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自律”,唯有多巴胺

自律一詞最早出自漢《左傳·哀公十六年》,指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按照自己的計劃堅定地執行每一項任務。與之相近的還有慎獨。

自律對應的英文是Self-discipline,在webster字典上這麼解釋,correction or regulation of oneself for the sake of improvement(為了提高自己而進行自我調整和糾正)。感覺好像都是意志力的範疇,跟分子基礎沒有半毛錢關係。但是,不要忘了一點,自律是由大腦發出的指令,歸根結底,是由大腦神經細胞分子造成的。

很多人天天喊著要自律,但就是做不到。天天看起來很忙,做著沒有目標,沒有意義的努力。卻騰不出來精力,去思考戰略。只能用戰術上的拼命努力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何以“自律”,唯有多巴胺

為啥呢?因為他們的大腦出了問題。也就是控制力和腦細胞之間出現了不匹配。一個慾望過多的意識,搭配一個腦細胞混亂的大腦,最終無法分出主次,最終停留在淺層的神經環路中進行死循環。

不能自律的典型案例是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注意力集中缺陷)患者。他們儘量避免任何挑戰和困難,儘量不思考,在各種淺層的信息面前跳來跳去,就是不深入鑽研。結果就影響了其學習能力,也影響其性格與處事方式。ADHD患者無法剋制自己,經常有暴力行為,也當然不能自律。

何以“自律”,唯有多巴胺

那麼自律到底和什麼有關呢?其實,如果把自律看成一個表型。無外乎和倆個方面有關,第一,你的基因,第二,你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這個已經被很多雞湯文熬爛了,在此就不再贅述。下面我著重說一下基因層面的。

如果說自律表型是由基因和生活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那麼核心決定因素還是基因。

刨除那些絕頂天才,我們普通人的基因組之間的差別不會超過1%。因此關鍵在於你的選擇。

那麼選擇是什麼決定的呢?多巴胺(dopamine)。多巴胺又稱為幸福素,多巴胺水平越高,則會讓大腦越舒適。這也是很多上癮者的根本原因。一項來自salk研究所的結果表明:多巴胺的水平可以精確控制我們在短時間內做出的決策。為驗證多巴胺水平是引起決策變化的原因,Jin研究組採用了光遺傳學技術,利用光束來控制小鼠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高低,具體的操作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哈。結果發現,只需增加或減少多巴胺,便可使小鼠從一側控制桿轉向另外一側。

何以“自律”,唯有多巴胺

當然人之所以區別於小鼠,就是我們還有自由意志(也許只是自以為)進行選擇。那麼自律是什麼,就是讓你在不斷地做選擇,犧牲短期快樂,去換取長期利益。

那麼多巴胺的水平是誰決定的呢?多巴胺主要在大腦細胞中進行合成,其實很簡單,就是由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或者酪氨酸(Tyrosine)轉化而來。那麼為啥腦細胞不能自我控制呢?

因為還有外部環境啊,大腦根據外部和內部環境反饋的信息來協調多巴胺的生成與降解。當人餓的時候,就是基因們需要能量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告訴大腦,我們該吃飯了,於是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吃飯的慾望,如果這個時候得到滿足,多巴胺會進一步分泌,讓人產生幸福的感覺。這個是好的正反饋哈。

同理,當大腦煩躁的時候,也就是精力不足的時候,這時候基因們也不耐煩了,所以我們要休息,於是刷知乎/微博/朋友圈,這是獲得快樂最簡單的方法,於是開始不好的正反饋。

有多少次,你下意識地刷知乎/刷微博/刷朋友圈,刷一些沒有營養的東西,刷到凌晨卻做不了“正事”。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做不了“正事”?因為你的大腦已經喪失了處理複雜信息的能力。重複一遍,做不到自律的人,其實是大腦以為自己無法應付做所謂的“正事”所需要的信息處理強度,也就是多巴胺給與的獎勵不夠強


何以“自律”,唯有多巴胺


注:此處的腦容量是指其精神容量而非其物理容量

這個死循環,幾乎是目前許多手機上癮者的宿命。整天看各種爽文/短視頻,大腦付出的代價最小,當然也就不思進取了。

因此,我們要不要自律,需要多自律,也是一種選擇。有了選擇也就有了命運。如果你不想自律,你可以不用往下讀了,因為下面是我自己總結的一些自律的方法。

明白了自律的基因基礎。我們就可以訓練大腦,讓它可以自由控制多巴胺水平的高低,這樣我們就能夠慢慢自律起來。

1. 充足的睡眠。為了讓當然睡覺對於大多數手機黨來說也是需要意志力的事情。11點前必須就寢,同時手機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重要的事說三遍,

把手機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

把手機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

把手機放在手夠不到的地方

2.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訓練自己記憶數字。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背一下圓周率π=3.1415926…,據說效果甚佳,可以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3.如果前兩個比較無聊的話,可以玩一些小遊戲,比方說“數獨”,可以逐步提高你的處理複雜信息的能力。這個比較有成就感,可以讓你多產生一些多巴胺。


何以“自律”,唯有多巴胺


4. 冥想。冥想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比較神秘。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做的,至於到什麼程度,那就看你自己的悟性了。所謂一呼一吸之間,便是生命。核心一點,就是專注於你的呼吸,讓意識自由的流動,重在覺察現在的自己。關於冥想的app,有“潮汐”,“NOW正念”,大家可以嘗試一下。


何以“自律”,唯有多巴胺


腦其實也不過是人體的一個器官而已,不進則退。當大腦認為自己容量不足時,人無法好好思考,也就出現了各種“心浮氣躁”的表現。當大腦覺得自己精神飽滿時,意志力就比較堅定,更容易做出理性的決策,也就是自律啦。

理想狀況是,我們可以平穩地控制多巴胺的水平,享受穩穩的幸福。

1. https://www.cell.com/neuron/pdf/S0896-6273(17)30137-X.pd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