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戀愛對象,竟在1歲的時候就確定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總聽人說道,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兒子則是媽媽上輩子的守護神。但是孩子將來戀愛對象的選擇,和小時候是否有什麼關係呢?今天,小編來帶你探索這一奧妙。

你的戀愛對象,竟在1歲的時候就確定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樣一個現象,許多孩子在未來選擇戀愛對象的時候,多多少少會找到些自己父母的影子,有的甚至和父母的興趣愛好還有外貌都差不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有關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的戀愛對象,很可能在一歲的時候就已經決定了。

你的戀愛對象,竟在1歲的時候就確定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俄狄浦斯情結

“俄狄浦斯情結”是精神分析學說的一個重要領域。學說的靈感來源於一個神話故事,這其中的主要情感因素就是原生家庭中的孩子對自己異性的養育者也就是自己的父母,有種與生俱來的依戀和親切,甚至有些人回來潛意識當中排斥自己的同性養育者。

大體意思也就是:男孩通常對母親有更多的好感,而女孩則對父親依戀的更多一些。伴隨著他們的成長過程,這種對於自己父母的依戀會慢慢的體現到他們對異性的追求中,也就是說,他們的擇偶標準受孩童時期的影響比較大。一個人對戀愛和擇偶的標準,從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端倪。

你的戀愛對象,竟在1歲的時候就確定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嬰兒時期的依戀

依戀這一概念最早由發展心理學指出,大量心理學家曾對這一現象進行過研究考證。依戀(attachment)指一個獨立個體和重要的人之間的一種穩定而親密的情感聯結,這種情感往往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在嬰幼兒時期最為強盛。發展心理學中認為,一個人的愛情根本,大概從一歲到三歲就開始了,在青春期時會大範圍表現出來。

你的戀愛對象,竟在1歲的時候就確定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依戀對象的形成過程

大多數人依戀的人都是自己身邊的人,當然,可能有些人身邊親近的人很多,就可能會有多個依賴對象。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都會在潛意識裡選擇一個最為依戀的人,其他則成為輔依戀,大多數孩子最親近的還是自己最依戀的人

依戀情感因人而異,也受個人周邊環境的影響,這些是客觀不能改變的,當然也有自己父母等的原因,不同的環境會產生不同的性格

也曾有心理學家專門探索過孩子性格與父母和家庭的關係,並且進行過多次調查研究。結果發現,一般脾性較好、心理相對健康、成熟一些的母親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為積極,從而也能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更為成熟。

你的戀愛對象,竟在1歲的時候就確定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反之那些脾氣不好、心理長期焦慮不安的母親在和孩子相處互動方面和比較消極,她們往往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們身上,而不是迎合孩子們的需求。

那些相對積極的母親所培養出來的孩子,和家人的關係更為親近自然,在為人處世上也更加成熟一些,用專業術語來講,和諧的家庭,和家人建立的是一種安全型的依戀關係,這種健康的依戀關係會影響到他們以後的新的核心家庭中和社會關係中。

你的戀愛對象,竟在1歲的時候就確定了?心理學家來告訴你答案!

而對照那些消極的家庭,則會給孩子們帶去更多的焦慮和不安,甚至有些人會更加偏激,在表達親密關係的時候會用一些極端的方法,對自己親近的人大吼大罵、拳打腳踢等。

但其實也不必過於深究,人的自我保護機制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好的多,隨著個人的成長會淡化許多情感,孩子們的天性使然,會讓他們選擇趨利避害,在他們成年以後,會正確的做出判斷,拒絕那些不健康依戀關係,並且開始試圖建立和進入另一種他們認為相對健康正常的方式。

所以大家明白了嗎,童年的情感可能會伴隨著一個人的一生,我們的擇偶標準也深受它的影響,你的原生家庭帶給了你怎樣的一種依戀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