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一个月30元能养活一家人,为何现在3000块只能养活自己?

蜜瓜酱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提问不够严密。第一,八十年代从80年到89年的家庭收入,变化很大。如果85年以前个人收入30元还说得过去,85年以后,还有个人收入30元的吗?保姆都40到60元了。

第二,30元是一家人的收入,还是一个人的收入?


第三,如果是农村一月30元,另当别论了。

八十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生活水平确实很低。

我们主要是温饱。八十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还特别提到中国人的口头禅“你吃了吗”?


称赞中国能有温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所以,八十年代,我们的消费水平是很低的。

公交车几分一毛。就这个支出,很多人也是能省就省了。

一袋50市斤的面粉8元,这是一家4口人人的很大开支了。剩下的都是次要的。

你算算账,一个月能花多少钱?


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如果以一袋面粉为基本指数,其他各项开支加起来,大约15元足矣,不能再超支。

这样,一个月,大约积攒5元左右,以备急需。


所以,八十年代初,30元养活一家人,就是这样的生活。

如今,一个人收入3000元,养活一家四口人,如果保持最低生活水平,也是可以的。

我们以没有住房压力和负担为例。


现在,基本生活成本吃的比例很小。例如,一袋面粉100元左右。油盐酱醋各项生活必须,平均每天30元,一个月大约1000元内。

交通费、话费200元以内,以上基本生活费全部加起来约1500元以内。

还余1500元,要么加大消费,要么积攒备用,或者主要给孩子消费。

以上我们说的是最低生活成本,不是必须就这样生活。


当然,今天的消费和收入差别很大。你一月3000元,还有收入不到3000元的,也有3万元的。

个人收入大约平均4000元左右。如果一个人3000元,独立生活,不要攀比,完全不会那样困难。

如果收入不高又要大手大脚的花钱,那就没谱了。

现在,参加工作收入5000元,还问父母要钱化的人也不少。

像这样没有量入为出的计算花钱,多少够用呢?

当然,我们也看到,3000元的收入对于今天较高消费来说,确实很低。但是国情如此。

比如,人人必备的手机,有5000多的,也有500多大的。


你收入只有3000元,还要使用5000元代手机,不但要两个月的工资,还影响你的生活质量。

如果买一只1000多的,不就没有压力了?

中国绝大部分人的收入,就是3000元左右。如果夫妻都是3000元左右,那么一家的收入是6000元左右。

即使这样的家庭收入,在低收入群体中也不是很多。

所以,对家庭收入要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不要盲目攀比。

只要齐心合力,兢兢业业过日子收入低,也可以过得快快乐乐。

七十年代,我的一个同学,他们家只有爸爸一人工作,幸运的是他爸爸收入70多元,属于高工资,相当于今天15000左右。


但是,一家七口人呢!平均一人一月10元多一点!

但是人家过得一点也不紧巴巴的。经常欢欢喜喜的。吃的穿的都不是很差。

家里只有一个女儿是老大,六个儿子,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

女儿和妈妈共用一套衣服,也就这样过来了。孩子大了都工作了,家庭一下更好了。


千千千里马


老金1955年出生,下有4个妹妹。从懂事起,我们兄妹4人都跟妈妈。妈妈小学教师,工资41.5元,爸爸是县财政局干部,工资54.5元,但很少回家。

据妈妈说,因我爷爷在我爸爸7岁时即早亡,大我爸爸10岁的大伯父对爸爸的成长是有很大功劳的,所以我爸爸的工资每月要给奶奶与大伯父(他有8个子女)一家,很少给家里钱。外公外婆去世后,妈妈最大,我有5个阿姨,5个舅舅,其中三个舅舅很小,未婚,妈妈还接济他们(因为是地主成份,从来不敢回娘家,只寄钱,直到1970年前后,才见到舅舅阿姨们)虽然舅舅都是入赘,也花不少钱。妈妈非常勤劳(她教的班级曾经获得全县第一名,任过学区团委书记,后来大约56年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才被免了)带着我们四兄妹,自己种菜、砍柴,养鸡鸭兔(多的时候"存栏数"有三四十只,从来没有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了),全部衣服自己手工缝。还接济村里的贫困学生和家庭。我们兄妹都认为我们过着比较宽裕的生活。

