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司登、雅戈爾等服裝企業扎堆進軍智能製造,誰能成為風口上的豬


波司登、雅戈爾等服裝企業扎堆進軍智能製造,誰能成為風口上的豬


智能風口上又迎來了新玩家。

近日,藍鯨產經記者獲悉,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司登”)成立智能製造公司,波司登創始人高德康任法定代表人。其實,在智能製造領域,波司登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服裝企業,早在2017年,雅戈爾就開始了在建造智能工廠的探索。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很多服裝企業想上智能製造項目,但是由於投入大、難度高,真正實施的卻不多。同時,智能製造在服裝領域還不成熟,未來會是一個大的趨勢,但這個週期必然很長,真正落地尚需時日。

波司登“試水”智能製造

近日,藍鯨產經記者通過啟信寶信息查詢獲悉,波司登於4月4日新增對外投資,成立江蘇波司登智能製造有限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持股100%,經營範圍為“從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智能機器、智能物料搬運設備的製造、研發、銷售;智能設備安裝、調試;貨品的包裝、分揀、搬運裝卸”,波司登創始人高德康任法定代表人。

對此,藍鯨產經記者致電高德康併發去採訪提綱,不過,截至發稿前並未收到相應回覆。另外,波司登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藍鯨產經記者,“這是集團層面的決定,對上市公司的產品提質增效有積極影響。”

回顧此前波司登的發展,也可以用一波三折來形容。此前,由於多元化失利,波司登的業績經歷了較長一段時間的低迷。藍鯨產經記者查詢數據獲悉,從2014財年開始,波司登業績便開始連續下滑。


波司登、雅戈爾等服裝企業扎堆進軍智能製造,誰能成為風口上的豬


(波司登2014財年至2017財年業績圖表)

此後,波司登啟動了聚焦主業、品牌年輕化等一系列舉措,從2017財年開始業績有所增長。2月25日晚間,波司登發佈公告稱,截至2019年2月25日,波司登品牌羽絨服業務2018/19財年累計零售金額已超百億元人民幣,累計營收金額與2017/18財年同期比較錄得35%以上的升幅。

此前,波司登財務總監朱高峰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採訪時稱,目前男裝線上門店已經全部關閉,接下來將持續縮減男裝、家居、童裝等業務,聚焦羽絨服核心業務。

對於波司登選擇在此時進軍智能製造,業內認為更多的是在“試水”。服裝行業分析師馬崗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服裝行業的智能製造其實從兩三年前就開始提,雅戈爾及許多寧波地區的廠商都開始了嘗試,而這更多的是出於一個方向的探索,特別是頭部企業佈局科技型業務的探索和嘗試。

他認為,目前中國的人力成本越來越高、人口老齡化嚴重,導致很多企業將精力轉向“無人”的概念,例如目前興起的無人零售等等,都是企業用科技力量減少人力投入的方式。“但這更多的是一個新業務的嘗試階段,不會有太大的業績貢獻。”

智能風口上的搶食者

事實上,智能製造已經成為許多企業追逐的風口。近年來,波司登、海瀾之家、杉杉股份、七匹狼、雅戈爾等傳統服裝企業都面臨品牌老化、業績增長乏力的難題。在外資品牌、潮牌等的擠壓下,這些老牌服裝企業的市場份額已經逐漸被蠶食,如何重新獲取市場、尋求新的贏利點已經成為本土服裝面臨的重要難題。

在此背景下,這些企業也都開始了不同方向的探索,杉杉的多元化、海瀾之家牽手騰訊開啟新零售等。波司登、雅戈爾、探路者等一些企業則將重點放在了迴歸主業上,與此同時,智能製造也成為這些企業看中的風口。

藍鯨產經記者從雅戈爾相關工作人員方面瞭解到,該公司從2017年初就開始了從傳統服裝行業向智能型工廠轉變的探索之路。據稱,該公司採取在全球尋找各個領域的硬件和軟件提供商的方式進行改造,分西裝製造和襯衫時裝製造兩期進行,目前總投資1.6億元,已建成面積1萬平方米、生產員工420人、年產量15萬套的智能西服工廠。

在2017年年報中,雅戈爾聲稱2017年該公司在寧波生產基地建設大規模量體定製工廠,以3D量體為依託,收集VIP體型數據,利用大數據分析規劃產品規格,實現定向生產。

除了服裝企業,還有不少企業都在智能製造上下足功夫。3月27日,娃哈哈商業股份有限公司註冊成立了浙江娃哈哈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註冊資本4000萬元人民幣,經營範圍包括智能機器人、機器設備及零部件的研發、製造、銷售等。前者為大股東,佔股65%。

此外,啟信寶提供的數據顯示,除了上述企業外,山東海思堡服裝服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等服裝企業,以及浙江航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各領域的60餘家企業,都成立了不同規模的智能製造公司,註冊資本從數十萬元到數十億元不等。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告訴藍鯨產經記者,智能製造從國家政策端來說是一個風口,企業此時佈局可以享受政策的紅利。但問題的關鍵是企業在運營落地時能不能很好的匹配到風口的紅利,企業在進行多元化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將新業務落地並變現。

大勢所趨,但道阻且長

智能製造勢頭正猛,但真正落地還尚需時日。有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藍鯨產經記者,目前很多服裝企業想上智能製造項目,但是真正實施的不多。該人士表示,主要的原因是智能製造投入大,而且難度較高。

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總經理程偉雄在接受藍鯨產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智能化”是一個大的趨勢,但是並不見得所有的智能製造都是好事兒。服裝企業在向智能製造佈局時,最關鍵的就是要考慮到是否有必要。從市場需求來看,目前中國的人力成本還沒有高到必須要靠智能機器來代替的地步,市場需求實際上並不高。另外,目前來看,中國許多企業的智能製造都只是流於表面,許多企業只是在做一些工業標準化的轉型,達不到智能的程度。

“而服裝行業與其他行業更加不同,從生產到出庫,服裝行業都需要更復雜的設計,因此智能化要求也就更高,需要一系列深層信息的挖掘。”程偉雄表示,在這類“非標準化”行業中,有些人工需求是機器無法取代的,因此更加無法做到大量的普及。

馬崗還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目前智能製造在服裝行業並不成熟,未來會是一個大的趨勢,但這個週期必然很長。例如早些年興起的智能穿戴設備,到現在也只有手環手錶是消費者認可度比較強的產品。一個新興行業從概念,到初期產品成型再到公眾普遍接受,需要很漫長的過程。

“科技、品牌與規模,是推動一個新興產業成功落地變現的關鍵。”朱丹蓬認為,最關鍵是科技含量,首先要建立科技壁壘,另外要疊加品牌壁壘。當科技、品牌都成熟之後,企業之間比拼的就是誰的規模擴張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