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原名上、下坝村,形成于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前后,因村口有一株古老而高大的攀枝花树,遂称“攀枝花村”。

“攀枝花”村名最早见诸地图,是1940年4月出版的《川康边政资料辑要》中的《宁属各县(盐边县)概况资料辑要》。同年6月,国民政府经济部资源委员会于1939年6月在成都设立的川康铜业管理处地质勘测队的地质学家汤克成,在盐边县攀枝花村附近调查,于1942年提交《西康省盐边县攀枝花及倒马坎铁矿地质报告》,这是官方第一次获得发现攀枝花及倒马坎铁矿的信息。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开始了我国第一次地质普查工作,攀枝花矿区成为普查勘探重点,普查找到了康滇地轴中段钒钛磁铁矿呈带状分布的规律,确认攀枝花及其周围地区是一个巨型铁矿,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1956年2月27日下午,地质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何长工代表地质部就全国地质普查情况向毛主席作了汇报,其中提到了“四川盐边攀枝花”、“攀枝花式铁矿(含钛钒磁铁矿)”。同年3月,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提出,在金沙江畔攀枝花找到了大型铁矿。“攀枝花”由此进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战略视野。

1958年3月21日,毛主席在成都会议上签发冶金工业部部长王鹤寿关于《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更快一些》的报告,批准了开发攀枝花的设想。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成立攀枝花特区。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3月4日,毛泽东主席在冶金部部长吕东、攀枝花特区总指挥徐驰呈送的《加强攀枝花工业区建设的报告》上批示:“此件很好。”由此,攀枝花市将这一天定为“攀枝花开发建设纪念日”,亦即攀枝花建市纪念日。[4]

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纬26°05′~27°21′,东经101°08′~102°15′,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于此。

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交界。

北距成都614千米,南接昆明273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南亚、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主要通道。

建置沿革

  • 隋朝之前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攀枝花市(13)

考古发现证明,攀枝花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除邻近地区已发现的“元谋人”、“蝴蝶人”遗迹外,在攀枝花市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1.2万年前的回龙洞古人类遗址。

攀枝花也是原始人类南北迁徙、东西交往的走廊。这里的人类活动,最早见于文字的有:《史记·黄帝本纪》关于黄帝次子昌意降居若水(今雅砻江下游及其与金沙江汇合后的一段河道),并生帝颛顼的神话;《尚书·周书·牧誓》关于居住在这一带地方的髳、微、濮人参加武王伐纣的传说。

按《禹贡》分区,市境古属梁州。周代,地随梁州并入雍州。

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史记正义》说:“蚕丛(蜀)国破,子孙居姚嶲间(包括市境一带地方)。”周赧王三十年(前285年),秦惠文王派蜀守张若取笮及其江南地,最早在这里设置过郡、县,“至汉兴而罢”。

汉元帝六年(前129年),武帝刘彻派司马相如招抚嶲夷,“西至沫(大渡河)、若水,桥孙水(安宁河),以通邛、笮”。西夷归附后,汉朝又曾在这里“置一都尉,十余县,属蜀(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秦代和汉元光年间两次于此设置的政区,辖有市境。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在今攀西至云南楚雄境内,设置了越嶲郡及下属的15县。

三国蜀汉,将大笮并入定笮,又割越嶲郡之姑复县、蜻蛉县入益州下新置的云南郡建制。市境除江北中部地改属定笮县外,余仍旧制。遂由原一郡七县之地,变为两郡七县之境。

至西晋,三绛并入会无,姑复并入遂久。又以益州过大,分其原辖的南中四郡,另立宁州,云南郡转隶于宁州。之后,宁州废而复置,并划越嶲郡由其管辖。市境江北东部地改属会无县,江北西部地转隶遂久县,由益州两郡六县属地改为宁州两郡五县辖境。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在南方建立刘宋王朝。其版图包括益、宁两州。益州越嶲郡治所由会无徙还邛都。撤销了平乐郡及其属县,又分姑复县为东姑复、西姑复两县。今市境除河西地重属邛都,大坪及江北西部地隶于东姑复县外,其余未变;为益、宁两州,越嶲、云南、兴宁3郡,邛都、会无、定笮、蜻蛉、东姑复5县的辖地。