我们从1960年回老家小学,到1970年底我爸爸被下放,妈妈随调到全县最偏僻的公社任职,妈妈给我看她10年来记的帐本:被村里借去的钱达511.4元!大的5元,最少的的5分,直到10年前我回老家,还有一个神智不清的婶婆拉着我的手说欠我妈妈的钱,说我妈妈是大好人!她的儿子成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了。

1975年,国家开始调工资,爸爸妈妈各调高一级工资,因爸爸工资在公社属高的,他主动让了名额,但不久县里又补调给他了。此后调工资比较经常。

1980年,我爸爸调回县里,妈妈也调回县实验小学,用节约的钱买了一块地,花了650元钱,我们兄妹(妹夫)属于基本自已动手找材料,干粗活,至1983年,一座四层楼15间房共花约1.3万元。因有土墙木板地板,后来成了危房拆了。留下地基现在据称可值300万元!

我们兄妹因感念妈妈一生辛劳,至今舍不得把地基卖了,现在借给一个朋友用地基后面的地道做酒庄!

妈妈1975年下半年得了胆囊炎动手术,因胆管不通弥漫全身,高烧持续两周昏迷不醒,后来野营拉练的军医会诊急救开第二次刀后,又送福建省立第一医院动第三次手术,前后住院三个多月,我爸爸请全假陪护(我在师范读书,家里不让我知道),到省里开刀时,学校派一个福州籍老师陪护,全部医疗费约1200元(含救护车送到福州,那时救护车往返需二天),全部公家报销,所有的转院手续之类无需自己联系,全部县人民医院全程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那时走到哪里,还都算生活比较好的,感觉每歺都有鱼或肉,因为我们自己养了鸡鸭兎,还经常自己抓鱼抓泥鳅(那时河里田里很多)。兄妹四人全上大学也从来没有申请助学金。

现在很清楚了:为什么那时的钱那么值钱,主要是住房、医疗、上学基本上不花钱!农村儿童上初中开始就可以申请助学金。我最困难的中学同学四年的助学金每月8元,他可以给家里5至6元(家里带米和咸菜到学校),读师范每月发生活费18元,困难的还可以申请助学金。其实18元已经足够花了!

这就是为什么原来30元钱(其实还有很多18元养全家的:民办老师、代课老师、学徒工等)可以养全家,现在3000元养不了自已的原因。


金鹏144964690


首先是物价方面,八十年代一块钱相当于现在10块钱都不止!记得小时候花钱还有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现在别说几分钱硬币,就是一块钱的硬币小孩都看不到眼里去了!


小时候价值1毛钱的东西有很多,每次手上只要有1毛钱,那得赶紧往小商店跑,但现在呢!价值1块钱的东西都很少见了!

其次是人的追求越发多样化!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八十年代大家普遍生活水平不高,那个时候能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就已经很满足了!记得我小时候喜欢吃香蕉,但是那时候香蕉对我们家来说就像现在的奢侈品一样,所以每次吃到都开心得手舞足蹈!还有小时候看到别人穿牛仔裤感觉好漂亮,那时候就渴望自己也能有一件,后来我过生日老爸给我买了一件,那时真的觉得好满足好幸福!但是现在呢!吃穿只是大家的基本需求,除了吃穿,大家还有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却是用钱最多的地方!

所以现在大家才会感觉到压力特别大!总感觉钱不够用!如果3000块钱只是用来吃穿,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就不会那么难过了!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哈!


