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奎:2019年高考作文備考淺見

作者簡介: 羅田縣駱駝坳中學 徐金奎

隨著今年的高考日益臨近,各地模擬試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原創的、借用的不一而足。對模擬試題,最引人注目的是作文題。近日,筆者研究了近三年的全國卷以及有一定影響力的地方高考模擬題,對其中的作文題作了一些研究和分析,頗受啟發,在此談談2019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四性”:

高考作文命題有一定的延續性

高考年年有變化,但大體是比較穩定的。當下的作文命題,任務驅動材料作文已經得到大家的廣泛認可,如果命題者再命一個話題式的作文題就有點落伍甚至呆板了。2018年的作文題目跟2017年的題目有一定的延續性:從主題設計講,都屬於“主旋律”一類的題目,考生要對中國近些年的發展路徑和成就非常熟悉,對“中國夢”的藍圖非常清楚;從形式設計講,考生都可以選擇書信體;從結構設計講,都有一個從過去走向未來的脈絡。

但也有比較明顯的不同:2017年的題目包含了更多辯證思考的可能性,既可以寫成就也可以談問題,比如空氣汙染、食品安全、鄉村建設等;2018年的題目談問題的空間不大,著重讓謳歌成就;2017年的題目是讓外國青年讀懂中國,2018年是讓未來的中國青年瞭解我們本國的發展歷史;2017年是選“關鍵詞”來介紹中國特色,2018年是選“時間點”來描繪發展歷程。學生肯定都非常熟悉上一年的題目,但這種熟悉性也許成為陷阱,不仔細審題,照搬既往思路,可能會弄巧成拙。

高考作文命題具有一定的創新性

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注重“感性(體驗)”與“理性(感悟)”交相輝映,在重視考生的“感性”知識,即首先考查考生的認知能力(體驗),其次由此上升到理性思考(感悟)。重感性認識,這就避免了考生在沒有感性經歷和體驗的基礎上,而去高談闊論,使得作文假大空。當然,考生如果對於命題材料有所認識,就必然有所思考。

高考備考的模擬作文題,對於考生備考是有一定的積極意義的,至少它能讓學生熟知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的寫作套路,但這樣的作文題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過於追求完美的模仿,必然會限制學生的寫作思維,把學生向一處引導,會導致考生思維僵化,缺乏應變能力,一旦高考作文題有新變化,考生可能就慌了神,猶豫不決或者無從下手的現象。

高考作文命題具有開放性

開放性的高考作文題要求材料敘述必須保證絕對客觀,不能滲透任何命題者的個人感情,同時,可選的角度至少兩種,而且站在不同的角度會得出不同的觀點、立意。這樣的作文題,審題幾乎沒有難度,每個考生都有話可寫,但思維、表達以及視野的不同決定了其分數的差別。在高考作文題中,不同材料,不同信息,不同角度,都會同中有異,異中有同,只要不偏離材料內容,學生可任意選擇,自由發揮,開放性極大。

縱觀2016年至2018年的高考作文題,無論全國卷還是地方卷,一個比較大的趨勢就是,越來越重視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考查,通過考生對材料的理解、判斷、選擇和立意,考查考生的判斷力、語言表達能力、思辨力和社會觀察力等,考生只要把握住這個“神”,其它的什麼“任務驅動型”“敘事性”“列舉型”“選擇型”“思辨型”“時事型”等都屬於外在“形”的開放性的載體,都不是最主要的,只有對考生的綜合能力考查才是作文關鍵。

2018年高考作文命題強調“‘作文’和‘做人’”的價值取向,看起來有限制,實際上也是開放的。從古至今,作文一貫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的宗旨。高考作文命題十分重思想性。例如,浙江卷,沿用古人說:“言為心聲”“文如其人”命題。前者是漢代揚雄《法言·問神》中的話:“故言,心聲也。”後者出自宋朝蘇軾《答張文潛書》:“其為人深不願人知之,其文如其為人。”他們兩人所言,其共同的主題就是如熟語所說的“‘文’(物)像主人形”,文章都是作者肺腑之言、由衷之言。自古以來,“言為心聲”“文如其人”成為中華民族文學評價審美的共性圭臬之一。從整體看是開放的,每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認識程度做好自己的判斷,做好正確的價值取向,寫出自己的心聲。

高考作文命題還具有普適性

在全國各地對高考作文題進行猜測和模擬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忽略了最基本的一點——作文的普適性。普適性就是作文題命題必須要普遍適合於該地區的所有考生,不管是農村的還是城市的,不管是經濟落後地區還是經濟發達地區,也不管是沿海地區還是內陸地區。不從考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只憑命題者個人體驗或者社會閱歷想當然地命題,這樣的作文題是不公平的。也不符合作文題普適性的特點。

高考複習一味對上一年的高考作文題模擬,一味地追“新”求“鮮”,忽略了考生的實際情況,這樣的作文題是不可取的。高考出題人不會出缺乏普遍性的作文題。如作文題讓學生討論“微信和微博孰優孰劣”、談“手機的優劣”、談國際形勢或發表“對中國當下樓市的看法”等,這些題目缺乏普遍性,讓沒接觸手機、不喜歡看新聞、沒有住房感受的學生無所適從。作為高考命題者,一定會避免缺乏普遍性的高考作文題。

2018年全國Ⅰ卷的作文考生可以寫成書信體,這也給我們提了個醒,高考作文題沒那麼容易猜。因此,高考作文題,除了要注意延續性、開放性和普適性等基本原則以外,還會突破常規,適當加入一些新鮮元素,在穩中求變,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大膽地作出嘗試。

高考作文題每年都牽動最多關注,尤其是全國卷,已經不單純是一道題目,可能越來越變成一個語文教育的春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