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国家专利、获省级一等奖!他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男神老师"之一

在西安邮电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知识渊博、平易近人、严谨专业,是一位细心的学者。许多学生评价他:有深度、有视野却又不失幽默。

他就是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杨武军老师。

拿国家专利、获省级一等奖!他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杨武军,副教授,1992年7月毕业于西安邮电学院电信工程系计算机通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4月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主任、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先后获得陕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主持、参加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4项、横向项目1项等。负责通信工程专业"一流专业"建设、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综合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专业认证、实验室建设和学科竞赛等工作。

教学是一种责任

杨武军1992年便开始参加教学工作,至今已经二十余年,在教书育人方面,杨武军老师有绝对的发言权。他说:"教学首先是一种责任,这个职业本身比较特殊,是育人的。"他认为作为老师,站在讲台上就应该有强烈的责任感。面对学生,要是没把课备好,讲着讲着就卡壳了,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正是这种站在讲台上就要有的责任感,让杨武军从成为老师的那一刻起,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教学这件事去做好,并做的最好

。这也是杨武军众多学生一直对老师念念不忘的原因。

拿国家专利、获省级一等奖!他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杨武军的课向来很受学生欢迎,不仅因为他认真,更因为他有问题意识。他的课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为老师他不光自己讲,更多的是与学生沟通、观察学生的反应,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杨武军说:"作为一名老师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同学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迎接挑战。就像在实验室里,看到很多同学做实验的时候,那股全身心投入的奋发钻研劲儿,很有成就感。"

工科就是要吃苦

杨武军本科毕业于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通信专业,研究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入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他认为:"计算机和通信是不分家的,他们两个的融合是必然的,新问题的产生,就要有新的学科碰撞。" 面对通信这座很多人眼里难以翻越的大山,杨老师说:"工科专业就是吃苦,没有什么别的技巧,这四年的学习,从某种角度来说就应该是昏天黑地,就应该是很痛苦,如果没有学习上的那种要翻山的很痛苦的感觉,其实是学不好的。"

这也是杨军武对自己学生的要求、对新一代通信人寄予的厚望。

拿国家专利、获省级一等奖!他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正是这种肯吃苦的态度,让杨武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教师,并先后出版了《三网合一技术的发展趋势》《现代电信科技》《IP,ATM和MPLS设计策略的分析》等公开出版的学术专著,"一种新型波分复用器件"等获得了国家专利。杨武军认为新的机遇从底层下手,跨学科融合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在日新月异的通信领域要从问题出发,积极关注时代背景和需求,才能不固步自封,做好教学科研工作。

不能没有想法

杨武军认为工科的大部分课程是为了应用与解决问题,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应注重问题的背景,问题是什么,需求是什么,然后才产生了某种设计。需求变了,设计会变,方案也会变,这就意味着工科的学生一定要有问题意识: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效果如何,最终是否还要持续性的改进?倘若没有这种问题意识,没有问题驱动的想法,其实是很难求得进步的。

拿国家专利、获省级一等奖!他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杨武军指出:扎实的基础是提出新想法的必要条件,量的积累才能换来质的飞跃,同样夯实的基础才会让人迸发出创意的灵感。"最怕的就是学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你可以对一个问题的想法不完整,但是不能没有想法",杨武军这样郑重又严肃地说道。大学时光何其宝贵,对于一个学生而言,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是要在大学四年里逐渐清晰的。

拿国家专利、获省级一等奖!他就是最受学生欢迎的

"一个好的工程师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时刻保持'问题意识',如果没有问题意识,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应用创新,都将难以继续。"杨武军希望学生时刻都能保持"问题意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欢迎关注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西安邮电大学"头条号,让你看到更精彩的西安邮电大学!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西安邮电大学新闻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