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县两河镇:茶叶产业助农增收

通讯员 燕兆林 吕永兰

春意盎然的四月时节,行走在两河百里茶园风情线上,处处可以闻到茶叶的清香;一条条通村公路,将一片又一片春意盎然的茶园有机联结,构成一个个绿色的茶海。冬去春来,夏去秋往,时时处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幸福的笑声回荡在两河茶乡。

两河镇位于康县城东南37公里处。西依贾、白杨、铜钱3乡,南与阳坝镇、托河乡相连,东、北部与陕西略阳、宁强2县毗邻。以清河与麻柳河汇流而得名。现辖廖家坝、赵家坝、瓦场、巩坝、刘山、中坝、丁家山、中营、马家坝、后营、吴家营12个村委会,171个自然村。境内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土壤肥沃,为发展茶叶生产供了良好条件。作为康县21个贫困乡镇之一,近年来,两河镇围绕县委、政府“整县核桃、南茶北桑”发展战略,结合茶叶这一优势主导产业,扩基地、强基础、创品牌、拓市场,使全镇茶叶产业逐步走上了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通过全镇上下共同努力,在廖坝至后营七个村32社发展茶园8030亩,涉及农户810多户。但长期以来,两河镇因缺少茶叶加工企业,有茶园无效益的现状极大地挫伤了茶农管理茶园的积极性。两河镇党委、政府把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走访调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多方努力、牵线搭桥,在全镇组建成立了3个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了3家茶叶加工厂,解决了茶农就近出售鲜叶困难的问题,极大的增加了茶农的收入,调动了群众管理茶园的积极性,使茶叶产业真正成了两河群众脱贫致富的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全镇茶叶面积达8035亩,年产茶叶2.314吨,实现产值 45.8 万元,茶叶产业带动8个村、600余户茶农增收。

产业带动,助力脱贫增收。多年来,两河镇按照全县“南茶北椒、整县核桃”的产业发展规划,咬定“茶叶富农”目标,持之以恒地推进茶叶产业发展,按照“党建+合作社+茶农+贫困户”的模式,强力推进该镇茶叶产业提质增效,用茶叶产业推动扶贫政策落地。目前,茶叶产业带动 68户贫困户、 256个贫困人口在茶产业链上实现增收,户均年增收 2000 余元。

合作社助推,着力提质增效推进。龙头企业培育,茶产业成为该镇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现拥有龙头企业 1 家,小微型茶叶加工企业4家,机械加工设备 12 台套。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两河镇茶叶产业发展按照“党建+合作社+茶农+贫困户”模式,指导建立起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带贫协议,每个茶企在实施茶园管护用工时优先档立卡贫困户,优先收购贫困茶农交售的鲜叶,并免费提供茶叶种管技术服务。2018年,两河镇中营村桦林山茶叶种植农民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 14户,参与分红 2.4万 元,户均分红 800 元。

科技兴茶,打造两河品牌。突出科技兴茶,着力提升茶品质。两河镇在技术培训、生产加工和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技术推广。以推进有机茶叶标准园、示范园建设为抓手,积极做好茶园培管,大力推广使用生物肥、人畜绿肥,茶园实现了无公害管护。2018年度,共举办茶叶现场会和技术培训班6次培训茶农400余人,使科技兴茶,科学管护逐步深入人心、融入实践,促进两河茶叶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与品牌化发展。

茶产业助推精准扶贫不仅为两河镇带来了真金白银,更为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加注了不断向前的力量,增加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让两河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凯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