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調查丨醫院門口道路“腸梗阻”亟待打通

近日,有濟南讀者向本報反映,一段時間以來,省中醫東院區南門東側的經十路科院路公交站附近行車混亂,既擁堵又不安全,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帶著群眾反映的問題,記者來到該站點附近,注意到等待右轉進入省中醫的車輛在道路最右側的公交車道上排了數十米,行經此站的公交車無法靠站停車,只能在公交車道相鄰的行車道上臨時停靠。乘客們則要繞過在公交車道排隊等候的車輛,打著手勢急匆匆走到行車道上上車,其中不乏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孩子,存在很大安全隱患。

還有一些公交車被堵在公交車道上,無法繼續前行。無奈之下,有的公交車鳴笛示意,有的則通過擴音器喊話前面的私家車“往前提提車”,然後變道至相鄰的行車道上繼續行駛。

在車站等候乘車的市民對此很不滿。家住附近的王先生說,出現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很堵,也很不安全。“人家來就診,不讓私家車停不行,但車輛堵在門口,把公交車‘逼’停行車道,也是問題。”王先生希望,交通管理部門和醫院抓緊共同想辦法解決。

“這種擁堵情況,一般從8:30開始持續到10點多,完全暢通要等到11:30以後。”一名K79路公交車司機說,“私家車把整個最右側公交車道全佔了,堵在那不動,我們車並不進去,只能在中間行車道上停車,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乘客上下車時注意安全。”

K51路公交車司機對此也很是無奈:“按照規定,公交車只能走公交專用道,更不允許公交車在行車道停車,但我們也是沒辦法。一旦出了問題,責任就是我們的,承擔著風險。”

在省中醫東院區南門,負責指揮車輛出入的師傅告訴記者,院裡幾百個停車位根本不夠用,8點多就停滿了。最堵的時候,從公交站到省中醫門口,排隊等候進入的車輛能佔三排行車道。“我們只能通過對講機溝通,隨走隨放。”

記者注意到,院門口醒目位置設有指引就診車輛走西門的指示牌,指揮車輛出入的師傅說,除了經十路上的南門,醫院在山師東路上還有兩個大門,其中一個只出不進,另一個更靠北的大門允許車輛進出。堵車嚴重時會將車輛向西門疏導。記者繞行到西門發現,此時自南向北的單車道上,等候進入的車輛排起了數百米長隊,同向直行車輛在一位交警的指揮下向旁邊的反向車道逆行“借道行駛”。

記者進入院內停車場,發現裡面已經是滿滿當當,現場工作人員說,醫院近期剛把部分停車位由“非”字形調整成斜線型,以期釋放更多停車空間。

省中醫門口道路擁堵如此嚴重,其他醫院如何?記者隨後到省千佛山醫院、齊魯醫院、省中醫西院區實地探訪,發現同位於經十路的千佛山醫院門前道路交通較為通暢,行車較為有序;位於文化西路的齊魯醫院門口輔道為專用車道,允許私家車即停即走,車輛行駛緩慢,但未造成道路擁堵。同位於文化西路的省中醫西院區門口排隊車輛較多,有時也會導致公交車無法靠站停車,但因有交警現場疏導交通,保證了車輛通行。

一處小小的道路擁堵,看似問題不大,但是長期不解決,影響乘客安全,事關群眾幸福感,考驗著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山東大學交通規劃設計研究中心主任張汝華教授認為,醫院門口道路“腸梗阻”現象,是城市交通大問題中局部的新焦點,本質上是當前開車看病需求遠遠超過了承載能力和管理能力。解決這一問題,需要政府、交通管理部門、醫院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從長遠看,政府應該採取有力措施,完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讓群眾不開車也能便捷地到醫院就醫。從眼下看,最迫切的是交通管理部門拿出務實的辦法,保證醫院門口“節點保通、公交保暢”,讓“公交優先”真正落到實處,保證行車秩序和社會安全。醫院除了挖掘潛力增加車位以外,也應本著“調節限制”的原則,引導病患不開車就醫。同時呼籲就醫患者,儘量選擇綠色出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