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週刊|探幽百花嶺 觀瀑覓清涼

海南周刊|探幽百花岭 观瀑觅清凉

百花嶺瀑布。

文\海南日報記者 賈磊 通訊員 陳歡歡 圖\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在海南,不僅島四周環海,中部也有一抹醉人的綠,青山之間雲霧繚繞,山水動靜相宜,別有一番意境,這裡便是瓊中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

百花嶺位於瓊中縣城營根鎮西南方7公里處,是五指山腹地令人神往的風景區,是觀瀑覽勝尋幽消夏的絕妙去處。

經過四年的升級改造,如今的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究竟綻放著怎樣的自然之美?

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總經理吳麗向海南日報記者介紹說,景區經過四年的改造,從單純的觀瀑體驗發展成為綜合性熱帶雨林旅遊區,從前遊客到百花嶺可能只需要半個小時就體驗完了,現在做了延伸擴充,多加了一條棧道,沿途開放了一系列的景點,包括飛來石、夫妻樹、白膚潭、將軍頂、老鷹望瀑等等,整個體驗節奏可能需要四到五個小時。

從中線高速駛入瓊中,從北大門進入,迎面是一棟棟富有黎苗風情的沿街建築,一直到紅瓦斜坡、飛簷翹角的瓊中標誌性建築百花廊橋,便來到了百花嶺山腳下,這是通向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的必經之路。

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分為觀音寺、百花瀑布、白膚潭、菩提秘境、愛情谷、藤王谷、菩提神樹等景區,跟隨記者的腳步,帶您一起探幽百花嶺。

海南周刊|探幽百花岭 观瀑觅清凉

景區內植物假蘋婆。

百花瀑布飛流直下

登山的路上,四面環山,滿目蔥蘢,參天大樹、路邊野花、野生芭蕉各有風姿。清風徐來,深吸一口氣,是那樣沁人心脾,這裡的負氧離子含量是城裡的數十倍,天然氧吧莫過於此了。

行至半山腰時,有一處絕美的觀景臺,可將瓊中縣城一覽無餘,藏在大山深處的一座山城,讓人看了便覺安逸和靜謐。百花湖映入眼簾,遙遙望去,湖面清波盪漾,藍天白雲與四周樹木倒映在碧綠的湖面上,宛若一幅潑墨揮毫的山水畫卷。

行至百花嶺大門,沿左側階梯向上,兩棵參天古榕樹像是守門神立在兩邊,行至最高處,只見雕樑畫棟躍然而出,這就是觀音廟了。觀音廟飛簷重宇,古韻盎然。

穿行叢林山路,老樹古藤盤錯而生,岩石突兀、疊峰奇秀、山徑幽深。新建的棧道盤山而上,使登山尋瀑變得更加休閒自在,一路欣賞美景沿途拍照留念,不知不覺便離瀑布更近了。

繼續往上走,傾瀉而下的瀑布水聲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有明顯的涼氣撲面而來。登上百花嶺觀瀑亭便可欣賞那直瀉的飛流,猶如飄拂的銀鏈懸掛在山間,呈三級跌宕瀉下。周圍煙籠霧繞,景色奇特而壯觀。其源頭在百花嶺的海拔700米的第二峰,含納眾匯,集水面積近2平方公里,流水落差達300米。

此情此景令人心潮澎湃,想到前有文人賦詩讚曰:“煙雨滂沱起南天,白練雲飄萬山巔。黃果大湫亦遜色,百花流水觀空前。”

這等神仙去處,自然少不了浪漫傳說。相傳王母娘娘有一位最為疼愛的女兒,她面容嬌美,溫柔善良,名叫百花仙女。由於久居冷清的仙界,百花仙女心生厭倦。

海南周刊|探幽百花岭 观瀑觅清凉

百花嶺之春。於偉慧 攝

海南周刊|探幽百花岭 观瀑觅清凉

山中有奇石。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海南周刊|探幽百花岭 观瀑觅清凉

山中頑石也清涼。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攝

一日清晨,百無聊賴的她拿起王母娘娘送的神鏡,準備梳妝打扮。在鏡子裡,她發現在仙界以外,有一處被稱為人間的地方,那裡風景迷人,民風樸實。她被人間迷住了,於是悄悄下凡。

