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放養”才能長大

許多家長都覺得教育小孩是件很累人的事情。有些年輕人甚至因為覺得養育小孩太過艱難而選擇不要孩子。有人嘆息:我們父母輩也是邊工作邊養育幾個孩子的,可有誰這麼累呀!答案往往是:時代不-樣了,以前的孩子父母管得少:現在每家只有一個小孩,得“精養”。的確如此。和以前的孩子相比,現在的孩子身上被投入了父母更多的精力和關愛,孩子也受到了更多限制,承受了父母更多的期望。如果說以前的孩子是“放養”的,現在的孩子則可以說大多處於“圈養”狀態。但是,孩子的成長與發展,不是家長一廂情願和刻意追求所能奏效的,也不是給予的關愛越多,出息就越大的。過高的期望,過嚴的管束,過多的呵護,很多時候可能不僅無法促進孩子的成長,甚至還可能會逐漸吞噬孩子的生存能力。

孩子需要“放養”才能長大

給家長的教子技巧

有一部日本紀錄片是講野生狐狸的生活:小狐狸長大以後,曾經非常護子的狐狸媽媽,忽然發瘋似的“逼”小狐狸們離開家,又咬又追的,非把它們一個個從家裡趕走不可。這是多麼冷酷的“心理斷奶”!然而,這又是多麼現實的生存教育!做家長的當然不需要像狐狸媽媽那樣將孩子趕出家門,那麼,父母應該如何“放養”孩子呢?在放養的過程中又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技巧一:變“領著走”為“跟著走”

父母不應當在前面領著孩子走,而是要在旁邊守護著。路是孩子自己探索出來的,父母只能起到引導的作用。孩子的成長,要讓孩子自己去摸索著前進,父母要做的是糾正偏差,在孩子迷茫或走彎路的時候,把孩子引正;在孩子面臨挾擇的時候,父母給他正確的引導。父母不要輕易代替孩子決定什麼,因為孩子的想法和父母是不同的。

★技巧二:給孩子更多自由的時間和空間

現在許多小孩基本上沒什麼閒暇的時間:不是在學校讀書就是在家溫習功課,要不就是在哪個輔導班補習。孩子在這些封閉的一.成不變的環境中長大,很容易就喪失自己的個性,也少了很多童年生活的樂趣。家長應當給孩子多一些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讓孩子通過學習之外的事情完善自己的性格,鍛鍊自己的能力。

★技巧三:不給孩子規定目標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非常嚴格,給孩子定下了很多硬性的指標:比如說必須考進全班前三名,或者是鋼琴達到十級等。生活在這樣的壓力下,孩子很難保持一顆自由的心靈。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家長尊重孩子的自身現有的水平,讓孩子在無序行為中達到微小的目標。通過這些微小目標的累積,使孩子最終成長為一個具備健康身心條件的社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