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元帥暮年兩個未了的心願

文章摘自:元帥大將的最後歲月,作者:李立寧 孟新,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到了暮年,聶榮臻常說還有兩個未了的心願,也與革命傳統教育有關。

他眷念家鄉,多次提出想到哺育自己成長的四川省江津老家看看。但醫生總是勸阻,擔心他長途顛簸,難以適應旅途勞頓,身體發生意外。他就在北京關懷著家鄉的建設。家鄉來人,就請他們介紹情況。家鄉建設的好壞,牽動著聶榮臻喜與憂的感情。出於這種感情,應家鄉的請求,他為家鄉大量題詞,江津是個好地方、江津烈士紀念碑、江津烈士陵園、江津中學、江津圖書館、江津廣播電視中心等聶帥字跡,出現在十分醒目的建築物上。他題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原江津中學的大院中,遊人到國家級旅遊勝地江津四面山,首先看到的是他題寫的“四面山風光”幾個大字。江津長江公路大橋上,也有聶榮臻題寫的橋名。他還為當地駐軍步兵某師和江津武裝部民兵訓練基地題詞。這些題詞,都貫穿著一箇中心意思,是要家鄉人民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向傅汝霖、戴坤忠、鍾汝梅、吳平地等烈士“為黨為國為人民,不怕犧牲,英勇革命的高尚品德”學習,把江津建設好。

聶榮臻元帥暮年兩個未了的心願

聶榮臻

他也眷戀革命老區人民,把河北省老區看成是自己的第二故鄉。1967年,他在寫給擁軍模範戎冠秀的信中說:“我常講,從八一南昌起義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打就打了22年的革命仗,而其中11年都是在華北,主要是在河北度過的。所以,河北的一草一木,我都不會忘記。”進城以後,因為工作忙,抽不出時間到老區看看。“文化大革命”後,“幾次想去,又因為身體不好,未能如願。現在腿腳更不便了,真是遺憾,不過,我對老區人民始終懷念著”。1991年,他讓辦公室寫信給中共河北省委、省人民政府,阜平、完縣、平山、唐縣的黨政機關,轉達他的話:“近來常有老區的同志來看望我。由衷地感謝老區人民對我的關心……老區人民是我們戰爭年代的主要依靠,我對他們懷有深厚的感情。1970年,我曾計劃去看望老區人民,後因病未能成行。現在多種疾病纏身,已經沒有這種可能,我視為終身憾事。當我聽到大部分老區人民生活還比較困難,深感不安,心裡不是滋味。所以,你們以後來,無論如何不要再帶什麼東西了(包括土特產)。否則,只會增加我的不安。”信裡還建議省裡領導人注意在搞好平原建設的同時,儘量對革命老區多投些資,幫助那裡的人民儘快脫貧致富。

聶榮臻還以身作則,積極貫徹中共中央關於幹部年輕化的戰略決策。為了讓更多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1980年8月8日,他給中共中央寫信,請求辭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職務。1982年9月,在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過程中,他於9日看望解放軍代表團時說:我已經83歲了,應該交班了,我請示交班。1985年8月23日,他寫信給中共中央,請求退出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員會。1987年10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請求辭去了黨內外一切職務,並高興地與許多領導人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