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强弱之争的悖论

以弱胜强,这根本就是悖论。

物理规律下,天平一定会向砝码更沉的一方倾斜。除非,这枚砝码天赋异禀,密度超大,看似弱小,却比大块头还要沉。所谓的以“弱”胜强,大多如此。

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看看中途岛海战,美国是如何以弱胜强击败日本的?以史为鉴,对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很有借鉴意义。

没错!中途岛是美军在以弱胜强,这真不是胡说八道。我们必须从二战以后,美国雄霸世界、日本破烂精光的印象里跳出来,拉回到1942年的年中——

当时,日本刚在1941年12月偷袭了珍珠港,把美国太平洋舰队打得元气大伤。从此,日本联合舰队打遍西太平洋无敌手,三个月之内,就控制了东到马绍尔群岛,西至中南半岛,南到俾斯麦群岛的大片区域,独霸整个西太平洋,兵锋直指印度洋。

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当1942年的5月27日,山本五十六率领联合舰队出征中途岛的时候,日本海军正处于抛物线的顶点,历经甲午海战、日俄战争、太平洋战争,PK中、俄、美三大国,未尝败绩。

中途岛之战的力量对比,几乎是压倒性的:

日本联合舰队共出动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23艘巡洋舰,65艘驱逐舰,24艘潜艇,外加其他辅助和补给舰艇,一共是350艘战舰。各类舰载飞机400多架。

美国方面,有第十六、第十七两个特混舰队,共3艘航空母舰,8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外加10余艘辅助舰艇。航母舰载机223架。

假如不做事后诸葛亮的话,就在开战头一天,你能想到美国会以弱胜强吗?大概率事件,天平还得向日本倾斜吧?!

但美国还真就打赢了,凭什么?

弱者应当如何变强?

其实也很简单,在全局对比处于弱势的情况下,如果恰当调配资源,在某一个横向区间取得局部优势,那“弱”也就变成了“强”,胜利天平自然会倾斜过去。

我们中国人都很熟悉三国,在魏、蜀、吴的博弈中,强国(魏)屡屡被弱国(蜀、吴)追着打,这是因为局部实力的强弱逆转。

没错,曹魏的综合国力是当时最强,但作为中原王朝,它要分兵北御匈奴(前期还有辽东的公孙康),防守西凉,在南线,既要屯兵关中防备蜀汉,又要在江淮方向防备东吴,特别是对东吴,既要守卫淮河战线合肥方向,又要关注江汉战线荆襄方向,如下图箭头所示,分到每一个局部区域的资源,其实很有限。

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比较来说,蜀汉和东吴的地缘环境相对优越,四周都是山河险阻,可以在一段时间内,起倾国之力,在一个战略方向上集中打击,这样的话,曹魏往往就处于局部的劣势或者均势,屡屡被动挨打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看中途岛海战,日军最致命的错误,是盲目自信、多路分兵。山本五十六的计划错综复杂,浩浩荡荡六支编队,几乎铺满整个太平洋:有北上佯攻阿留申群岛的,有专司登岛作战的,有潜艇警戒部队,有后援部队……

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真正逼近中途岛海域,和美国特混舰队正面PK的,只有南云忠一指挥的“第一机动部队”,包括22艘战舰,含4艘航母。单从数量看,还不到十指中的一指。

事实上,整个战役当前线打得如火如荼时,山本五十六却坐拥2艘航母和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舰:“大和号”战列舰,作为“亲友团”,在300海里以外作壁上观。甚至,因为保持无线电静默,连“观”都观不上!

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南云忠一这边,在航母数量上(4:3)还是占优势的。但是,因为美国航母的舰载机配置比日本的多,所以仅计算舰载机总数,美日双方是223:248,日本的优势非常微弱。而且,美国人是内线作战,中途岛的机场上还停着100多架陆基战机,这样论空中打击力量,日本反而是劣势。

“弱”要变强,其实就这么简单,整体弱没关系,攥起拳打软肋,局部正面比你强就OK了!

