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時長達48年,有近30年的時間不理朝政,這位皇帝都經歷了什麼

從古至今,皇位在世人眼中總是意味著至高無上的權力,以及輝煌璀璨的人生。他們不僅能夠主宰這個國家的一切大小事宜,也能夠在恣意妄為的生活中享盡榮華富貴。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也許我們平時看電視劇、小說的時候也會略有耳聞,皇帝作為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他身上所揹負的壓力和責任,以及內心的痛苦和隱忍,是我們所無法想象的。而這一切都被細膩而真實的還原在黃宗仁先生的《萬曆十五年》一書中,發人深省,感慨頗多。

在位時長達48年,有近30年的時間不理朝政,這位皇帝都經歷了什麼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先生是著名的歷史學家,《萬曆十五年》是他的成名之作,書中記載的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時期的故事。這本書打破了傳統史書枯燥乏味的記事寫法。黃仁宇先生以獨特的視角,通過相關人物的生活及細節來折射朝代發展的興衰盛亡,並探討揭露明朝社會中的歷史詬病,試圖探索未來中國的發展之路。

1572年,明穆宗駕崩,皇太子朱翊鈞即位,改年號為萬曆。萬曆10歲就登基,其執政時間長達48年之久,是明朝在位時期最久的皇帝,然而他卻在近30年的時間裡沒有上朝。

在位時長達48年,有近30年的時間不理朝政,這位皇帝都經歷了什麼

萬曆皇帝

那時,僅有9歲的萬曆,還沉靜在哀慟之中就被簇擁著推上皇位。面對錯綜複雜的朝堂,漫長久遠的皇權之路,萬曆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生活?他最後採取“不作為”的方式來對抗整個朝政,他背後的故事是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一一解讀,解開這個人物背後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跟隨黃先生的筆觸,透過萬曆皇帝這個人物來窺探那個時代體系中更加真實尖銳的一面。

歸根結底,在強權主義的體制之中,皇帝也不過是大時代背景之下的一個泡影罷了。爭奪,反抗,也無法逆轉那個時代的悲劇誕生。

一、皇帝的寶座並沒有讓萬曆感到輕鬆和快樂

1572年,萬曆成為皇帝后,就不能再像別的孩子那樣無拘無束的生活了。他需要在全國人民面前成為一個道德楷模的典範,以及智慧英明的聖主。

在位時長達48年,有近30年的時間不理朝政,這位皇帝都經歷了什麼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照:萬曆皇帝

一方面,萬曆和母親慈聖之間的交流不能再像從前那般親密了,兩人在無形之中多了一道屏障和隔閡。

比如有一次,萬曆派人重新裝修了慈聖居住的宮殿,慈聖想表達對孩兒的感激之情,但這種愛意不是私下就能說的。慈聖需請學士寫一篇詠文,大加讚賞萬曆的孝順,並在萬曆請安時,逐字誦讀,以便讓萬曆在天下人前作為禮儀之邦的表率。明明只是母子之間最真摯的情誼,卻被無限放大,這種感覺對他們彼此來說都是很痛苦的。

另一方面萬曆作為皇帝,需按照規章制度參加各種禮儀慶典活動。在這些大型的典禮之上,萬曆必須穿戴整潔的衣冠,呈現端莊大氣的坐姿,以示自己的君主之風,然後接受全國人民的擁戴。有時一日之內,萬曆還需更換數套雍容華貴的裝扮,以適應各個場合的需求。這些沉重繁瑣的頭飾、服裝常常壓得萬曆喘不過氣來。

更為滑稽的是,每年農耕時節,官方都會舉辦大型的祭祀活動,以求一年的豐收。這時,萬曆需親臨現場,拾起專門特製的鋤具,與四處召集來的老百姓一起,扮演一場春種秋收的熱鬧場面,最後在儀式完成時,受到所有百姓的跪拜。

萬曆的人生已經不再僅僅是自己,他是整個國家的象徵,是人民心中的無尚權威。

另外,作為君主的萬曆,學習是萬萬不可懈怠的。在此事上,內閣首輔張正居作為他的老師兼輔佐人,抓得尤其嚴格。讀什麼書,制定什麼樣的教材,都是張正居親自策劃的。原本,張正居規定的課程為經書、書法、歷史三門,後來萬曆在書法的學習上突飛猛進,張正居認為萬曆太過沉溺藝術會導致其荒廢學業,因此把書法課也取消了。萬曆唯一一絲的趣味似乎也被剝奪了,但面對這位看起來忠心耿耿的老臣,萬曆無言可對。

試想一下,從幼年到少年,正是童真無趣,青春奔放的時候,而萬曆就像砧板上的鹹魚一樣,被釘在這個萬人之上的位置無法動彈,這是他的身份和使命促使自己不得不成為全國人民心中的“白月光”,以及朝堂之上的聖明賢君。

人人都感嘆皇帝表面上的風光無限,卻不知其失去了親情的滋養,童年的天真,也失去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二、虛偽狡詐的“忠臣”張居正令萬曆深受打擊

在萬曆登基後的前十年間,國家欣欣向榮,安和平靜,首輔張正居的確功不可沒。只是,這個看起來一片痴心的忠臣實則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在位時長達48年,有近30年的時間不理朝政,這位皇帝都經歷了什麼

