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元帥與傅作義的綏遠大戰

 1945年9月11日,聶榮臻回到晉察冀的第三天,接到中央軍委關於“各戰略區粉碎蔣軍進攻的部署”的電報。電報說:“綏遠傅作義部奪我歸綏、武川、陶林、豐鎮、集寧五城後,於六日又奪我興和,逼近天鎮、柴溝堡,有向張家口進攻模樣……我必須立即組織察、綏戰役,消滅傅作義部,解放綏遠,收復歸綏……晉察冀軍區必須立即集結二萬五千以上兵力……協同晉綏軍區轉向傅頑進攻。”規定整個戰役由聶榮臻統一指揮。

聶榮臻元帥與傅作義的綏遠大戰

聶榮臻元帥

聶榮臻當即決定,晉察冀抽調3個縱隊出征綏遠,與晉綏軍區的5個旅,共15個旅5.3萬人執行戰役任務。傅作義的兵力約4.7萬人,連同雜牌部隊和大同閻錫山的部隊共約9.7萬人。在兵力上晉察冀與晉綏兩軍區不佔優勢。

10月15日,聶榮臻發佈了綏遠戰役命令,隨即率部西進。18日、19日各部隊展開了進攻:冀察縱隊取隆盛莊;冀中縱隊取張皋鎮、三水嶺、官村;冀晉縱隊一路向聚樂堡,一路向紅砂壩、豐鎮。很快攻佔上述各點。與此同時,晉綏軍區部隊佔領了涼城、新堂、陶林等地,向卓資山疾進。在兩個軍區部隊的聯合進攻下,傅作義急忙收縮,採取“一觸即退”的戰法,迅速向大本營歸綏集中。由於傅部撤退迅速,晉察冀與晉綏作戰部隊未能將敵人的退路切斷,聚而殲之。敵人集中重兵于堅城之內,造成攻堅上的巨大困難。

10月22日,在集寧的敵三十五軍軍部和一○一師成了孤軍。傅作義起家的老本錢便是三十五軍,這是當年張學良給他的番號。而三十五軍的主力又是一○一師。如果把這股力量消滅掉,將是對傅作義的沉重打擊。聶榮臻抓住了這個戰機,當即決定以冀察、冀中兩個縱隊聚殲該敵,令冀察縱隊立即進佔集寧以西的十八臺,切斷敵人退路;令冀中縱隊佔領集寧以南的榆樹灣、腦包山,從南、西南對集寧發起進攻。23日,冀中縱隊佔領了榆樹灣、腦包山,擊潰一○一師的一個團,並以一部兵力前出到集寧以西。敵三十五軍軍部和一○一師乘夜棄城西逃。24日,晉察冀軍區部隊佔領集寧。25日,晉綏軍區獨立第一旅曾將集寧逃敵堵截在魁盛莊西北,但因後續部隊未及時趕到,敵我兵力過於懸殊,經激戰,敵人還是逃跑了。

10月25日,晉綏部隊在卓資山打了一個漂亮仗,全殲敵新編第二十六師4000餘人。聶榮臻立即發佈命令,號召晉察冀軍區部隊向兄弟部隊學習。

20日,聶榮臻的指揮所前移至隆盛莊。26日,他與晉綏野戰軍司令員賀龍相會。他們一起到了卓資山。兩區部隊會合了。27日,中央軍委在給聶、賀的電報中強調:“此次作戰,必須達成殲滅傅頑主力之目的,應將我主力運動到傅頑陣地背後去,由西向東打,方可聚殲。”據此,聶榮臻與賀龍、李井泉一起確定了下一步的作戰部署:針對敵人約6個師撤進歸綏,決定先肅清外圍,合圍歸綏,再行攻城;另派一部分兵力趨向包頭,切斷傅部西逃之路,孤立歸綏。

10月底,兩區部隊完成了對歸綏的合圍。11月中旬,晉綏2個旅、冀察縱隊1個旅開始攻打包頭。

聶榮臻在陶卜齊設立了指揮所,指揮攻城作戰。歸綏守敵6個師2.4萬多人,糧彈儲備充足,決心固守。而聶榮臻所部全屬初建,沒有大兵團作戰和攻堅的經驗,又缺乏大炮,屯兵堅城之下,陷於僵持局面。不久,又從西線報來戰況:攻擊包頭受挫,寧夏馬鴻逵的一個騎兵師前出到臨河,逼近包頭。在這種情況下,11月13日他從陶卜齊繞到歸綏城西與賀龍、李井泉會晤,再次商議下一步的決策。

聶榮臻和賀龍感到:我軍兵力在歸綏、包頭雖略佔優勢,但勞師遠征,供應困難,難為久計,且兩區再要增兵都有很大困難,嚴冬即至,帶來了更多不便,能拿下包頭再回師歸綏當然最好,否則不宜久滯堅城之下。他們決定由賀龍、李井泉率晉綏部隊西進增援包頭,晉察冀部隊繼續圍困歸綏。以上部署向中央軍委作了報告。中央軍委11月16日回電,令聶榮臻率晉察冀部隊與晉綏部隊一同西進,在歸綏只留少數部隊控制要點,作彈性圍困。如果包頭不能迅速攻佔,晉綏部隊西進消滅馬鴻逵援兵,奪取五原、臨河、陝壩;晉察冀部隊主力控制包頭至歸綏中間地區,隔斷歸綏、包頭敵人的聯繫,相機攻取包頭,引敵出來,求得野戰;晉綏部隊完成任務後,留一部分部隊控制五原、臨河、陝壩,主力回師東進,與晉察冀部隊再攻歸綏。