刘宋末期,益州越嶲郡境内“蛮僚恃险,乍服乍叛”(《太平寰宇记》引《十道志》),属县均废;宁州各地,以爨氏为首的南中大姓,又“恃远擅命”,“自王蛮方”(《南齐书·州郡志》、《爨世家》)。到南齐统治时(479年),仅设越嵩僚郡,下无属县。南梁建立不久,北魏王国于天监十三年(514年)一度派兵侵入益、宁两州,但旋即北撤。梁派肖纪为益州刺史,“在蜀十七年,南开宁州、越嶲”(《资治通鉴·梁纪》),置嶲州,又于市境河西地及德昌境置西泸县,到梁简文帝大宝(550~551年)后复为爨氏所据。

北魏分裂为东、西两个政权后,西魏王国乘南梁内战,肖纪东下争帝之机,于承圣元年(552年)派兵侵入益、宁及嶲州部分地方,虽有“西南夷感怀允洽”(《彰德尉迟迥庙碑》)的说法,但并未能实际控制爨氏占据的今市境一带区域。北周建朝后,经过保定四年(564年)、天和三年(568年)两次军事征讨,才占领了越嶲地方。在定笮境置定笮镇,大坪及江北中部地归其节制,河西地曾先后为其所设的严州平乐郡、宣化郡可泉县辖境。除此,河东地、江北东部地、江北西部地,以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所据。

  • 隋朝至元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炳草岗大桥夜景

隋初,仍置严州,旋改称西宁州、嶲州,复为越嶲郡。废北周所设严州五郡,另置五县为越嶲郡属县。市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归定笮镇节制,河西地属可泉县,河东地及江北东部地为新置的会川县辖区。江北西部地及江南地,仍为爨氏控制。

唐朝大力经略西南,改越嶲郡为嶲州,置都督府,再改州为郡,依旧都督府。越嶲郡共领九县,市境河西地为西泸县境,河东地为会川县辖区,江北东部地隶于和集县,大坪、江北中、西部地在一度为牢州及松外、寻声县境域后,改属于昌明县。唐以越嶲为基地,政治招抚和军事征伐并用,恢复宁州,改称为郎州、戎州,又设姚州于弄栋川,并皆置都督府。市境江南地,初属西濮州的蜻蛉县辖地,后为西利(微)州十部县境域,并转隶于姚州。

唐天宝九年(750年),南诏地方割据政权占领姚州,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757~758年),又进据嶲州,今米易,当时名诺赕,隶于会川都督府清宁郡。盐边县境内有松外城,是剑川节度香城郡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剑川节度善巨郡的境域。江南地则属弄栋节度控制区。之后,继南诏统治这里的大长和、大天兴(兴源)、大义宁地方割据政权,基本上沿袭这种建置。

五代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段思平灭大义宁,建立大理国,市境河西地为巴翠部、落兰部领地,隶于建昌府。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绛部活动区域,属会川府境。大坪及江北中西部地,有如库部,是善巨郡地。

宋朝,蒙古汗国(元朝前身)灭大理段氏政权,在宪宗四年(南宋宝佑二年,1254年)占领今攀西地区。

元代建朝后,在此置罗罗斯宣慰司和都元帅府,下领路、州(府)、县,隶于云南行中书省。市境河西地属定昌路(后并为德昌路)普济州、威龙州境。河东地属会川路武安州辖区。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江北中部及大坪地,属柏兴府润盐县辖区。江北西部地,隶于丽江路军民宣慰司北胜府。江南地为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都元帅府所属的大理路姚州大姚县辖区。

  • 明至民国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罗罗斯宣慰司,将其地由云南划归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在此另置四川行都指挥使司,下领五卫、八所、四长官司。市境河西地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的普济、威龙两州(后改长官司)辖区。河东地是会川卫守御迷易千户所领地。江北东部地属黎溪州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为盐井卫打冲河守卫中左所(后分为五)和马喇长官司的辖区。江北西部地,是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北胜直隶州境域。江南地则是属云南姚安府姚州大姚县辖地。市境至此分属于川、滇两大政区。

