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縣兩河鎮:茶葉產業助農增收

通訊員 燕兆林 呂永蘭

春意盎然的四月時節,行走在兩河百里茶園風情線上,處處可以聞到茶葉的清香;一條條通村公路,將一片又一片春意盎然的茶園有機聯結,構成一個個綠色的茶海。冬去春來,夏去秋往,時時處處可見茶農忙碌的身影,幸福的笑聲迴盪在兩河茶鄉。

兩河鎮位於康縣城東南37公里處。西依賈、白楊、銅錢3鄉,南與陽壩鎮、託河鄉相連,東、北部與陝西略陽、寧強2縣毗鄰。以清河與麻柳河匯流而得名。現轄廖家壩、趙家壩、瓦場、鞏壩、劉山、中壩、丁家山、中營、馬家壩、後營、吳家營12個村委會,171個自然村。境內氣候溫和,溼潤多雨,土壤肥沃,為發展茶葉生產供了良好條件。作為康縣21個貧困鄉鎮之一,近年來,兩河鎮圍繞縣委、政府“整縣核桃、南茶北桑”發展戰略,結合茶葉這一優勢主導產業,擴基地、強基礎、創品牌、拓市場,使全鎮茶葉產業逐步走上了持續穩定的發展道路。通過全鎮上下共同努力,在廖壩至後營七個村32社發展茶園8030畝,涉及農戶810多戶。但長期以來,兩河鎮因缺少茶葉加工企業,有茶園無效益的現狀極大地挫傷了茶農管理茶園的積極性。兩河鎮黨委、政府把把發展特色產業,增加群眾收入作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走訪調查,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多方努力、牽線搭橋,在全鎮組建成立了3個茶葉種植專業合作社,建成了3家茶葉加工廠,解決了茶農就近出售鮮葉困難的問題,極大的增加了茶農的收入,調動了群眾管理茶園的積極性,使茶葉產業真正成了兩河群眾脫貧致富的優勢主導產業。目前,全鎮茶葉面積達8035畝,年產茶葉2.314噸,實現產值 45.8 萬元,茶葉產業帶動8個村、600餘戶茶農增收。

產業帶動,助力脫貧增收。多年來,兩河鎮按照全縣“南茶北椒、整縣核桃”的產業發展規劃,咬定“茶葉富農”目標,持之以恆地推進茶葉產業發展,按照“黨建+合作社+茶農+貧困戶”的模式,強力推進該鎮茶葉產業提質增效,用茶葉產業推動扶貧政策落地。目前,茶葉產業帶動 68戶貧困戶、 256個貧困人口在茶產業鏈上實現增收,戶均年增收 2000 餘元。

合作社助推,著力提質增效推進。龍頭企業培育,茶產業成為該鎮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現擁有龍頭企業 1 家,小微型茶葉加工企業4家,機械加工設備 12 臺套。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兩河鎮茶葉產業發展按照“黨建+合作社+茶農+貧困戶”模式,指導建立起企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企業和茶葉專業合作社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帶貧協議,每個茶企在實施茶園管護用工時優先檔立卡貧困戶,優先收購貧困茶農交售的鮮葉,並免費提供茶葉種管技術服務。2018年,兩河鎮中營村樺林山茶葉種植農民合作社共帶動貧困戶 14戶,參與分紅 2.4萬 元,戶均分紅 800 元。

科技興茶,打造兩河品牌。突出科技興茶,著力提升茶品質。兩河鎮在技術培訓、生產加工和專業隊伍建設等方面,不斷加強技術推廣。以推進有機茶葉標準園、示範園建設為抓手,積極做好茶園培管,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肥、人畜綠肥,茶園實現了無公害管護。2018年度,共舉辦茶葉現場會和技術培訓班6次培訓茶農400餘人,使科技興茶,科學管護逐步深入人心、融入實踐,促進兩河茶葉的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與品牌化發展。

茶產業助推精準扶貧不僅為兩河鎮帶來了真金白銀,更為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加註了不斷向前的力量,增加了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讓兩河群眾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一路凱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