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武陵区农村学校:娃娃乐了,老师笑了

尚一网讯(记者 黄云霞 通讯员 雷江峰 孙家昌 文/图)

目前,常德市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正火热进行,作为领跑常德教育的武陵区在2018年就基本达到了相关要求。

走进武陵区芦荻山乡社木铺小学,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宽阔的操场、标准的塑胶跑道,孩子们在操场上跳绳、踢足球、跑步,乐不思蜀。

在武陵区丹洲乡中心小学,记者看到的食堂通透、整洁,储物间、留样间、操作间等一应俱全。不仅如此,这里还有专业的舞台及音响设备,学生在此可尽情地展示才艺和风采。

武陵区芦荻山乡李白溪小学内,一栋教师周转房很打眼。4套周转房内都配备了热水器、油烟机和厨具,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设计让教师们入住舒适。

……


常德武陵区农村学校:娃娃乐了,老师笑了


武陵区芦荻山乡社木铺小学的孩子在食堂用中餐。

常德武陵区农村学校:娃娃乐了,老师笑了


位于武陵区河洑镇的青林小学早已配备了宽阔的塑胶运动场。

这些是近日记者走进武陵区几所农村学校看到的场景,过去3年时间里,武陵区投资1633万元,用于农村合格学校建设、薄弱学校改造,一共完成了4所农村合格学校建设,新建了8套教师周转房,完成了7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三有”设施设备。如今,全市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正火热进行,按照要求,3年内,武陵区将投入302万元,新建芦山小学、坪湖小学教师周转房,新建坪湖小学、太平小学食堂,改扩建丹洲乡中学、芦荻山乡黄爱小学食堂。目前,芦山小学教师周转房项目和丹洲乡中学学生食堂项目已经开工。

塑胶运动场:童趣童真的幸福乐园

在武陵区农村中小学校,塑胶跑道、乒乓球台、足球场成了展现孩子们童趣童真的幸福乐园。武陵区丹洲乡中心小学的体育教师们深有同感。2010年以前,学校还是煤渣跑道,跑道中间是黄泥巴,开展大型户外活动只能在周边借场地。2013年年底,煤渣操场成为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红绿相间的标准塑胶运动场,为了让运动场有文化味,学校请专业人士在围墙绘制了一些运动健身主题的图案。

武陵区芦荻山乡社木铺小学新建塑胶运动场后,孩子们嬉戏玩耍、跳绳都有了好去处。体育老师坦言,塑胶运动场地质软、弹力好,孩子们锻炼时不易伤着,看着也漂亮。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武陵区河洑镇青林小学,该校新的塑胶运动场投入使用后,孩子们踢足球有了好去处,学校也借此推广校园足球。足球小将们不负众望,在2016年拿到了武陵区郊区小学足球赛男子组冠军,学校也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示范学校”。

标准化食堂:让农家娃吃上可口的热饭菜

说到农村学校的食堂,大家脑海里会浮现这样的场景:几十个孩子拿着饭盆,挤到一临时搭建的平房内,等着生活老师往每个人的饭盆里装饭菜,孩子们在室外或站着、或蹲着,把饭菜吃完。

可武陵区农村中小学食堂不是这样的,3月25日,记者走进武陵区芦荻山乡社木铺小学食堂,就餐大厅宽敞明亮,餐桌板凳让人赏心悦目。墙壁上贴着“光盘始你我,行动里节约”“文明餐桌,厉行节约”的标语,大厅消毒柜里摆放着学校免费提供的不锈钢餐具。走进食堂操作间、粗加工间,工作人员身着工作服、戴着口罩,忙而不乱。当日中午,食堂为孩子们准备的菜是白豆腐炖肉、玉米炒火腿、白菜、鸡腿再加一个汤,每人5.5元。领到饭菜后,孩子们礼貌地给工作人员说谢谢,然后坐到指定的席位。就餐前,席长会交代就餐纪律:不准高声喧哗,不准浪费,吃完后轻轻走出食堂。席长徐皓天就读一年级,他和双胞胎弟弟的家离校不到50米远,家里的全职妈妈说学校食堂伙食不错,孩子在这里用餐她很放心。

副校长杨友乾介绍,为了给278名农村孩子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2013年,武陵区斥资50万元新建了学校食堂,食堂一直秉承“保本不盈利”的原则,确保学生吃上营养可口的饭菜,对于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减免了生活费。几年来,学校先后为20多名困难学生减免了午餐费用。

武陵区丹洲乡中心学校的食堂不仅提供给学生可口的饭菜,在安装了专业舞台和音箱后,食堂秒变“礼堂”,可容纳近千名观众观看节目。这个斥资300多万元修建的多功能食堂在农村学校算是很“高大上”了,舞台端庄、大气,桌椅采用蓝绿相间的配色,很好看。售卖窗口上端悬挂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牌为“A”级。工作人员均有健康证,操作间里,冷藏柜、冷冻柜、留样间一应俱全,储藏室内,米面油储存充足,这些功能室里都安装了摄像头,食堂每天采购货物均有台账记录。

当记者来到武陵区芦荻山乡李白溪小学时,校长黎伟正在食堂里和工人师傅一起商量装空调事宜。他说,新建的食堂功能设施完善,除了给孩子们提供热饭菜外,还准备在这搭建一个小舞台,让孩子们展示才艺或者搞游艺活动。

教师周转房:让教师在农村小学住得舒心

35平方米的厅室房子,配有厨卫灶具、抽油烟机,浴室内装有电热水器,床桌椅一应俱全,教师可拎包入住。

陈杰是武陵区芦荻山乡李白溪小学的语文教师,来自张家界,去年9月考入学校任教。刚搬进这样的房子里时,他有点不相信,因为自己住的条件比在张家界城区教书的同学都好。“一来就住上了新房,很幸运!”陈杰说常德已经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这么好的居住环境让他别无所求,已经做好了在此安家的打算。与他一起住进来的还有3名老师,这4套周转房是武陵区2015年斥资52万元为老师们修建的。

该乡三村小学校长罗艺铮告诉记者,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办学条件都很不错,可因为教师的住房条件有限,总留不住人。自2015年新建了4套周转房后,教师有归宿感了。2017年新招的6名教师中,有4名住进了周转房,学校出钱装空调,还给他们免房租、水电费。丁鹏就是其中一位入住教师,大学毕业后考进学校任教的他感叹自己很幸运,能住上条件这么好的周转房,虽然他家在鼎城区,离学校不远,但他愿意住校,多钻研教学,传授给乡村孩子更多的知识。

根据《武陵区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19年至2021年,武陵区将在芦山小学和坪湖小学新建教师周转房各4套,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在职教师的住房条件。

武陵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项小丰受访时表示,2018年年底,我市启动了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常德教育的排头兵,武陵区在2018年就基本达到了相关要求,未来3年,武陵区委、区政府将会利用农村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契机,加大投入,让武陵教育更加均衡、高质量地发展。

“到2021年,武陵区农村办学条件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城乡学校办学水平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农村教育努力实现一体化发展、优质化发展、现代化发展。”谈及农村学校的建设,项小丰信心满怀。他表示,武陵区还将进一步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按照项目建设需求足额安排预算经费,努力让每一所农村学校都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