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尕藏加,是青海貴南縣森多鎮寄宿制學校的校長。他花了兩天時間換了4種交通工具,才趕到湖南懷化市漵浦縣,參加在這裡舉行的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

4月13日,論壇開幕,來自海內外的700多名鄉村校長、教育專家和公益人士齊聚一堂。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好校長,再生長”,它由湖南省教育基金會和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

湖南省委原常委、省紀委原書記、省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許雲昭,出席論壇並講話。懷化市副市長歐陽明、漵浦縣委副書記楊廉喜、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李少波,也在論壇開幕式上發言。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2019年4月13上午,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在湖南漵浦縣鹿鳴學校開幕,開場由漵浦縣第二中學的同學們帶來舞蹈《擁杯•瑤》。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2019年4月13上午,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在湖南漵浦縣鹿鳴學校開幕,論壇現場火爆。

一所鄉村好學校,關鍵要有個鄉村好校長

專注鄉村教育的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弘慧”),創辦於2008年。

李少波說,長年紮根鄉土,讓弘慧內部達成了一個共識——鄉村教育想辦好,校長這個群體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一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從2014年開始,弘慧持續舉辦了多屆校長論壇。舉辦地,都在縣城。

如李少波所說,縣城“離鄉村校長們最近,也便於教育和公益屆的大咖們抵達”。他希望,籍此把各種資源和信息帶到鄉村校長們面前,為他們搭建一個交流學習和資源共享的平臺。

本屆論壇,是規模最大、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與會人員中,除了700餘名中國鄉村校長,還有政府官員、媒體記者、公益人士,以及來自美國和馬來西亞的10名教育同行。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2019年4月13上午,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在湖南漵浦縣鹿鳴學校開幕,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三諾生物傳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少波致辭。

許雲昭也認為,辦好一所學校,必須得有一個好校長。在他看來,鄉村學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基本單位,好的鄉村校長,既是教育家也是政治家。

“所謂教育家,就是要會教育、會辦校,用心盡心,對不同學習階段的孩子們進行針對性的教育。”許雲昭解釋,“所謂政治家,就是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才培養的目標,真正從思想上行動上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育人,給學生種上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2019年4月13上午,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在湖南漵浦縣鹿鳴學校開幕,湖南省委原常委、省紀委原書記、省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許雲昭致辭。

好校長,今天你微笑了嗎?

去年在沅陵縣舉辦的第六屆鄉村好校長論壇上,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湖南省教育基金會,發起了“鄉村好校長計劃”。

這項計劃,每年會評選出10名具備代表性的“鄉村好校長”。入選者會獲得個人獎勵,其所在學校,也能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和公益資源支撐。

第一批鄉村好校長獲獎名單,在本屆論壇上揭曉。邵陽市新邵縣陳家坊鎮中心小學校長曾志權等10人,登臺領獎。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2019年4月13上午,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現場, 10位“鄉村好校長”獲獎者領獎。“鄉村好校長計劃”由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湖南省教育基金會發起,旨在通過“好校長”的示範作用,帶動更多的鄉村校長進行“綜合素質教育”探索和實踐。

好校長是怎麼評出來的?弘慧建立了一套有趣的評選機制,其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是“培訓任務完成度”。

平日裡,弘慧會組織項目覆蓋地的校長們線上線下培訓——這也是“鄉村好校長計劃”的一部分。培訓過程中,校長們會經常接到任務,比如,“對身邊的人微笑”。

領取微笑任務的校長們,事後要提交報告闡明任務完成情況:對誰笑了?對方有什麼反應?雙方有沒有進一步交流?交流情況如何?

“這是針對校長溝通能力的訓練。”弘慧合作發展部總監張曉英說,“所謂再生長,不僅僅是視野和專業知識的提升,也包括性格塑造、溝通能力培養等方面。”作為曾經的鄉村校長,張曉英深知這些素質對一個鄉村學校管理者的重要性。

“經常能良好完成任務的校長,自然能獲得更高的評分,獲評好校長的幾率就越大。”張曉英解釋。

這是一套富有督促性和激勵性的培訓機制。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教育局副局長唐國平,對此大加讚賞。他參加了本次論壇,一同到來的還有九寨溝縣的20多名鄉村校長。

2017年,九寨溝遭受了7.0級地震,多所鄉村學校不同程度受損。這些學校都需要災後重建。九寨溝縣與弘慧聯手啟動了“九寨溝版”鄉村好校長計劃,來夯實受災學校的軟件建設。中國扶貧基金會和方正證券公司,也參與了這項計劃。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2019年4月13上午,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現場,與會嘉賓正在認真聆聽論壇發言並記筆記。

一個能同頻共振的平臺

在鄉村好校長論壇上,唐國平找到了很多共同語言。

“大家都是來自欠發達地區,地情校情接近,更適合相互借鑑經驗。”他把論壇稱為“讓鄉村校長們同頻共振的平臺”。同行們介紹的一些經典案例,讓他印象深刻。

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楊瑞清講述的故事,就其中之一。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2019年4月13上午,第七屆鄉村好校長論壇現場,南京市浦口區行知教育集團總校長楊瑞清現場做分享。

行知教育集團的教學場所,既是校園,又是一個大農業基地。幼兒園、小學、中學,和茶園、桃園、柿子園、荷花園交錯在一起。每年,老師都帶著孩子們去採茶、種茶、炒茶。校園裡落下的樹葉,也被孩子們送進了茶田做肥料。

附近還有稻田和棉花地。學校也對這些資源進行了整合,帶領本校和外校的學生去種地採棉花,體驗鄉村生活。學校給負責接待的農民發費用,附近的農民,也經常打聽什麼時候有孩子過來。

楊瑞清介紹,20多年來,學校先後接待了40萬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很多國外學生。

“這種親近鄉土的教學形式,充分體現了‘知行合一’的理念,很值得其它鄉村學校借鑑。”省政協委員、鳳凰網湖南站站長曾雪封說。他是本次論壇一場圓桌對話的主持人。

馬來西亞愛心教育協會會長張瑞慈,是受邀海外嘉賓之一。她對馬來西亞華文教育推廣情況的介紹,也是論壇期間的一大亮點。

700餘名鄉村校長齊聚湖南小縣城,一起“再生長”

首批“鄉村好校長計劃”獲獎者及提名獎獲得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