百花仙女駕祥雲離開仙界,俯首向人間望去,發現有一座林木蔥鬱的島嶼——海南島,宛如一顆耀眼的綠珍珠鑲嵌在蔚藍的南海中。更妙的是,島嶼有一處壯觀的瀑布,瀑聲如雷,雨霧瀰漫,氣勢恢弘。百花仙女被深深地吸引了,她決定在這個一見傾心的瀑布邊定居。於是這山嶺便成了百花嶺,瀑布喚作百花嶺瀑布。

沿著百花雲梯拾級而上,還分佈著根抱石、百花迎賓、飛來石、重陽問道、將軍頂、夫妻樹、白膚潭等景點景觀,引人入勝。

白膚潭水沁人心脾

走下觀瀑亭,沿著200多級的臺階“天梯”,穿過遮天蔽日的森林走廊,好似身處空調房。“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現如今,陶淵明心中避世的樂園或許難尋,但其中美景於登山過程中卻常可領略,在百花嶺每一處幽暗曲折的溪流轉彎處,總也蘊藏著出其不意的歡喜。

大大小小的石頭姿態萬千,溝邊的樹木彷彿是左右兩道嚴絲合縫的綠屏風,瀰漫著溼潤的氣息,藤蔓纏繞,生機盎然,地面潮溼柔軟,溪泉穿崖竄谷、跳石越澗……行走在這如畫般的美景裡,大家根據名字找尋著對應的景點,攀登的辛苦已經全然不顧。

不多時,便到最低一級的觀瀑臺。瀑布底下有個石潭,透過清澈的水簾,可見石潭上頭峭壁上一塊大大的長著鮮苔的岩石,中央鐫著“白膚潭”三個大字。白膚潭似蛋形,長10米,寬5米,水清見底,水質冰涼,水中藏石,大小各異,你壓我,我挨你,有的浸入水底,有的半截露出水面,表層磨得光光滑滑,是飽經風霜的見證。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百花村有一位長得黝黑的姑娘,青年小夥見她都遠離三丈。她完全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便來到這瀑布下的水潭,想洗個痛痛快快,再魂歸天國。洗呀洗,誰知皮膚慢慢地變白了,她回村後,門前被小夥子們圍個裡三層外三層。“白膚潭”由此得名。

潭邊長著一棵大榕樹,據說種於光緒年間,高三十多米,多枝多根,冠葉橫斜多姿,覆蓋水面,使清澈的白膚潭變得青綠。那枝葉縫隙間漏下來的光束,在綠水裡閃射出五色彩霞,連水底粒粒可數的石子,都染成光怪陸離的彩貝一般。但最惹眼的,仍然是從高高的懸崖峭壁飛瀉而下的水花,在陽光下,宛如千萬顆粉紅色的珍珠瑪瑙飄浮旋舞,又如千樹萬樹梨花盛開,怎能不讓人迷醉?這便是第三層瀑布——天女散花。

菩提秘境靜心歸處

“菩提本無樹,明境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來到菩提秘境,彷彿闖入了另外一個世界。一片片雨霧瀰漫,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意味著您開始了百花嶺原始雨林神秘之旅。午後的陽光驀然間從樹縫之間穿插而入,照在一塊塊淺淺的水窪之上,恰是一塊塊白玉盤瑩瑩生輝。

穿過菩提之門,走過菩提心徑,猶如天湖的菩提湖呈現在您的眼前。菩提湖有百花天池之稱,觀音蓮花石、金龜石、百花溪,讓人留連忘返。

我們一路步行來到了百花嶺瀑布的源頭——百花天池。別看這天池之水彷彿能一眼盡收眼底,它可是綿延不絕幾公里。這被稱為“小九寨溝”的龍溪也是別有一番意境之美。

行走時,切莫錯過路邊風景。在崇山峻嶺間,將軍榕、情侶鞦韆、連理樹、古木逢春等植物生態景觀千姿百態,漫山遍野盛開著木油桐花、野山姜花、紅豔三角梅等,百卉同百果一齊生長,萬紫千紅,猶如一座天然公園。

