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樑思成曾建議在北京西部建新首都,保持二環以內老北京的原貌,你怎麼看?

一起葡萄


梁思成的北京老城的保護與新城佈局的建議在當下已無實質借鑑意義。北京解放後經過70年的破壞與新建、已把老北京城弄的支離破碎、除了一些老街區得已保存,但北京的大格局已脫胎換骨……大的說:1、北京的城牆、城門樓、護城河、北京中軸線天安門廣場的建築,或拆或建成新的地標建築,這是不可逆的變化。2、主要街區變化徹底,像西單、王府井、前門大街、天橋、萊市口、崇文門……等傳統街區變化、完全蛻走老北京的面貌、更像是一個某一發達國家的街區。3、現存被保護下來的傳統四合院建築已不能滿足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的需求,而為保護而保護的一切提升、並未徹底改變這些四合院的居住功能。衚衕窄、院子亂、住房面積小,衛生間廚房的上水、下水、燃氣以及網絡入戶都改變了四合院的完整性。停車不方便、停止難更是傳統街區享受現代文明的痛店。76年唐山大地震後在四合院及衚衕出現抗震棚演變成現在的“永久建築”、這一擊徹底將四合院變成了大雜院。……

所以,現在再提樑思成的老北京城保護話題其最大的作用就是“以史為鑑”。既然“老北京城”沒了、再費盡心思的“復古”也只是沒了文化傳承的贗品了。既然老北京沒了就應該與時俱進,承認過去的過失,在現有條件上彌補完善和拯救。如一些被中央單位佔用老寺廟建築、王府建築、皇家園林建築搬遷出來、還院、還園於民,使之成為老百姓的休閒娛樂場所。統一規劃老街區、在改造與保護的同時完善補齊現在社會功能,創造一些在以後若干年被稱為老北京,不能一味的說“老”就是好、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讓老街區煥發該有的新品質,在改造中得到整體提升。

當下的北京應該著眼現實,以提升品質、保護京味文化、皇家園林文化、體現首都功能的老城改造是當下城市建設者新課題……


雪下小草


“50年後,歷史會證明,我是對的,你們是錯的!” 一語成讖,當年梁公和林徽因先生對吳晗的斥責痛罵和絕望痛哭,如今隨著北京市政府的東遷以及千年大計的興建,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

如果北京城被完整的保留至今,那麼這將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最大規模的現存古城,遠勝於中外的任何城市和遺產。然而令人震驚和遺憾的是,北京古城的消亡,卻並不是因為戰爭、自然災害或者是建築的自然損毀,而是人為的拆除,這不能不讓人感到萬分的痛惜和無奈!

這其中雖然有著很強的歷史原因和時代烙印,但是不得不說,當時的決策者和人們均普遍缺乏一種對待歷史、文物和遺產的尊崇和保護意識,這也是反映出了當時一些決策者思想的侷限性。在經歷了百年的屈辱和沉重壓迫之後,決策者迫切需要做出一番煥然一新的改變和嘗試,因此,在一些蘇聯“專家”的慫恿和指導之下,經過一番爭論和權衡之後,還是依然做出了以天安門為中心拆除建新的決定。不過幸好執行者並未完全喪失理智,僅僅是拆除了城門和城牆,而代表皇權的一些古建築遺蹟還是完好的保留了下來。

現如今,名曰850年建都史的北京城,只剩下些七零八落的倖存古蹟和堂而皇之複製重建的“假古董”,全然沒有了當初成建制的城垣九門和“八臂哪吒城”的影子。

複製重建的永定門城樓

倖存的德勝門箭樓

然而,雪崩發生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在首都北京的這種號召和帶動之下,全國的文物保護就可想而知了。特別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末那十年中,被人為破壞的文化古蹟就更不勝枚舉了。而這其中的踐行者,卻正是我們的很多父輩、長輩們的所為,因此,我們能說什麼呢?

對歷史保持敬畏、以史為鑑,或許是我們唯一能做的,包括這些已經發生,卻無法挽回的歷史。


薇父私房


很多人不知道當時梁思成建議的“北京西部”到底是在哪裡。對這個問題是人云亦云。


梁思成建議,把首都的行政中心,政府辦公區建在北京城牆外,建成一個巨大的新城區,而老北京城內則作為陳列館不做改變。


但這個新城區其實距離老北京不遠,其實也在北京三環以內,具體位置就在月壇和公主墳之間,我在圖上標明瞭位置,

1,就是梁思成建議的新行政中心所在地,靠近北京西站。

2,就是老北京城牆的範圍,

3,則是2019年剛剛搬遷到通州的北京市政府所在地。


後來建國後其實部分機關辦公地點確實是設在梁思成建議的地點了,所以梁思成的方案其實是被部分採用了。



而梁思成的另一個建議是對北京城內不做任何改變,無論新北京或者老北京不搞任何工業建設,但從建國初期的情況看, 北京240萬人口中有1/8是失業者,當時的迫切問題是給這些人就業,以實現社會穩定,所以蘇聯專家建議把北京建設成工業大城市。這是最快解決就業的辦法。


