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個體

世界既是喧鬧的也是安靜的,大多數個體都有傾訴的衝動,但迴歸內心又渴望安靜。無論是是喧鬧的還是安靜的,我們或多或少在這個網絡時代留下痕跡,而這些痕跡都會彙集成數據流,漫步在任何地方。

大數據時代,讓習慣了被騷擾包圍的人們一度變得麻木。之前有個笑話:比你還了解你的可能不是你自己,而是大數據。一語成讖。

315晚會的曝光,我們再度被驚起,原來我們的數據已經被濫用到這種地步。

大數據時代的個體

於是數據安全,第一次被大範圍報道,不知道這次是不是因為數據安全真的觸及了用戶敏感的神經,還是“慣犯們”太過於囂張的氣焰終於讓自媒體們也看不下去了,第一次擼起袖子直接懟起來。從網絡上回到現實,我們發現我們依然被騷擾電話包圍,當我們想使用某一款應用時,強制性的授權依然讓我們無可奈何,選擇同意還是拒絕,顯而易見,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同意授權,每一次確定都是將自己再次帶入數據曝光的危險境地。

本人第一次遭遇數據洩露帶來的恐懼感,源自自己想體驗下淘寶的開店流程,剛剛完成註冊,緊接著就享受了一段淘寶app站內消息密集洗禮,然後是短信炸彈一個接著一個,不親身經歷你是很難體會那種無法拒絕,只能強迫自己一個個點開然後關閉的感受。

大數據時代的個體

然後是我身邊一個朋友,剛剛註冊了一家公司,全部手續還沒有走完,各種中介電話已經接連不斷,朋友深感恐懼,感覺自己的行蹤被人盯上了。

大數據時代,我們在每個應用裡的數據,不可能是獨立的,割據的,最真實的可能是他們會在某個環節鏈接上,形成一份份數據報告。

而事實上,互聯網發達的今天,我們大多數人面對網絡,大多的能力都是:消費,而對於在網絡世界裡所具備的其他能力並沒有多少。你如果問一位資深互聯網達人:iPhone有哪些措施在隱私保護方面比安卓做的好的?他可能一無所知。從這個現象中,我們可以判斷出,我們大多數人雖然接觸網絡很久,但並沒有能力保護好自己的隱私,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國內隱私保護意識還沒有覺醒,對於自己的數據安全並沒有得到多大的重視。大多數人對被應用授權手機很多權限,一直處於麻木的適應,而非警惕。

前段時間,頭騰大戰鬧的滿城風雨,事實上用戶的權益才是重中之重,但沒有人為用戶發出聲音,這也是國內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現狀,無論是機構還是媒體,消費者都找不到可以發聲的渠道。

我們每個個體回到網絡上的時候,對於網絡的新興詞語常常脫口而出,但事實上對於真正的網絡安全並沒有多少人能夠重視,談論大數據的人眾多,但真正理解大數據的人甚少。我們在網絡上的每一個標籤都在為自己的網絡身份貼上重要的認證,而這些通過大數據是可以完成抓取的。

目前的兩大操作系統:安卓和iOS,使用安卓系統手機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大多數,而安卓系統上的應用對用戶數據的濫用最為嚴重。試問:現在還有幾家應用能夠對用戶做到靜默打擾的?都恨不得扒光用戶的一切,然後對用戶做精準營銷。

大數據時代的個體

爆出來的簡歷大數據公司北京巧達科技案件,可能並非是個案,以目前的生態環境,沒有多少人可以自稱自己為無辜者:機構費盡心思獲取用戶的數據,個人毫無戒心就輕易在某一條鏈接或者app中提交了自己的信息。

大數據時代的個體

大數據時代的個體,將變得更為脆弱。

面對接下來的產業互聯網時代,人工智能時代,物聯網的時代……,這些時代都又一個顯著的特徵,都以大數據為基礎構建的網絡體系,而個體的數據安全是否能得到保證,應該值得全社會去深思。重新構建信息時代的道德標準也應該被納入社會共識。

而這一切,對於個體來說,都無法獨自面對。

個體的權益,在商業組織面前都顯得極為弱小。

附一份保護自己隱私的指南

1、註冊兩個手機號,將捆綁了銀行卡的手機號單獨使用,並只用來和最熟悉的一批人聯繫和交往,不要在任何非重要的平臺註冊任何賬號。另一個手機號可以用來註冊非重要的社交賬號(微信因為有錢包、理財等服務,屬於非常重要);

2、目前國內閹割版本的安卓系統對各大應用的授權約束不足,所以重要的應用盡可能使用iOS系統,也就是iPhone手機;

3、Apple ID註冊的郵箱一定要獨立,不用於任何常用往來郵箱,且需要每月更新一次密碼;

4、不輕易註冊任何新應用,尤其不知名的應用,對於需要提供實名認證的應用要慎重,對於需要提交身份證資料的應用需要慎重;

5、淘寶中,如果購買了海外商品,需要你提供姓名和身份證信息進行海關申報的,不要通過對方的短信鏈接發送資料,而是直接在淘寶官方留下資料,這樣方便留下痕跡;

6、如果是獨居的女性,購買任何物品時,儘量把地址寫到公司裡,如不得已也儘可能寫到幾號樓幾單元即可,不要寫詳細的地址(現在很多校區都有蜂巢或者門衛),即便是餓了麼,可以自己出來取餐;

7、不要相信非知名的隱私保護相冊、隱私保護應用等等,更切勿提交任何敏感或者暴露個人重要特徵的照片或者資料到該應用中;

8、下載應用一定要到官方應用商店裡,不要輕易相信第三方渠道下載的應用;

9、手機不要鏈接公共場合的Wi-Fi,即便需要鏈接也儘可能用備用手機;

10、iPhone或者安卓手機,不要輕易去鏈接別人的電腦;

11、如果你重度使用的是電腦遵循以上可以參照的列表,現在能移動支付的,儘量移動支付;

12、微信中,不要輕易相信第三方的應用:1)清理好友;2)分析你的人格或者興趣愛好(這方面尤其是以星座為最)。這些小程序或者鏈接一般都需要你授權他訪問你的通訊錄及微信資料,很不安全;

13、朋友圈不要過多的暴露你的家庭成員信息或者工作信息,不要輕易添加陌生好友,支付寶尤其是;

14、任何轉賬行為,都需要親自通電話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