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全面推動“三個經濟”快速發展 打造萬億級現代服務業

為全面推動西安市

“三個經濟”的快速發展

打造萬億級現代服務業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近日,西安市委、市政府印發《西安市關於加快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的實施意見》,《意見》提到,到2020年,西安“三個經濟”發展的承載體系基本形成,樞紐、門戶、流動經濟總產值佔全市GDP的20%以上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意義:

助推西安建設

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

《意見》提到,樞紐經濟是依託綜合交通樞紐的聚流和輻射作用,吸引物資、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要素流在本地區集散,構建多種資源協同發展的經濟體系;門戶經濟是依託門戶對外開放的地緣便利條件,擴大經濟要素的交流與合作,增強資源要素的配置能力,構築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經濟體系;流動經濟是依託資源要素快速流通和匯聚的優勢,提升流動範圍和速度,增強流通活力和效率,形成對囯際要素資源高效 整合的經濟體系。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當前西安正處在中國(陝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囯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等國家戰略不斷聚焦,眾多機遇疊加的黃金髮展期。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對加快西安優質資源要素向經濟新動能轉化,增強引領、輻射、集散功能,重振西安歷史輝煌,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具有重大意義。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發展“三個經濟”,有利於西安市把握機遇,實施追趕超越,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加速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發展“三個經濟”,有利於發揮西安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增強國際高端資源要素配置能力,打造“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高地;發展“三個經濟”,有利於構建雙向開放體系,擴大向西開放,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構築國家內陸開放高地;發展“三個經濟”,有利於培育西安現代產業體系,增強西安經濟社會發展實力,做強西部經濟中心,推進萬億級現代服務業發展。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目標:

到2020年

西安市博物館數量超140個

《意見》分別確定了西安發展“三個經濟”的近期、中期及遠期目標。其中,近期目標實現階段為2019年—2020年,到2020年,“三個經濟”發展的承載體系基本形成,西安綜合骨架網絡全面建成,公鐵空信全球樞紐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門戶區域影響力和門戶產業效益顯著提高,國際產能合作初具規模,物流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到2020年,樞紐、門戶、流動經濟總產值佔全市GDP的20%以上,物流業增加值達到 1000億元以上,快遞業務量達到5億件,進出口總值不低於500億美元,年接待中外遊客數量不低於2億人次;國際通航國家達到40個,囯際航線數量超過100條,囯際通航點達到100個,國際聯運線路數量超過10條,“長安號”年開行班列超過2000列以上,鐵路集裝箱吞吐運量達33萬標箱;境內外囯際合作園區不少於20個,年舉辦國際會議會展次數超過100次,博物館數量超140個。“三個經濟”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引領輻射作用全面增強,成為“3 + 1”萬億級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新增長點。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中期目標(2021—2035年),到2035年,西安市發展“三個經濟”的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促進國際樞紐、國家門戶、要素流動的優勢充分發揮,助推西安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引導國際高端資源要素的吸附力和整合力不斷增強。“三個經濟”真正成為西安建設“一帶一路”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國際商貿物流中心、絲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產業合作高地、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強力支撐和創新引擎,成為引領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的主動力。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遠期目標(2036—2050年),“三個經濟”實力和活力顯著增強,成為西安與世界溝通和對話的載體,成為參與世界競爭的核心競爭力,助推西安建設國際開放合作高地,躋身世界城市、文化名都行列,成為全面代表國家形象、引領開放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保障:

增強政策支撐

強化項目支撐 完善人才保障

為確保“三個經濟”的快速發展,《意見》也提出各項保障措施。首先,增強政策支撐,優化“三個經濟”發展的服務環境,進一步完善政策支持體系,研究謀劃有利於促進西安樞紐功能、門戶地位、流動動能提升的財政、金融、投資、產業、稅收政策和支持性措施。並依據“三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政策更新調整,細化配套落實方案,加強部門政策間的相互銜接和支撐,加大對口岸合作、對外通道、通關便利化、跨境姿濟合作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政策支持,促進形成市場化、國際化的體制機制,提升營商環境。

民生:

機場城際鐵路將與4號線同臺換乘

多個交通出行工程建設週期

將於今年結束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機場城際鐵路將在西安北站與地鐵4號線同臺換乘、西安一咸陽機場擴建工程(三期)新建航站樓約70萬平方米……《意見》中的《西安市發展“三個經濟”支撐項目名單》也顯示,多個市民群眾較為關注的交通出行工程建設週期都將於近年結束。

其中,鐵路客運專線建設,建設週期為2015年—2022年,包括銀川至西安高速鐵路,將引入西安北站、咸陽機場東航站區;西安至延安高速鐵路,引入西安北站、西安站;西安至十堰高速鐵路,引入西安紡織城站;西安至安康高速鐵路,引入新西安南站。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同為鐵路客運專線建設項目的西安北至機場城際鐵路,將引入咸陽機場,在西安北站與西安地鐵4號線同臺換乘;西安至韓城城際鐵路,引入西安北站;西安至法門寺至機場環線城際鐵路,引入西安北站、新西安南站;閻良至機場城際鐵路,引入西安北站。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此外,西安火車站改擴建工程,建設週期為2015年—2020年,建設內容包括新增車場4臺7線,新建北站房和高架候車室5.2 萬平方米,對南站房進行適應性改造,在西安東站建設客運機務車輛整備及檢修設施,新建地區車場,西安至灞橋站間增建三、四線,同步實施新豐鎮至窯村段、西康線增建二線工程。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西安一咸陽機場擴建工程(三期),建設週期為2019年—2022年,將新建南二、北二跑道,北移北一跑道;新建航站樓約70萬平方米、交通中心35萬平方米;配套建設平行滑行道、停機坪、貨運區、陸側交通系統、輔助生產設施、市政配套工程。