菩提神樹康養長壽

穿過愛情谷、藤王谷、求子神樹……愛情谷長約800米,有著百花嶺最美溪谷之稱,其間分佈有愛情方舟、七夕瀑、定情石、月老山盟石、生死相戀樹、連理門等景點,山水間漫步更顯浪漫溫馨。

行走之間,來到了景區一棵被稱為“萬年神樹”的古樹前,樹上一根根長長的藤蔓好像是一個滄桑老者的鬍鬚一樣,時間和歲月都在它的身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菩提神樹是百花嶺最具代表性的景點,代表著健康長壽,寓意開枝散葉、兒孫滿堂。此樹高近80米,樹身直徑長達11米,長長的海南藤芋被稱為“黃金索”,也已生長數百年,就像一根根歷史久遠的鬍鬚,將時光沉澱其中。最神奇的是,樹上有樹,樹上有花,樹上還長有50多種各類植物,還有很多小動物也棲息其中,是目前中國最具雨林生態代表性的熱帶雨林奇觀。

這棵樹與眾不同之處是三株環繞,共存共生。人們對這株“神樹”的解讀也不同。植物學家說:這是熱帶雨林中典型的現象,寄生與共生;哲學家解讀說,三株環繞,代表著天、地、人與自然和諧的共生。一位母親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說,這代表著一個家庭,你、我、他。

【更多報道】

研學旅行 寓教於樂

文\陳歡歡

日前,教育部要求各中小學校要結合當地實際,把研學實踐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計劃,靈活安排研學實踐時間,一般安排在小學四到六年級、初中一到二年級、高中一到二年級,儘量錯開旅遊高峰期。各地要建立健全中小學生參加研學實踐的評價機制,把中小學組織學生參加研學實踐的情況和成效作為學校綜合考評體系的重要內容。

從“研學旅行”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其包含了“研”“學”還有“旅行”,是基於旅行的研學,旅行是形式,研學才是本質。對於教育主體而言,如何有針對性地圍繞研學主題研發和定製適合的研學課程是整個研學得以有效實施的關鍵之舉。

而百花嶺具有典型熱帶雨林的植被景觀、生態特徵,板根、絞殺、寄生等雨林現象在景區隨處可見,是典型的雨林生態課堂。“百花嶺以豐富的熱帶雨林為基礎,努力探索旅遊與教育的融合,通過研學基地的建設,力爭成為各大校企社團開展研學旅行的最佳平臺。”海南生態旅遊專家汪培誠建議。

作為研學景區,百花嶺兼備了地理地貌、宜人氣候、野生動物與植物資源豐富等優勢,可加深學生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加深對自然、文化、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和社會公共道德等的體驗,培養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提升自理與實踐能力,是一種融旅遊觀光、親身體驗、集體活動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社會實踐活動。

百花嶺位於熱帶海洋季風區北緣,雨水充沛,氣候溫和,四周群山環抱,具有晝熱夜涼的山區氣候特徵。景區內喬木植被主要分為天然林和人工林,植被類型較多。其中天然林資源樹種組成複雜,以熱帶雨林植被為主,具有常綠、多層、混交、異齡等特點。主要樹種有母生、八角、胭脂、嶺南椆、綠楠、油丹、秋楓、桫欏等500多種;人工林主要有桉樹、相思、橡膠、檳榔等。灌木植被有厚皮樹、山茶、桃金娘;草本有芒箕、粽葉蘆、鋪地蜈蚣等。野生動物有蟒蛇、虎紋蛙、巨松鼠、海南兔等38種,省級保護物種有鷓鴣、眼鏡王蛇、山斑鳩等26種。

“我們計劃根據景區的不同特徵,開設自然科普課堂、民俗體驗課堂、體驗拓展課堂、生存技能課堂、突發應急與自救課堂等課程,讓學生融入其中,寓教於樂。”瓊中百花嶺雨林文化旅遊區董事長李合嶺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