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职北大的著名数学家华县人段学复

著名数学家段学复

段学复(1914-2005),华州汀村(今属莲花寺镇)人。中国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中国群表示论的奠基人,中国代数学的重要创始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曾任职北大的著名数学家华县人段学复

1917年,段学复随父母定居北京,1924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读高小一年级。第二年又跳级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1929年秋,段学复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高中理科班。出于对数学的爱好,1932年高中毕业后段学复考入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时称为“算学系”)。

1936年夏,段学复获得理学士学位,毕业留校任助教。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悍然侵占北平。段学复离开北平,于当年10月来到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工作。次年去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任教。当年秋天,数学家华罗庚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归来,成为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的教授。从这时起,华罗庚与段学复开始合作研究p群的计数定理。这也是段学复从事代数学、特别是有限群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培养人才工作的开端。

1939年9月,段学复到达加拿大,进入多伦多大学数学系,在数学家布劳尔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很快就取得了一些关于p群的成果,并于1941年获得硕士学位。此后他于1941年8月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普林斯顿在当时有世界数学中心之称,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更是汇集了一批世界闻名的数学家。在这里,段学复在数学家布劳尔和谢瓦莱的指导下,与他们合作完成了有限群的模表示理论和李群、代数群两方面的重要工作。1943年段学复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继续留在该校做了两年的博士后,曾任数学系研究助理。从1945年9月起,段学复到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外尔的助手,协助他开设很有特色的群论课,并帮助修订其经典名著《典型群》。在国外的这些年是段学复的数学生涯中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这期间,他学习过的课程几乎涉及到了基础数学的各主要领域。而有幸向布劳尔和谢瓦莱这两位大师学习并与之合作,对于段学复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

抗战胜利以后,段学复婉言辞谢了外尔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1946年10月他回到了阔别9年的清华园,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从第二年起任代理系主任。在这段时间里,他连续开设了高等代数、高等微积分、近世代数、点集拓扑等课程。

1948年12月13日,清华园先北平而解放。段学复被任命为数学系主任。从1950年至1987年一直担任中国数学会常务理事,1950-1952年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筹建工作,1952年任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主任。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参加了1956年国家“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等全国科学规划及数学学科规划的制定和名词审定工作,参加了教育部和高教部的科研规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材编审工作。

曾任职北大的著名数学家华县人段学复

1981年上半年段学复主动辞去了任职近40年的北京大学数学系主任一职。1981-1984年他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数学评议分组成员兼召集人之一,同时还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和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他曾任《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通报》和《数学年刊》编委,《数学进展》主编(1980-1987)、名誉主编。他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委员,数学卷执行副主编,数论、代数学分组主编。段学复先后发表了约30篇学术论文以及一些其他论著。

作为一个数学家,段学复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代数学。他的最早也是最重要的成就是在有限群的模表示论,特别是指标块及其在有限单群和有限线性群构造研究中的应用上。

1985年10月9日,段学复荣获中国科学院“从事科学工作50年荣誉奖状”,1989年11月1日荣获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荣誉章”。1990年12月荣获国家科委、国家教委“从事科技工作40年荣誉证书”。

2005年2月6日,段学复逝世,享年9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