比如,当年的诺基亚帝国,就是这样崩溃的。诺基亚是手机行业的世界老大,它不可能不关注智能手机。但是大有大的难处,商务机、音乐手机、老人机、智能机……它必须面面俱到、全线出击,智能机只是诺基亚下属的十几个项目部之一。

因此,当初不要说是苹果这样的传奇公司,即使是其他名不见经传的小不点,集中力量在智能手机一点突破,诺基亚满盘皆输,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绝活就能“活”

除了横向优势,能玩转一个垂直领域,强弱也会翻盘。比如美国在情报侦察方面,就领先日本一个时代,成了战局的胜负手。

有种观点认为,日本输掉中途岛之战,是因为关键的“生死五分钟”,但复盘一下就会发现,那恰恰是因为日本太幸运了,才能把比赛拖到读秒绝杀——

战前,美国就破译了日军密码,掌握了日本的攻击方向。当然话说回来,这条情报并非关键因素,因为山本五十六的战略意图之一,就是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现在阴谋变阳谋,美国调集兵力严阵以待,反而正中下怀

关键在于,日本自己糟糕的情报工作,居然不掌握美军“约克城”号航母这个变数。“约克城”号在前不久的珊瑚海海战中重伤,却在68个小时之内就抢修完毕,带着76架舰载机杀了回来。这个不速之客,可是贡献了战役中美军三分之一的航空打击力量,力量对比瞬间质变。

战役当天,美国出动了31架PBY-卡特琳娜式水上侦察机和3个轰炸机中队,一共56架飞机实施侦察任务。尤其是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是二战期间最优秀的水上飞机,没有之一,其最大航程超过四千公里,用于搜索侦察堪称“千里眼”

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开战当天,PBY侦察机在早上5:30分就发现了南云舰队,5:45分侦察到日本的攻击机群。美方指挥官斯普鲁恩斯马上由此推断,日本的第一波攻击机群完成对中途岛的轰炸后,大约9点钟左右将回到航母上加油,可以据此实施针对性打击。

反观日本这边,只出动了区区7架水上侦察机,其中一架还因为故障延迟了半个小时起飞。饶是如此,这架晚点的飞机在7:30分居然就侦察到了美军舰队,虽然比美方获知情报已经晚了足足两个小时,但是也足够幸运了。

南云忠一的反应呢?

7:00得到第一波攻击机群的回复,需要二次打击中途岛,下令舰载机鱼雷换炸弹;

7:30得到侦察机的情报,紧急叫停换弹,要求飞机继续侦察,是否是航母编队;

8:10得到情报,只是普通舰队,于是下令继续换弹,前面40分钟就这样白白溜走;

8:20又得到侦察机模棱两可的回复,可能有航母,又下令炸弹换鱼雷,准备攻击航母,搞得地勤手忙脚乱……这样无厘头的情报,并非飞行员玩忽职守,因为当时日本侦察机上没有先进的电子设备和雷达,情报侦察是在千米高空用肉眼进行的!

此时,距美军获知情报,已过去将近三个小时。日方第一波攻击机群回航,又要重新加油和装弹……航母甲板上堆满了弹药和油料,一片混乱。此时美方的战机只要命中哪怕一颗炸弹,也足以引起可怕的殉爆,摧毁战舰。

从9:25分开始,美军飞机就陆续袭来,与日机缠斗。上午10:30分,在护航战机加油的空档中,日本的航母终于被炸弹击中,在甲板上引起了连环炸

后来发生的事情众人皆知,日本4艘重型航母全部被击沉,大败亏输。

人生中如何以“弱”胜强?看中途岛海战美军是怎么做到的

据日本“赤城”号航空队长渊田美津雄回忆,当时只要再有五分钟,第二波护航的“零”式战斗机就能起飞,驱赶的美军轰炸机而保护航母,这就是后来所谓的“生死五分钟”。

但是日本人不知道,弱者毕竟是弱者,当时美军的航空整备能力还很差,一群生瓜蛋子的飞行员,攻击机群要耗费几倍于日军的时间,才能完成从航母起飞编队,然后散乱地进入战场,不然的话日本的航母早就该挨炸了。

这就是我们前面为什么说,能留下“生死五分钟”,其实是日本天大的幸运!

因为情报侦察这个垂直领域的绝对优势,中途岛海战成了一个不戴眼镜的高度近视(日本)和一个千里眼(美国)的对决,以此论之,即使日本逃过了“生死五分钟”,后面难保没有“生死N分钟”,即使近视眼再强壮,结局也差不了太多。

这就是垂直领域深耕的威力,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比如前几年,地球人都知道一句话:“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在挖掘机培训这个垂直领域,哪怕清华北大这样国内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也斗不过蓝翔技校。像辣椒炒肉、黄焖鸡米饭、麻辣小龙虾……都是凭一道菜,就能撑起一家店来,而且不比大酒楼生意差。

正如微信公众号的slogan所言:“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找准深耕,一样能以弱胜强。

强弱之争大结局

总结陈词,

以弱胜强是不值得褒奖的,弱者要变强,以强胜弱才是铁律。变强的途径,或者是集中在一个横向区间,或者是深耕一个垂直领域,形成局部优势,才能压倒胜利的天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