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金文经典著作影印丛刊解题(五)

5、《东观余论》解题

《东观余论》,(宋)黄伯思撰。

黄伯思,1079~1118,福建邵武人,字长睿,号云林子。曾任秘书郎。他是李纲岳母的娘家侄子。李纲和黄伯思有两重亲戚关係:他们是“连襟”,分别与两姐妹结婚。又是表兄弟。其祖父乃资政殿大学士、御史中丞黄履。因黄伯思身体瘦弱,人称“风韵洒落,飘飘有凌云之意”。黄伯思元符三年进士。哲宗时以铨试高等调磁州司法参军,改通州司户,河南户曹参军,后为详定《九域图志》所编修官,累迁秘书郎。黄伯思性好古文奇字,彝器上的款识,他都悉能辨正。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字学名家,能辨秦汉前彝器款识,曾奉诏集古器考定真伪。又纠正王著所辑续、正《法帖。,著《法帖刊误》。自六经到子、史、百家,无不精通。善画,工诗文。善篆、隶、正、行、章、草、飞白,皆精妙,亦能诗画。《宋史·黄伯思传》中称黄伯思有《文集》五十卷。

今《东观馀论》三卷乃其次子黄邙甄选其文章、题跋编集而成。但是却罕见流传。明代万曆年间曾有李春熙刻本和秀水项氏刻本。而后者则出自南宋庄夏刻本。此书被编入《津逮秘书》、《学津讨原》、《邵武徐氏丛书》等丛书中。

一函七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编号:51/122~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登录编号:281330~281336。无鱼尾。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刻“汲古阁”字样。上下单边,左右双边。白口。宽16.2釐米,高24釐米。

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此书,索书号为:线普长309603、线普399706-09、线普长674834-39、线普531418-19。

无书名页。无书牌页。此书为津逮秘书丛书之一。所收为研究三代青铜器铭文论文十八篇,即:《铜戈辨》、《古器辨》、《商著尊说》、《秦昭和钟铭说》、《商素敦说》、《商山觚圜觚说》、《周狸首豆说》、《周史伯硕父鼎说》、《周举鼎说》、《周宋公鼎说》、《周方鼎说》、《周宝和钟说》、《周云靁钟说》、《周罍周洗说》、《週一柱爵说》、《周云靁斝说》、《周螭足豆说》、《周素盦汉小盦说》。无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

另有宋嘉定三年温陵壮夏刻本。

单鱼尾。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刻“汲古阁”字样。上下单边,左右双边。白口。宽22.6釐米,高15.4釐米。

卷末除翻刻建安漕司旧跋外,有楼伦后序与跋,各以手书上版。避讳至“廓”字。 有浙江刻工陈靖、丁明、张彦忠、张世忠、刘甫、周甫、周才、李岩、吴堤、陈镇等。曾为文徵明、王宠、项元汴、季振宜、徐乾学、惠兆壬、韩泰华、潘祖荫等收藏,并有丰坊题记、项元汴及惠兆壬题识。

在整个宋代,黄伯思是最为著名的殷周青铜器真伪鉴定的专家。

《宋史·黄伯思传》中记载说他:

伯思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制,悉辨正是非,道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篆、隶、正、行、草、章草、飞白,皆至妙绝。得其尺牍,多藏弆。

正因为如此,所以大观元年,徽宗才命令黄伯思根据从全国各地搜集所得以及内府所藏铜器,编绘《博古图》一书。可惜,此书很快被王黼重编的三十卷本《宣和博古图》一书取代,但是它的首创之功是不可取代的。

据李遇孙《金石学录》中的记载:“史称其好古文奇字,洛下公卿藏商周秦汉彝器款识,研究字画体製,能辩证是非,道本其本末,遂以古文名家”。此书之外,又曾著《博古图说》十一卷。此书之影响,可以李遇孙所言为根据:“后之修《博古图》者,颇採取焉”。

如,该书对著名的“”字的考证,黄氏在《周举鼎说》中主张:

案:,古文举字也。三代彝器有此文者颇多。如爵有《己举》,卣有《丁举》之类是也。《戴记》:晋杜蒉洗爵、扬觯以规平公,时人谓之杜举。盖爵、觯之属,可举以献酬之器,故或目以举。今此鼎亦铭以举而但一字,又非可举以献酬之器,则此所谓举乃人名也。

又如,该书在《周宝和钟说》一文中对“走”之人名的解说:

走之名于经、传无见。盖昔人自製称谓,犹孤寡、不穀、臣、僕、愚、鄙,皆谦损之辞,故司马迁自称曰“太史公牛马走”,班固自称“走亦不任则技于彼列”,说者谓以犹今自称“下走”之类。

在此书中,黄伯思还对当时所谓的“奇字”发表看法:

古文高质而难遽造,若三代鼎彝遗篆是也;奇字怪巧而差易工,若汉刘棻从扬雄所学,及近世夏郑公集四声韵所载是也,今人往往不能辨之,遂尽以奇字为古文焉。

由此而来,他对“古文”和“奇字”的认识已经昭然若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