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在美国田纳西州的Knoxville市,有一个独特的小酒吧。

这里有手工精酿啤酒,也有乐队和DJ。

不过,让小酒吧有范儿的,是你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手工玻璃杯。

而这玻璃杯的范儿,可并不在外表,而是它能让你的精酿啤酒口味更好。

更有范儿的,是你可以现场定制一个玻璃杯,然后移步到隔壁的玻璃工坊,看着匠人们当着你的面,把它打造出来。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小店的名字叫Pretentious,感觉中文最匹配的词儿,就是“有范儿”。

从啤酒到杯子,这两家店的老板是一个人,名字叫做马修·卡明斯。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马修首先是玻璃工艺家,原来是做艺术品的,像什么玻璃雕塑、玻璃装饰品之类的。

马修喜欢精酿啤酒,经常和几个哥们儿去品酒。

那天有哥们儿起哄,说给哥儿几个做个喝酒专用的啤酒杯怎么样。

马修说干就干,不过像一切手工匠人一样,做的过程中,他要琢磨很多事。

因为要根据客人的需要,把实用目的与工艺结合在一起。

结果,他给杯子外壁印上了哥们儿各自的指纹,把手按照指纹放好,哥们儿就知道了,什么叫最佳握杯处。

当然还有看不到的设计,比如:

哥儿几个拿着这杯子喝啤酒,突然发现,啤酒变得口感更好、啤酒本身的个性鲜亮多了。

匠心、匠艺,其实就在点点滴滴看不到的细节里。

大家齐赞,这不叫Pretentious,叫什么?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于是,用了这个名字,马修开始设计、制作啤酒专用杯。

先有了玻璃工坊、再有了精酿啤酒吧。

从酒到装酒的杯子,强调的都是“手工匠人”这个身份。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马修做啤酒杯,不是简简单单做个杯子。

他要琢磨杯子和酒的关系。

手工精酿啤酒的原料不同、比例不同,口味就不同。

杯子要和不同的啤酒匹配,让啤酒“表演”出自己的个性和脾气。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马修认为做艺术品和做实用工艺不一样。

做玻璃艺术品,他可以天马行空;

做啤酒杯子,他要做很多案头工作,认真研究和设计,因为实用价值实现起来,考虑的因素很多。

往往是几十张设计图后,再挑出最满意的,然后去工坊试验。

他还组织了一个小的“私董会”,有酿酒师、品酒师、酒吧酒保、精酿啤酒发烧友等等。

大家会从香气、口感、审美、人体力学四个角度,对新的设计进行评判打分。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马修从没想到过自己会做手工艺人,而且是玻璃工匠。

那时他刚上大学一年级,专业是艺术和数学。

学校规定,他必须从陶瓷、玻璃工艺、绘画中,选一门课做选修。

他不喜欢做陶瓷,就这么误打误撞地选了玻璃。

做玻璃的第一重考验,是打开炉门的那一瞬间。

把玻璃融化成液体,要经过上千度的高温。

所以炉门打开的一瞬间,热浪袭来。

有人觉得兴奋,有人心生厌恶,当下就决定了去留。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而做玻璃的残酷处,是关键的时间窗,其实只有15秒。

成败就在这15秒之间。

15秒间的一丁点错误,那个破茧而出的生命,就瞬间消失,无可挽回。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接触到玻璃工艺,马修知道了自己的选择,他立马改了专业。

马修相信一万小时定律。

做玻璃工艺的第一个十年,无数次的失败、重来、失败、再重来。

他终于获得了创作上的自由,一万小时的练习,换来了只需15分钟就能做好成品的高效,也能游刃有余地和玻璃对话。

“你必须懂得和玻璃优雅共舞,才能得到一个优美的成品,否则,那成品里能看得到玻璃的不情不愿。”

手工匠人马修:专心给啤酒做一个玻璃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