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问我:“我们每天7107,就是为了以后996吗?”


儿子问我:“我们每天7107,就是为了以后996吗?”

01

其实996不是一个新话题,可这两天互联网大佬,连续对这个话题发声,以至于引起了我家13岁孩子的关注。

他仔细地了解了996工作制后,先是感慨:“这些大人也不过是996,我们中学生现在每天都7107了。”

我笑他:“明明学校就是7105,自己动作太慢,才成了7107。你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

他反思后问我:“能进入阿里这样的公司,那收入在中国肯定都是很高的吧?要不然马云怎么说,能有机会996的人是福气?”

他又问了我一个问题:“99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吧!不也还有人命丧996?那我们现在努力学习,让自己7107。就是为了以后和更多优秀的人,去争夺干996的机会吗?”

我简直没想到他能问出这样的问题,这真有一点挑战的意思。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觉得自己很难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

02

因为我的状况就是一个经常自觉加班的人,我从来没有觉得996有什么问题。

而且很多时候,我还刻意低调,生怕别人知道我又在加班。想在别人还没有察觉的时候,就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整懂。加班其实意味着,自己不懂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

因为在奔四的年纪,我太知道自己往后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现在能有机会选择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对于我来讲,真的是一种福气。

我现在从事的工作和研究历史有关,一感受我就觉察到,这简直为我打开了人生一个新的通道。因为历史内容一旦开始研究,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

工作中,有时面对一项新的工作,对于刚刚转化赛道的我,的确极具挑战。

记得刚到新公司时,面对着浩瀚的体系,我甚至是用愚公移山般的笨拙去理清每一条脉络,把中学时候常用的体系图,都拿出来不停的写写画画。

话说每天累了一天,还回家继续写文章,时间的密度真的是很大。可以说,平时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大多数时候,除了睡觉,脑子都没有停止过思考。

不过也算是天道酬勤,深度学习三个多月,我还是把目前工作中的硬核啃了下来。

还有幸被选上参与了两项跨部门重要的工作,很快就和其他同事也熟悉起来了。

儿子问我:“我们每天7107,就是为了以后996吗?”

有时候,我和新同事聊天说现在的工作环境,我时常感觉自己来了很久,可一看日历,才不过三个多月。

同事评价:“因为你很投入,很短的时间,就把很多内容了解了。应该是比较充实的人,才会有这种感觉。”

03

其实,我所在的公司严格保护员工的健康权益,加班都是需要报备的,需要HR签字才可以加班。加班文化在我们公司并不盛行。

公司不提倡加班,大boss要求大家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大家把工作和生活处理的更好。

但我觉得,正因为我前期的加班,以至于现在在工作上的熟练度,让我产生了很大的愉悦感。

并且这些工作内容对写作也很有启发,可以说很多加班,我都是心甘情愿的。

我从来没有到HR那去报过自己加班的报备单,倒是上一次参与一个跨部门的项目,项目结束后,部门的负责人,主动替我报备了加班的日期。

对了,这个加班报备是可以换休,也可以增加年休假的。

怎么描述我的日常状态呢?

每天早上7:30就到公司了,而之前的几年,我是每天8:00到公司,但实际上我们一直都是9:00上班。

但我确实是因为接送儿子才成为了早到模范,这个习惯已经好几年了。

记得有一天,我在电梯里遇到公司副总。他问我:“怎么每天都到这么早?”我实话实说:“要送小孩,顺便早到。”

他笑了。

我接着又问他:“您怎么也这么早?”他回答:“住的远,不早点出门,就太堵车了。”

我不知道很多996的人,是不是都是自愿的。但我知道,眼前这位副总,是从我们公司最基层的职员一路提拔起来,是个很懂业务的人。

儿子问我:“我们每天7107,就是为了以后996吗?”

也许996对他来讲,更多的只是一种对职业本身的热爱,以及事业对他的反馈吧。

04

我尝试跟儿子讨论:“如果是老板强迫996或者只是员工作秀的996,这样的996,能不能持久?”

