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又多倒了,你家楼下的水果店却没倒?

年近六十岁的张阿姨,在菜市场上一直经营着一个水果铺,而这个水果摊是当年年轻的时候跟自己的丈夫用礼金跟积蓄买下来的。由于水果铺的正面对着的是一个菜市场的侧门,很多顾客在市场买完菜之后都会顺手买点水果。他们的水果店的生意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就在前段时间,张阿姨曾经跟笔者聊天,她说互联网电商对实体店铺所造成的冲击她也略有耳闻,在感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看尽了市场的瞬息万变。想当年大型连锁超市出现的时候,菜市场上的经营者人人自危。但是谁能想到,当O2O潮汐席卷而至,活到最后的竟然是这个默默无闻的菜市场?

为什么好又多倒了,你家楼下的水果店却没倒?

最近几年来,我们经常能看见超市的“死亡名单”出现在各个新闻头条,当中并不乏各种曾经盛极一时的知名连锁品牌,好又多、家乐福、华润万家、沃尔玛等都榜上有名。而好又多更是直接在市场上销声匿迹,曾经风靡一时的超市今已大不如前,各种的知名连锁超市品牌关门的关门,守业绩的守业绩。在经历了将近数十年的抢夺战之后,菜市场依旧是那个菜市场,不仅没有被超市所取代,甚至还被政府作为扶持对象进行信息化改造。

不管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怎么激烈,不管东莞有多少厂家面临倒闭,不管金融危机让哪个银行再次倒闭。菜市场依旧是那个菜市场,不管什么时候,它都静静的在那里等着你去,为老百姓的饭桌们增添一丝鲜绿。

为什么好又多倒了,你家楼下的水果店却没倒?

其实菜市场的起源要回归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由国家经营的蔬菜副食店开始逐渐退出了市场的舞台。随着时间的发展,曾经的菜市场也开始逐渐变成了老市场,50后以及60后们成为了菜市场的主要顾客。在如今“双创”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消费模式层出不穷,生鲜超市、社区小店以及社区生鲜团购等模式的出现吸引了不少老一辈的“省钱一族”。菜市场这次面对的对手,并不是集团军,而是游击队。

老一辈的“省钱一族”们都纷纷被那些崭新的消费模式以及折扣所吸引,而新一代的年轻人们对于菜市场并不感冒,惜时如金的他们并没有时间去货比三家,挑这挑那。对于市场而言,如果再不想办法进行转型的话,那么依旧会面临着“夹缝中生存”的尴尬境地。很明显,市场需要的是“求存同异”,转型升级对于菜市场来说迫不可待。

为什么好又多倒了,你家楼下的水果店却没倒?

作为外卖界当中的扛把子,美团自然也盯上了市场这个庞大的蛋糕,盒马菜市也开始将目标转移转移到菜市场上,而饿了么以及叮咚买菜也达成了战略协议,将全面扩展菜市场的业务,苏宁、每日优鲜以及顺丰等纷纷加入到生鲜配送行列,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菜市场。

盒马鲜生的例子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一个很直观的道理,对于消费者来说,菜市场依旧是解决饭桌的根据地。盒马鲜生的定位显得不够接地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知乎上月入百万、年入千万的社会精英,不少白领在下班之后依旧会直奔超市,电商的发展只能依附传统实体经营,并不能凭借网络在实体店自立门户。

为什么好又多倒了,你家楼下的水果店却没倒?

如今不少市场经营者都会在自己的小摊前准备好两份菜,第一份是卖给那些前来消费的顾客,而第二份则是用来应付网上平台的订单。但不少经营者都表示,网上的订单一天只有20来份,根本比不上实体店的销售额。对于消费者而言,买菜最怕就是买到不新鲜的,中老年消费群体尤其重视这一方面,因此打着“新鲜”旗号的社区生鲜零售往往会更受欢迎,再加上团购以及折扣等一系列营销手段,这套组合拳下来菜市场毫无优势。

对于消费者来说,互联网大咖转行去“卖菜”,这一举动无疑是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因此对于买卖双方来说都需进行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可以说这场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的“菜篮子”争夺战,将会是一场持久的“消耗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