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梁思成曾建议在北京西部建新首都,保持二环以内老北京的原貌,你怎么看?

一起葡萄


梁思成的北京老城的保护与新城布局的建议在当下已无实质借鉴意义。北京解放后经过70年的破坏与新建、已把老北京城弄的支离破碎、除了一些老街区得已保存,但北京的大格局已脱胎换骨……大的说:1、北京的城墙、城门楼、护城河、北京中轴线天安门广场的建筑,或拆或建成新的地标建筑,这是不可逆的变化。2、主要街区变化彻底,像西单、王府井、前门大街、天桥、莱市口、崇文门……等传统街区变化、完全蜕走老北京的面貌、更像是一个某一发达国家的街区。3、现存被保护下来的传统四合院建筑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需求,而为保护而保护的一切提升、并未彻底改变这些四合院的居住功能。胡同窄、院子乱、住房面积小,卫生间厨房的上水、下水、燃气以及网络入户都改变了四合院的完整性。停车不方便、停止难更是传统街区享受现代文明的痛店。76年唐山大地震后在四合院及胡同出现抗震棚演变成现在的“永久建筑”、这一击彻底将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

所以,现在再提梁思成的老北京城保护话题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以史为鉴”。既然“老北京城”没了、再费尽心思的“复古”也只是没了文化传承的赝品了。既然老北京没了就应该与时俱进,承认过去的过失,在现有条件上弥补完善和拯救。如一些被中央单位占用老寺庙建筑、王府建筑、皇家园林建筑搬迁出来、还院、还园于民,使之成为老百姓的休闲娱乐场所。统一规划老街区、在改造与保护的同时完善补齐现在社会功能,创造一些在以后若干年被称为老北京,不能一味的说“老”就是好、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让老街区焕发该有的新品质,在改造中得到整体提升。

当下的北京应该着眼现实,以提升品质、保护京味文化、皇家园林文化、体现首都功能的老城改造是当下城市建设者新课题……


雪下小草


“50年后,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你们是错的!” 一语成谶,当年梁公和林徽因先生对吴晗的斥责痛骂和绝望痛哭,如今随着北京市政府的东迁以及千年大计的兴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

如果北京城被完整的保留至今,那么这将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最大规模的现存古城,远胜于中外的任何城市和遗产。然而令人震惊和遗憾的是,北京古城的消亡,却并不是因为战争、自然灾害或者是建筑的自然损毁,而是人为的拆除,这不能不让人感到万分的痛惜和无奈!

这其中虽然有着很强的历史原因和时代烙印,但是不得不说,当时的决策者和人们均普遍缺乏一种对待历史、文物和遗产的尊崇和保护意识,这也是反映出了当时一些决策者思想的局限性。在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和沉重压迫之后,决策者迫切需要做出一番焕然一新的改变和尝试,因此,在一些苏联“专家”的怂恿和指导之下,经过一番争论和权衡之后,还是依然做出了以天安门为中心拆除建新的决定。不过幸好执行者并未完全丧失理智,仅仅是拆除了城门和城墙,而代表皇权的一些古建筑遗迹还是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现如今,名曰85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只剩下些七零八落的幸存古迹和堂而皇之复制重建的“假古董”,全然没有了当初成建制的城垣九门和“八臂哪吒城”的影子。

复制重建的永定门城楼

幸存的德胜门箭楼

然而,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首都北京的这种号召和带动之下,全国的文物保护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末那十年中,被人为破坏的文化古迹就更不胜枚举了。而这其中的践行者,却正是我们的很多父辈、长辈们的所为,因此,我们能说什么呢?

对历史保持敬畏、以史为鉴,或许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包括这些已经发生,却无法挽回的历史。


薇父私房


很多人不知道当时梁思成建议的“北京西部”到底是在哪里。对这个问题是人云亦云。


梁思成建议,把首都的行政中心,政府办公区建在北京城墙外,建成一个巨大的新城区,而老北京城内则作为陈列馆不做改变。


但这个新城区其实距离老北京不远,其实也在北京三环以内,具体位置就在月坛和公主坟之间,我在图上标明了位置,

1,就是梁思成建议的新行政中心所在地,靠近北京西站。

2,就是老北京城墙的范围,

3,则是2019年刚刚搬迁到通州的北京市政府所在地。


后来建国后其实部分机关办公地点确实是设在梁思成建议的地点了,所以梁思成的方案其实是被部分采用了。



而梁思成的另一个建议是对北京城内不做任何改变,无论新北京或者老北京不搞任何工业建设,但从建国初期的情况看, 北京240万人口中有1/8是失业者,当时的迫切问题是给这些人就业,以实现社会稳定,所以苏联专家建议把北京建设成工业大城市。这是最快解决就业的办法。


