時間的發展,曾經的菜市場也開始逐漸變成了老市場,50後以及60後們成為了菜市場的主要顧客。在如今“雙創”的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消費模式層出不窮,生鮮超市、社區小店以及社區生鮮團購等模式的出現吸引了不少老一輩的“省錢一族”。菜市場這次面對的對手,並不是集團軍,而是游擊隊。

老一輩的“省錢一族”們都紛紛被那些嶄新的消費模式以及折扣所吸引,而新一代的年輕人們對於菜市場並不感冒,惜時如金的他們並沒有時間去貨比三家,挑這挑那。對於市場而言,如果再不想辦法進行轉型的話,那麼依舊會面臨著“夾縫中生存”的尷尬境地。很明顯,市場需要的是“求存同異”,轉型升級對於菜市場來說迫不可待。

為什麼好又多倒了,你家樓下的水果店卻沒倒?

作為外賣界當中的扛把子,美團自然也盯上了市場這個龐大的蛋糕,盒馬菜市也開始將目標轉移轉移到菜市場上,而餓了麼以及叮咚買菜也達成了戰略協議,將全面擴展菜市場的業務,蘇寧、每日優鮮以及順豐等紛紛加入到生鮮配送行列,他們的目標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菜市場。

盒馬鮮生的例子其實已經告訴了我們一個很直觀的道理,對於消費者來說,菜市場依舊是解決飯桌的根據地。盒馬鮮生的定位顯得不夠接地氣,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知乎上月入百萬、年入千萬的社會精英,不少白領在下班之後依舊會直奔超市,電商的發展只能依附傳統實體經營,並不能憑藉網絡在實體店自立門戶。

為什麼好又多倒了,你家樓下的水果店卻沒倒?

如今不少市場經營者都會在自己的小攤前準備好兩份菜,第一份是賣給那些前來消費的顧客,而第二份則是用來應付網上平臺的訂單。但不少經營者都表示,網上的訂單一天只有20來份,根本比不上實體店的銷售額。對於消費者而言,買菜最怕就是買到不新鮮的,中老年消費群體尤其重視這一方面,因此打著“新鮮”旗號的社區生鮮零售往往會更受歡迎,再加上團購以及折扣等一系列營銷手段,這套組合拳下來菜市場毫無優勢。

對於消費者來說,互聯網大咖轉行去“賣菜”,這一舉動無疑是要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因此對於買賣雙方來說都需進行長時間的市場培育,可以說這場從線上延伸到線下的“菜籃子”爭奪戰,將會是一場持久的“消耗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