包含西鹹南環線建設工程與京昆高速改擴建工程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建設週期為2017年—2021年,其中,西鹹南環線建設工程,項目起於鄠邑區穀子磑,與已建的西鹹北環線順接,途徑我市鄠邑區、長安區、藍田縣3個區縣,終點接滬陝高速藍田東立交,建設里程70.137公里;京昆高速(閻良區至澇峪口段)改擴建工程,全長73公里。

國道及城市快速路建設項目,建設週期為2017年—2020年,項目包括西戶快速路工程、東三環一臨潼快速路工程、西閻快速路工程、G210西安段改造工程、G211國道西安段改造工程,五項國道及城市快速路建設工程總里程185. 5公里。

落實:

推進“三個經濟”發展

抓好三大任務十八項重點工作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意見》提到,西安是國家《“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重點打造的12個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之一,也是我囯八大樞紐機場之一、六大鐵路客運樞紐之一、六大公路樞紐之一,“米字形”高鐵網和高速公路打通西安外向發展的通道,構建起經濟內外雙向發展的重要支撐。

西安全面推动“三个经济”快速发展 打造万亿级现代服务业

“西安港”是全囯唯一獲得國家代碼和囯際代碼並正式啟用的內陸港,與14個沿海沿邊港口、口岸達成合作關係,使西安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的客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匯聚地和樞紐節點。

《意見》明確,推進“三個經濟”發展,要抓好大力發展樞紐經濟產業、門戶經濟、流動經濟三大任務,及十八項重點工作的落實。

1.加快西安綜合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

推進西安國際機場與國內外國際樞紐機場、西安高鐵站與國內外鐵路樞紐、西安港與國際型港口之間的互聯互通;充分發揮國家支持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利用第五航權優勢,積極拓展國際客、貨運航線,構建通達歐美、澳洲以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貨運航線網絡,著力打造“空中絲綢之路”;加大西銀、西延、西武、西渝等高鐵建設推進力度,進一步完善西安“米字型”高鐵網絡。

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和陸海聯運大通道,拓展囯際貨運班列運營線路,優化西安經沿海沿邊港口至歐美澳的海鐵聯運線路,進一步擴大西安國際港務區、中鐵西安局集團與青島、天津、連雲港、寧波等 沿海港口的業務合作,推進“五定班列”開通工作;加快城市骨幹交通網絡和城際通道網絡建設,積極推進國家已批覆的西安北至機場、機場至閻良、西安至法門寺環線、西安至韓城等城際鐵路建設,實現關中平原城市群交通網絡互聯互通;完善航空、鐵路、高速公路、國道過境公路、城市快速幹道、城市軌道等立體交通體系,促進多種運輸方式更加高效順暢銜接;構築西安現代化綜合性城市集疏運體系,構建全方位國際綜合交通樞紐,有力支撐新 興產業聚集發展。

2.加快西安樞紐經濟載體建設

引導創新要素進一步向重點經濟區聚集,形成支撐“三個經濟”發展的有效空間。加快西安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完善臨空經濟區現代服務體系,持續提升基礎運行保障效能,增強西安服務全球經濟產業和資源調配的能力;高標準啟動新西安南站工程,著力完善“四主一輔”客運樞紐佈局,構建“軌道交通+常規公交+慢行”一體化公共交通經濟體系,強化樞紐交通服務能力;改造提升地鐵換乘站的經濟服務功能,加強“地鐵+物業”人性化設計與綜合開發運營,提升城市樞紐經濟的良性發展能力;加強城市慢行系統的綠道景觀建設,完善商業服務層次,增強交通樞紐體系服務群眾城市生活帶來的幸福感。

3.加快“一帶一路”樞紐核心區建設

在空港新城、國際港務區、高鐵新城核心樞紐區域,規劃建設“樞紐+”產業體系。在空港新城,依託臨空經濟區、自由貿易試驗區、國際機場,推動發展“保稅+口岸+臨空產業+總部經濟”產業,增強全球資源要素集配能力;在國際港務區,依託“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圍繞國際合作,擴大“多式聯運+開放口岸+商貿服務”的效應,增強資源要素全球吸附力;高鐵新城要加強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建設,圍繞“人流+城CBD+城市門戶”,建設商貿文化經濟區,加快形成現代商務區,展示西安窗口形象。

記者 馮曉瑞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奔跑是最美的奮鬥姿態!那些總書記牽掛的事,西安矢志不渝!

●關注 | 市委常委會: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

●當西安遇到羅馬!“一帶一路”朋友圈 迎來首個G7國!

●3468億!西安324個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啦,全名單在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