這是一個傾全力取包頭而置歸綏於不顧的方案。聶榮臻對這一方案的能否成功頗為擔心,於11月17日實事求是地向中央軍委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如果晉察冀部隊主力西進,圍城部隊即轉為劣勢,而敵人必然乘機反擊。“因傅頑以主力固守綏城,並非單純防守,而系取積極防禦,連續主動的出擊,企圖尋求機會對我各個擊破……如我圍城部隊轉為劣勢,敵必集中力量向我反擊,則全部戰局有惡化的危險。”

第二,如以全部主力西進,去奪取五原、臨河、陝壩,這樣,就分為歸綏、包頭、河套三個戰場,相距八百餘里,勢必兵力分散,三處力量皆弱,難以相互策應。

第三,綏遠地區並非根據地,沒有鞏固的後方補給線,糧食、彈藥無法迅速前運,傷員後送也是個大問題。

因此,他主張打幾仗再看情況,必要時結束綏遠戰役。中央軍委11月22日覆電,仍主張聶部主力西進,集中力量攻取包頭。但又指出,“我們對於前方情況不瞭解”,希聶、賀根據前方實際情況處置。此後,直到12月上旬,晉察冀、晉綏部隊在歸綏、包頭都曾採取圍城打援的辦法,擊退了歸綏出擊的騎兵第四師;包頭方向擊退了馬鴻逵部騎兵第十師的增援,但殲敵不多。此時嚴冬已至,部隊困難日多。於是,經中央軍委同意後,聶榮臻於12月13日下達了結束綏遠戰役的命令。綏遠戰役歷時近兩個月,收復了綏遠的廣大地區,消滅了傅作義部隊1.2萬餘人,但沒有達到消滅傅作義部主力,解放綏遠,收復歸綏的預期目的。

12月11日,聶榮臻在向中央軍委的報告中說:“未完成綏遠戰役任務是應當很好檢討總結,以作今後的經驗教訓。”同時他又客觀地提到,此次晉察冀參加綏遠戰役的只有5個老團,有的部隊70%以上是1945年的新兵,未經任何訓練。“在技術兵種方面,原炮兵營去延安未返,工兵營所餘不及50人。今後部隊在思想上、政治上、戰術上進行整訓,力求提高,是迫不及待的。”

以今天的眼光看,綏遠戰役是從民族戰爭到階級戰爭、從游擊戰到運動戰轉變期間的一個戰役。晉察冀部隊倉促編為野戰軍,長途遠征,各方面尚不適應。從指揮上說,未在野戰中殲敵主力,致使敵撤入城垣固守,由於部隊重武器缺乏,當時確實不具備攻城條件。聶榮臻斷然停止西進,免得部隊陷於被動。多年來他為自己總結出一條經驗:沒有把握的仗,你不要勉強去打;抓雞不成,不要把米也蝕掉了。

綏遠戰役結束,聶榮臻回到了張家口。1946年1月,與他闊別了14年的女兒聶力來到了張家口,這給他帶來了天倫之樂。1938年,周恩來曾委託上海地下黨找過聶力,終於找到了,但孩子怕被騙賣,說:“爸爸媽媽找我,叫他們自己來接。別人不行。別人接我,我不跟他去。”結果沒有成行。抗戰勝利以後國共兩黨進行和平談判時,周恩來又委託上海中共組織尋找聶力。

一天,北平軍調處通知聶榮臻,他的女兒找到了,已經到了北平。聶榮臻立即把這個消息告訴張瑞華。張瑞華是在前不久,步行一個多月,才從延安到達張家口的。他們為全家即將團圓而高興。

這時,在北平的聶力也陶醉在幸福裡。長期的離別,她已經想象不出父親是什麼樣子,即使母親,印象也十分模糊了。領導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的葉劍英拿給聶力一張照片,對她說:“這就是你爸爸,你拿著這個,到張家口去,看誰像他,你就叫他爸爸。”

不久,趙爾陸帶著聶力來到張家口。她把照片拿出來給父母看,聶榮臻和她開玩笑說:“你對對,像不像啊?”聶力只會說上海話,聽不懂聶榮臻四川口音的普通話。聶榮臻也不懂她的話。好在張瑞華在上海待得久,權當父女之間的翻譯。當聶榮臻問起聶力這些年的情形時,女兒說,撫養她的是位工人。她只讀過幾年小學,後來便做工了。與女兒團聚,聶榮臻很高興,常忙裡偷閒,親自教女兒學文化。聶力後來上了晉察冀的子弟學校,進城後上了“八一”中學,20世紀50年代到蘇聯留學,畢業回國後一直從事國防科研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