《萬曆首輔張居正》劇照:張居正

第一,他嘴上說要倡導節儉,實則奢侈無度。他私藏了許多的名人字畫、古玩珠寶,甚至在家中還偷偷圈養了不少美人。有一年,張居正的父親去世,萬曆批准其回鄉奔喪。那聲勢之浩大,排場之磅礴,沿路的官員都需前來向他行禮。他的坐轎極其奢華,並有一眾僕人隨行伺候。

然而相比張居正,作為皇帝的萬曆境況反而慘淡的多。萬曆為了奉行張居正所提倡的清明廉政之風,卻處處受限。有好幾回,想賞賜身邊的宮女,無奈囊中羞澀,不得不把賞錢記錄在本子上,以便日後補上。但在萬曆眼中,張居正一直是自己最值得尊敬和信賴的人,而對於他的腐敗之風,卻幾乎沒有察覺。

第二,張居正與朝中官員多有勾結,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因為當時的萬曆實在太年輕,無法真正左右朝廷的人事安排,因此人事任命的大權其實掌握在張居正手中。

在萬曆十二歲那年,他曾收到過諸多彈劾張居正的奏摺,稱張居正耀武揚威,隨意升降官員。只是,由於張正居得到了萬曆的極大信任,並對自己的野心加以粉飾,因此那些狀告張正居的官員多被嚴懲或者流放。這時,張居正還跑到萬曆面前假裝為這些官員求情,以示自己的寬容之心。萬曆為此十分感動,但他不知道的是當時的張居在朝堂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勢力。倘若是他看不慣的人,不用他親自出馬,自有一幫討好巴結之人,惡意誹謗誣告,使其落井下石。

只是,關於張正居的清算終究是要來臨的。1582年,張正居突然抱病去世。張正居雖然走了,但是他的餘威依舊存留在朝廷中。朝中官員,分成了兩派。一派是支持張正居的死黨,另一派則激進地表示必須懲治這位居心叵測的大臣。

後來,高拱的遺作《病榻遺言》的出現成為整個反張運動的強力助推劑,著作中披露的關於張正居的種種罪行,讓萬曆對其的最後一點好感蕩然無存。最終,萬曆抄了張家,沒收財產,流放族人。

在位時長達48年,有近30年的時間不理朝政,這位皇帝都經歷了什麼

《病榻遺言》

至此,萬曆的世界觀徹底崩塌了,他沒有想到自己傾心倚仗的大臣,竟是那般陰險狡詐之人。也許對於張正居的所作所為他是痛心的,但他更可能感到悲哀的是對自己身份的質疑,那我是什麼呢?他人手中利用的工具?還是說一個看起來冠冕堂皇的棋子?

可他已經無力去改變這一切早已既定的實捶,因為從本質上而言,這是明朝制度僵化,權力過於集中的弊端,萬曆也不過是受害者。

三、萬曆無言的抗爭其實道盡的是他對這個朝政的失望

明朝以儒家倫理道德的思想作為整個社會的維持剛要,由於缺乏法律的束縛,以及重文輕武的政治觀念,朝廷的文官集團們越發勾結,貪婪的私慾日益膨脹。當然,在之後萬曆的執政生涯中,他不是沒有對抗過這種官僚集團的極端主義。

萬曆曾想冊封他的皇三子為太子,但遭到了大臣們的極力反對。

因為在當時,廢長立幼被認為是大逆不道之事。萬曆一拖再拖,最後還是迫於輿論的壓力,不得不放棄這個念想,冊封皇長子為太子,而把常洵分封到河南蜀地。這件事讓萬曆最心愛的女人,常洵的母親鄭貴妃傷痛欲絕,也讓萬曆對朝廷徹底感到厭惡。

在位時長達48年,有近30年的時間不理朝政,這位皇帝都經歷了什麼

萬曆皇帝

從那以後,萬曆開始了懈怠朝政的漫長之路。

此後的萬曆不再參與各種禮儀會事,無心朝廷,即便有良心的臣子呈奏辭職,他也不允回覆。這樣的消極怠工持續了二十餘年,最終這個本就渙散的朝廷變得更加混亂不堪。

這個選擇他是帶著恨意和抱復之心的。因為他知道,不管是反駁還是辯解,在好事人的嘴裡,萬曆都會成為一個缺乏氣度和德道的昏君,倒不如不回應不表態,那麼他們也就沒有了批駁的餘地。

其實,萬曆可以採取迂迴的政策,通過給予文官集團一些好處,來平衡文他們的利益。但他沒有這樣做,而是採用消極的方式,惡化了彼此的關係。這種政治上的無法統一最終體現在國家的內憂外患上,從而導致整個明朝的加速滅亡。

但是即便萬曆以相對緩和的態度來平衡彼此之間的勢力,也無法避開這種制度本質上的缺陷,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萬曆也不過是那個時代下的犧牲品。

但是,正如萬曆生來揹負著那個朝代最為艱鉅的重擔一樣,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有著與生俱來的責任。養家餬口,教育子女,成為這個龐大複雜的社會群體中兢兢業業的一顆螺絲釘,不求流芳百世,但為子孫後代積福積德。生而為人,我們無法逃脫這個世界賦予在我們身上的角色和意義。

只是,不同於那個年代的閉塞和僵硬,不同於皇位的刻板和無奈,我們擁有更多的權利和空間,最起碼當我們努力奮鬥,積極向上時,在這個浩瀚沉浮的世道中,能存留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當然,歷史明鑑,過往都為過眼雲煙,我們能做的是好好生活,珍惜眼前的幸福,這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心存感恩的事。

文 / 葉婉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