诚然,对一个每天苦哈哈奋斗的中学生来说,如果知道自己辛苦多年的求学之后,到了职场还要面对这种可怕的加班文化。如果干的还不是自己所喜欢的工作,那真的是一种伤害了。

儿子认为:“强迫员工996,只是为了自己获得经济利益的老板,这样的老板应该远离。”

“那什么样的人才会主动996呢?”我接着发问。

儿子说:“自己当老板的人,充满上进心的那种,996肯定就是一种必然。现在生活里,很多大人就是这样。

但只是打工的人,而且不情愿加班的人,更多的则会抱怨996这种制度。”

一个13岁的孩子能有这种认识,我内心里还是挺佩服他。

我又三句不离本行的绕到了学习,问他:“那你觉得现在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他的回答很有意思:“有能力选择996,也有能力放弃996,就是现在学习的意义呀。”

他说想到自己周围的同学,还真是成绩越好的人,反而越努力,学习上花的时间也更多。他们肯定就是体会到了,学习本身的乐趣,才会这么投入。

我表扬儿子,观察别人总是有一套,希望他对自己,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05

我多年来的习惯,就是和儿子沟通他感兴趣的话题时,往往会拿出更加充分的理由,让他深刻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

于是我和他聊起了,曾看过一本叫做《过劳时代》的书。

那是一个日本经济学家对现在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加班文化,进行的深刻反思。

这本书出版以后就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年初的时候引入国内。

照理说,随着各种现代化办公工具的问世与推广,人们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有了足够的进步,那为什么全世界都开始出现一种过劳文化呢?

我觉得作者分析过劳时代的三个成因,非常的有代表性。他认为正是全球化的竞争模式、信息化手段提升以及个人消费欲望的膨胀,这三大成因导致了996现象。

同样的工作,拉通在全世界观察,总有更物美价廉的选择,迫于竞争的压力,全世界的劳动人群不得不应对过劳时代。

发达国家早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这种过劳时代的加班文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996工作制。

儿子问我:“我们每天7107,就是为了以后996吗?”

而办公的设施的效能不断提升,流畅使用让我们常常会忘记时间。

比如说,各种云技术让电脑手机可以同步文档,那么每时每刻都可以开展工作。

我自己有特别明显的感受,有的时候,真的是工作起来顺畅到忘记了休息,而不是不想休息。

而关于过度消费的话题,那可能真的跟炫耀性消费有关。如果看到朋友或者同事,用上了自己心仪很久的奢侈品,自己也很想通过不断付出获得更高的收入,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

现在是一个层出不穷的消费时代,更多的支出方式,就成为了一种习惯。

不管是在什么收入层次的人群,都常会入不敷出,有的时候你会发现人和人的差距,真的就是“买贵一点”。

正是因为这三个主要原因,人们终于有意或者无意地进入了过劳时代。

06

我接着说:“通过历史的大趋势来看,过劳现象总体呈现上升状态,也已是不争的事实。面对这种趋势,作为个体的我们,似乎是很难逃脱这种命运的。”

我以为儿子听了这么多,会全面接受我的观点,并且为未来成为996一员,追求自己的梦想,沉浸在其中不可自拔而努力。

他却很认真的回复我:“妈妈,就算以后我是996的一员,我也最多是995。996并不代表成功本身,我一定要把周末的两天还给生活。

一个人眼前不能只有工作的梦想和工作本身,如果没有应该休息的两天,累的半死不活,其实也很难有好的状态,坚持日常工作。

人的生命那么有限,每周多工作一天,一年就是48天没了,十年二十年,这个时间不能细算。”

我很惊讶,眼前这位零零后的想法。

他接下来的一句更为震撼:“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容易。我的基本梦想是可以好好的生活,在这种基本满足下,再通过工作去实现更高的梦想。”

儿子问我:“我们每天7107,就是为了以后996吗?”

哦,我又学到了一个新的想法。梦想也分基本梦想和更高梦想,梦想也有大小之分。

看得出,不用我担心,人家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拎的清。原来996真的是一个纯粹的个人选择,每个人理解都不同,很难说孰是孰非。

最好的打开方式,就是听从内心的声音,自己不别扭就好。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