在我們今天絕大部分人至少能吃飽飯,當然覺得拆了城牆修公路和工廠不對,但對於建國初期的人來說,吃飽飯才是第一位的。


畢竟城市是為人服務的,不是反過來讓人餓著肚子,為了保障舊城牆舊建築而做出犧牲。。


閉家鎖的紅楓


看過《城記》的人都會了解這一段歷史,梁陳方案之所以沒有被採納,主要還是當時蘇聯專家的意見。

當時蘇聯專家認為,新中國剛剛成立,基礎不穩,而北平城裡的市民主要成分是手工業者和小業主,沒有工業農業基礎。如果不改造老城,直接建新城,一旦出現問題,對於老城是沒有控制能力的。

因此,改造舊城,在舊城的基礎上建立新中國的首都就成了首選。而具體的措施,就是拆掉城牆,擴充城區範圍,讓政府機關學校進駐原來的王府花園,既節省成本,又對原有的階級進行改造,淡化原有階級的影響。比如東交民巷、東四等很多王宮貴族的府邸被佔用。

當然,僅此還是不夠,蘇聯專家還規劃了在京城的南部兩側,建立大量工業,如西南的首鋼,東南的化工廠,汽車廠等。這些工人階級拱衛著首都的南大門。

歷史不能簡單分對錯,但可以以史為鑑。


二流叔叔


不當家不曉得柴米貴!不要講那時候,即便現在,建一個新首都,也是要花巨資的!而且一個政黨剛剛取得政權,不興修水利、建設工業,發展教育,卻大興土木,興建新都,此為亡國之作也!書生誤國,由此可見一端!


夜夜龍泉壁上鳴


這題目一看就是拉仇恨的題目,梁思成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少有的建築學家,遭逢亂世,經歷了第二次次世界大戰,在保護東方文物建築方面貢獻頗多,即使在聯軍轟炸日本的行動中,梁思成也圈定了很多不能當成軍事目標毀掉的古建築。(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到了中國這邊,已經到了和平環境,由於政治因素帶來的毀城運動,反而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侵華更為慘烈和不合理,在對待傳統文化和珍貴文物方面,極端一點說保護不好就是賣國。

因為這些古建築、古文物、古文字書畫就是中華民族的根,裡面藏著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民族歸屬感情,離了這些東西中華民族就不可以稱之為中華民族,這些東西是具有強大稀釋再凝聚的催化劑。


因此梁思成1949年建議的在北京西部建新首都,保持二環以內老北京的面貌是極其合理的,這是民族良心的體現,用自己的專業學識發掘歷史古物的價值,就梁思成本人來說,他這種睿智的見解是穿越古今的,不得不為他點贊。

但又不得不說,如今的北京城二環內,最多的還是高樓大廈,古建築除了天安門一帶被保留了下來,其他的基本上被毀殆盡,是人為的毫不顧惜的當垃圾一樣掃進了垃圾桶,這就是那個時代人們對待這些古建築的態度,被壓抑太久的民族感情,沒有用在發展經濟改善生活條件上面,反而集體在古建築面前撒了歡。

但這種事情離得太近,本不好多說什麼,百姓心中有桿秤,有時候還是要拉長曆史的視角,太近的話再認真點心都會疼!


歷史三日談


有些事情,再糾結也回不去了。還不如把握現在,放眼未來。


高森律師


想的很美好,但無法實現。

再建設一座首都,得投資多少錢?1949年是什麼情況,戰爭還沒結束,各地都在剿匪,人力、物力、財力都非常緊張。當時形勢是很緊張的,全國隨時都會有陷入大亂的危險。政府哪裡有精力再去建設一個新首都?


國史拾遺


怎麼看,元宵節跟家裡老人開車看長安街景,老人說,小時候在宣武門城牆上玩過,西便門,護城河游泳能到現在路中央留得那棵大樹旁的島上去。那是沒拆前!


蟈蟈和朵朵的棉花窩


當初我住安定門那的時候,還有城門和橋,後來不知道哪個狗屁不懂的人修地鐵非得給拆了,如果保留下來,那就是一道別樣的風景,那會梁思成就不同意把城門和橋拆了,沒人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