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奎:2019年高考作文备考浅见

作者简介: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 徐金奎

随着今年的高考日益临近,各地模拟试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原创的、借用的不一而足。对模拟试题,最引人注目的是作文题。近日,笔者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国卷以及有一定影响力的地方高考模拟题,对其中的作文题作了一些研究和分析,颇受启发,在此谈谈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四性”:

高考作文命题有一定的延续性

高考年年有变化,但大体是比较稳定的。当下的作文命题,任务驱动材料作文已经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如果命题者再命一个话题式的作文题就有点落伍甚至呆板了。2018年的作文题目跟2017年的题目有一定的延续性:从主题设计讲,都属于“主旋律”一类的题目,考生要对中国近些年的发展路径和成就非常熟悉,对“中国梦”的蓝图非常清楚;从形式设计讲,考生都可以选择书信体;从结构设计讲,都有一个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脉络。

但也有比较明显的不同:2017年的题目包含了更多辩证思考的可能性,既可以写成就也可以谈问题,比如空气污染、食品安全、乡村建设等;2018年的题目谈问题的空间不大,着重让讴歌成就;2017年的题目是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2018年是让未来的中国青年了解我们本国的发展历史;2017年是选“关键词”来介绍中国特色,2018年是选“时间点”来描绘发展历程。学生肯定都非常熟悉上一年的题目,但这种熟悉性也许成为陷阱,不仔细审题,照搬既往思路,可能会弄巧成拙。

高考作文命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注重“感性(体验)”与“理性(感悟)”交相辉映,在重视考生的“感性”知识,即首先考查考生的认知能力(体验),其次由此上升到理性思考(感悟)。重感性认识,这就避免了考生在没有感性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而去高谈阔论,使得作文假大空。当然,考生如果对于命题材料有所认识,就必然有所思考。

高考备考的模拟作文题,对于考生备考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至少它能让学生熟知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写作套路,但这样的作文题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过于追求完美的模仿,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写作思维,把学生向一处引导,会导致考生思维僵化,缺乏应变能力,一旦高考作文题有新变化,考生可能就慌了神,犹豫不决或者无从下手的现象。

高考作文命题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高考作文题要求材料叙述必须保证绝对客观,不能渗透任何命题者的个人感情,同时,可选的角度至少两种,而且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观点、立意。这样的作文题,审题几乎没有难度,每个考生都有话可写,但思维、表达以及视野的不同决定了其分数的差别。在高考作文题中,不同材料,不同信息,不同角度,都会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只要不偏离材料内容,学生可任意选择,自由发挥,开放性极大。

纵观2016年至2018年的高考作文题,无论全国卷还是地方卷,一个比较大的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通过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判断、选择和立意,考查考生的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辨力和社会观察力等,考生只要把握住这个“神”,其它的什么“任务驱动型”“叙事性”“列举型”“选择型”“思辨型”“时事型”等都属于外在“形”的开放性的载体,都不是最主要的,只有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才是作文关键。

2018年高考作文命题强调“‘作文’和‘做人’”的价值取向,看起来有限制,实际上也是开放的。从古至今,作文一贯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宗旨。高考作文命题十分重思想性。例如,浙江卷,沿用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命题。前者是汉代扬雄《法言·问神》中的话:“故言,心声也。”后者出自宋朝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他们两人所言,其共同的主题就是如熟语所说的“‘文’(物)像主人形”,文章都是作者肺腑之言、由衷之言。自古以来,“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评价审美的共性圭臬之一。从整体看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识程度做好自己的判断,做好正确的价值取向,写出自己的心声。

高考作文命题还具有普适性

在全国各地对高考作文题进行猜测和模拟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作文的普适性。普适性就是作文题命题必须要普遍适合于该地区的所有考生,不管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不管是经济落后地区还是经济发达地区,也不管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地区。不从考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只凭命题者个人体验或者社会阅历想当然地命题,这样的作文题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作文题普适性的特点。

高考复习一味对上一年的高考作文题模拟,一味地追“新”求“鲜”,忽略了考生的实际情况,这样的作文题是不可取的。高考出题人不会出缺乏普遍性的作文题。如作文题让学生讨论“微信和微博孰优孰劣”、谈“手机的优劣”、谈国际形势或发表“对中国当下楼市的看法”等,这些题目缺乏普遍性,让没接触手机、不喜欢看新闻、没有住房感受的学生无所适从。作为高考命题者,一定会避免缺乏普遍性的高考作文题。

2018年全国Ⅰ卷的作文考生可以写成书信体,这也给我们提了个醒,高考作文题没那么容易猜。因此,高考作文题,除了要注意延续性、开放性和普适性等基本原则以外,还会突破常规,适当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在稳中求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大胆地作出尝试。

高考作文题每年都牵动最多关注,尤其是全国卷,已经不单纯是一道题目,可能越来越变成一个语文教育的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