芊芷芋


问题太夸张了。

八零年,为落实政策,父母工作调动。父母亲工资总和上了百元。

记忆深刻,是因为所在贵州省,下属毕节地区。其行暑所在地,具体地名叫百花山。所以父母常自嘲,俺家也是上了百花山的。其实这收入,也只是刚解决一家四口基本温饱,双职工普通家庭而己。

八九年,我从学校毕业到贵阳市公安局工作。每月基本工资67元,加上各类津贴(公安干警的工资定级一贯低于部队、高于地方),每月总共103元。也才勉强够我一单身汉开销。

提问者故意夸大八十年代人民币含金量。连贫困省份贵州省,八零年时一个普通城镇家庭月开支,都需近百元,何况富裕地区。

若说农村家庭在八十年代,30元能过一个月。那现在每月只消费3千元的农村家庭,也有不少。

没经历过,就别乱写。


城镇户籍打工者


这个类似的问题我回答过,今天再啰嗦一次。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参加工作的。如果没记错的话,我三年学徒期的月工资分别是18元、28元、32元。现在听起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这样的工资能养活人吗?能!而且活得有滋有味。就拿我第一年的工资来说吧!每月18元的工资我是这样分解的:10元钱作伙食费及零用,3元钱作为儲蓄,另外5元钱单位领导要求我们寄给父母用。钱虽有点紧,但真的够用。

说实话,当时国家给我们的工资并不高,但福利还真是不错的。就说住房吧!在三年学徒期内,员工都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那是不收费的。学徒工出师后,如果要结婚,单位也会分房子,也是不收费的,只是水电费由个人承担。如果单位年轻人多,房子需求大,那就排队等房子结婚。这样,单位领导的压力就大了,想着法子给员工盖房。再说医疗吧!那时候的员工生病根本不用担心,门诊和住院费用全部由单位报销,所以光医疗费就能为每个员工省下了一大笔钱。有人会问,一个月每人不到10元的生活费怎么够呢?吃食堂。每个单位基本上都有食堂,而且要价廉物美,绝对不允许食堂赚钱,就是赚钱了年底也要拿岀来“加餐”,吃光喝光。

这是我亲身经历过事,也许我服务的工作单位是物资部门,生活福利稍好一点,但绝大多数的企业厂矿都还是不错的。在我的头脑中,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辈子有了这段经历,我感到幸福和满足。

至于现在年轻人的工资几千元或是更多,日子还过不好,原因太多了。我啰啰嗦嗦说这么多,就是想有一个对照,见仁见智吧!


随遇而安7210480925419


不要美化八十年代。本人七五年八月正式参加工作。第一年月工资十八元,第二年二十四,第三年三十二元。第一年的工资基本够吃。第二年的工资几年节约可以添一件衣服。第三年的工资可以生活的不紧张。七八年参加高考,八二年毕业再工作。工资开始时一个月五十。那个年代一个人五十元的工资一个人用富裕,两个人用除了吃穿住用行外,基本就没有节余了。吃饭方面,完全只能自己做。如果在外面吃餐厅,普通食物一周吃一两次肉的话一个人的工资不够半个月吃。穿的方面,一双皮鞋七十多元,一双布鞋四元。布鞋可以穿四个月,皮鞋可以穿好多年(四五年)。穿衣服,普通服装如果每年添两身体衣服,工资化完。所以,那个年代,基本上冬天的衣服最少穿四年以上。本人上述条件工作到八七年存款只有大约三千元(大概情况是这样)。八十年代末期,物价飞涨,彩色电视机几个月从一千多涨到近三千元。大家可以自己算,就是几年省吃俭用存下的钱不够一台电视机上涨的钱。进入九十年代前后那几年工资全部用在日常生活上基本就很紧张了,根本不可能再有存款。本人当时的生活水平大家自己可以判断。现在有些人美化那个年代要么年幼无知,要么别有用心。用国家公开的经济数据可以知道,那个年代中国在国际上经济排位都是后几位。当然,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是上进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但不要美化那个年代。大部分人怀念过去不是因为过去美好,而是那是我们的青春少年时代。谁的青春年少时代不美好呢?不要把对青春少年的怀念当成是对那个年代的怀念。