在我们今天绝大部分人至少能吃饱饭,当然觉得拆了城墙修公路和工厂不对,但对于建国初期的人来说,吃饱饭才是第一位的。


毕竟城市是为人服务的,不是反过来让人饿着肚子,为了保障旧城墙旧建筑而做出牺牲。。


闭家锁的红枫


看过《城记》的人都会了解这一段历史,梁陈方案之所以没有被采纳,主要还是当时苏联专家的意见。

当时苏联专家认为,新中国刚刚成立,基础不稳,而北平城里的市民主要成分是手工业者和小业主,没有工业农业基础。如果不改造老城,直接建新城,一旦出现问题,对于老城是没有控制能力的。

因此,改造旧城,在旧城的基础上建立新中国的首都就成了首选。而具体的措施,就是拆掉城墙,扩充城区范围,让政府机关学校进驻原来的王府花园,既节省成本,又对原有的阶级进行改造,淡化原有阶级的影响。比如东交民巷、东四等很多王宫贵族的府邸被占用。

当然,仅此还是不够,苏联专家还规划了在京城的南部两侧,建立大量工业,如西南的首钢,东南的化工厂,汽车厂等。这些工人阶级拱卫着首都的南大门。

历史不能简单分对错,但可以以史为鉴。


二流叔叔


不当家不晓得柴米贵!不要讲那时候,即便现在,建一个新首都,也是要花巨资的!而且一个政党刚刚取得政权,不兴修水利、建设工业,发展教育,却大兴土木,兴建新都,此为亡国之作也!书生误国,由此可见一端!


夜夜龙泉壁上鸣


这题目一看就是拉仇恨的题目,梁思成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少有的建筑学家,遭逢乱世,经历了第二次次世界大战,在保护东方文物建筑方面贡献颇多,即使在联军轰炸日本的行动中,梁思成也圈定了很多不能当成军事目标毁掉的古建筑。(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到了中国这边,已经到了和平环境,由于政治因素带来的毁城运动,反而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侵华更为惨烈和不合理,在对待传统文化和珍贵文物方面,极端一点说保护不好就是卖国。

因为这些古建筑、古文物、古文字书画就是中华民族的根,里面藏着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感情,离了这些东西中华民族就不可以称之为中华民族,这些东西是具有强大稀释再凝聚的催化剂。


因此梁思成1949年建议的在北京西部建新首都,保持二环以内老北京的面貌是极其合理的,这是民族良心的体现,用自己的专业学识发掘历史古物的价值,就梁思成本人来说,他这种睿智的见解是穿越古今的,不得不为他点赞。

但又不得不说,如今的北京城二环内,最多的还是高楼大厦,古建筑除了天安门一带被保留了下来,其他的基本上被毁殆尽,是人为的毫不顾惜的当垃圾一样扫进了垃圾桶,这就是那个时代人们对待这些古建筑的态度,被压抑太久的民族感情,没有用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条件上面,反而集体在古建筑面前撒了欢。

但这种事情离得太近,本不好多说什么,百姓心中有杆秤,有时候还是要拉长历史的视角,太近的话再认真点心都会疼!


历史三日谈


有些事情,再纠结也回不去了。还不如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高森律师


想的很美好,但无法实现。

再建设一座首都,得投资多少钱?1949年是什么情况,战争还没结束,各地都在剿匪,人力、物力、财力都非常紧张。当时形势是很紧张的,全国随时都会有陷入大乱的危险。政府哪里有精力再去建设一个新首都?


国史拾遗


怎么看,元宵节跟家里老人开车看长安街景,老人说,小时候在宣武门城墙上玩过,西便门,护城河游泳能到现在路中央留得那棵大树旁的岛上去。那是没拆前!


蝈蝈和朵朵的棉花窝


当初我住安定门那的时候,还有城门和桥,后来不知道哪个狗屁不懂的人修地铁非得给拆了,如果保留下来,那就是一道别样的风景,那会梁思成就不同意把城门和桥拆了,没人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