补充一下,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粮食是不够吃的,每个月都有很多粗粮,最多时达到35%。主要是玉米高粱小米。那时都是定量供应,有钱也买不到。副食品就更缺了,别的不说,花生米都很难买到。那时的房子是分配的,但绝大多数人很难有合适的房子,尤其是年轻人想要有一间房子结婚都很困难。为什么要改革开放?就是因为国民经济十分困难,人民基本生活无法维持才不得不进行改革的,这是基本事实。


游牧天涯观日月1


现在昧着良心说话,人太多,80年的时候,我的工资60多块,一家三口人日子过得很紧吧!买个自行车,攒了一年多的钱,租房子用电都要给钱,单位分房子,得看工龄,我70年参加工作,到88年也没有分到房子,还是以后买了单位集资房?八几年什么东西都要票,买肉买菜,如果不认识人,一般都是买最次的,你爱要不要?如果按当时的生活条件,3000块钱养活,十个人,也没问题,现在人们心里不平衡,主要是贫富,差别太大,房贷车贷,孩子上学就医,各项花销太大,但是生活质量也确实提高了


卿山457


我是60后,我经历过,所以来回答这个问题。80年代30块钱在上海是养不活一家人的,应该是70年代可以。我们一家四口,就父亲33块工资,母亲是农民,基本没什么收入,最多蔬菜可以自给,30块养活一家人是真的,但只能是温饱,不挨饿,一个月吃一二次肉,平时就是蔬菜,总是盼着过年,因为过年才做一件新衣服,才能把荤菜吃饱。一件衣服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老大穿不了老二再穿。读书的话每学期1.5块书费,学费2块,可以申请困难减免。如果现在3000块,这样的生活水平养活一家人也是可以。


来自海上的风66


我是55年出生的,在我记事起到改革开放前我存来就设有吃饱过一吨饭,每年等到大年初一的一吨哨子面,这就是至高无尚的好生活了,在我上小学报名时穷的连个裤子都设有,我是光着屁股上学的,这件事是我生都不能忘记的,在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头一年我们把国家要的粮食卖完,剩下的粮食我们两年都吃不完,存那时起我们有粮吃了,在也不为饿肚子发愁了,在我的想象里这才是新社会,这才是人过的日子每天吃白面,每天吃白馍,这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做为农民有这样的好日子连見都没見过,你还要什么?看看现在,回想过去,不干想,只足了,还是改革开放好,还是邓小平伟大,我这是实话实说不是赞扬谁,偏底谁,因为做人都要有良心,不要没良心胡说八道!


用户8336031909021


记得初中那会,老爸说他上学的时候的书包是木头箱子,为啥呢,因为家离学校还有十几公里路呢,得住校,我爸呢每到周五下午放学就会背上小箱子回家然后和爷爷一起在地里忙农活,还有拉粪往地里施肥,星期一早上4点多就起床往小箱子里装上面粉油盐醋,这些就是接下来一星期的伙食,然后再拿点自家种的菜,爷爷再给我爸两三块钱用来买菜的,基本这些钱都是爷爷从城里拉粪挣的钱(50公里路啊,靠架子车,得翻四座大山才能到家)

我妈小时候就不一样了,家在郊区,兄妹六个,我妈是唯一一个文化程度最低的,就二年级,我妈说她小时候一年学费2.5元,兄妹六个就是15块!还要买铅笔,橡皮,都是钱,所以我妈和我大姨就不读书了,家里把二姨和二舅供到高中毕业,大学落榜了,四舅上完初中,大舅和三舅都读了大学,现在大舅高级工程师,三舅质检工程师,打记事以来三舅每年都会给我妈买生日礼物,每年春节会请我家吃饭,大舅就是那种有大事了,需要钱的时候找他,那还有工资?都是农村人,自给自足,也不知道当时舅婆和舅爷是靠什么挣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