康熙二十年(1681年)平定“三藩之乱”后,清政府才实际控制这一带地方。雍正六年(1728年),在此置宁远府,隶于四川行省,并设西昌、冕宁、盐源、昭觉县和会理州,为府的下属政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守御迷易千户所为巡检司,并入会理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从盐源县分置阿所拉巡检司。宣统元年(1909年),升为盐边厅,直隶宁远府。故市境河西地为西昌县属之普济、威龙两长官司领地,河东地为会理州迷易巡检司境,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州辖区,原大坪及江北中部地,是盐边厅的境域。云南行省方面,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并永北直隶厅所属的旧衙坪、华荣庄两经历署为荣坪县,后改为华坪县。市境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辖区,江南地是大姚县的北境。

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1912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州,1913年,改会理州为县,1920年,改迷易为会理分县(米易古称“迷昜”。据传,曾有一位捐官刚上任时,错将衙门驻地“迷昜”念成“迷易”,后来以讹传讹,老百姓逐渐把“迷昜”当作“迷易”)。1913年,盐边厅升为县,在大姚北境设苴却行政委员。1929年,在苴却行政区设永仁县。1935年,改宁远府为四川省第十八行政督察区。1939年,市境金沙江以北、巴关河以东地,随第十八行政督察区划入新建立的西康省,为其第三行政督察区属地。1941年,置德昌设治局,1945年升为县。市境河西地由西昌县属转为德昌县辖,河东及江北东部地为会理县境,大坪及江北中部地仍是盐边县区域。以上属于西康省辖区。江北西部地为华坪县境,江南地由大姚县境转为永仁县辖地,由云南省管辖。

  • 解放之后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大田会议会址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因米易气候独特,物产丰富,尤其盛产大米,且一年三熟,“迷易”最后演变为现今的“米易”)。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1965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关于成立渡口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渡口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

1965年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的批复》,即成立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实行政企合一。3月20日,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4月22日,国务院批复四川省人民委员会的请示,同意将攀枝花特区对外改称渡口市,划定区域范围总面积1411.96平方公里,地跨金沙江两岸。

1965年设市时,将云南省永仁县原辖仁和区的18个公社、大田区的9个公社、丽江专区华坪县大兴区的7个公社、三阳区的3个公社和四川省西昌专区盐边县同德区和务本区各2个公社,会理县红格区的新民、安宁2个公社划入,经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以上划入的43个公社,建置大河、大田、金江、玉泉4个区。

1973年2月,经省委批准决定撤销大田、大河、玉泉、金江4个区建制,另行组建了东区、西区和郊区。东区所辖炳草岗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设在此处。

1974年10月,国务院批复,将云南省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

1978年7月,省革委批复同意将会理县红格区所属的红格、新九、猛新3个公社,和爱公社的4个生产大队,划归渡口市郊区管辖。同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属西昌专区的米易、盐边两县划归渡口市。

1981年8月7日,郊区更名为仁和区。

1987年1月23日,为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地形地貌

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属浸蚀、剥蚀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分布,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是大雪山的南延部分。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可分为平坝、台地、高丘陵、低中山、中山和山原6类,以低中山和中山为主,占全市面积的88.38%。市域最高海拔4195.5米(盐边县柏林山穿洞子),最低海拔937米(仁和区平地镇师庄)。

水文特征

攀枝花市属金沙江、雅砻江两大水系,雅砻江于境内倮果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汇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安宁河、鳡鱼河、大河、藤桥河等。全市流域面大于5 平方千米的河流有95 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的6 条,100~500 平方千米的26 条,50~100 平方千米的18 条,5~50 平方千米的45 条。全市水资源量1144.18 亿立方米,其中:当地水资源量42.18 亿立方米,过境水资源量1102亿立方米。攀枝花市境内金沙江、雅砻江及其支流,目前已开发装机707.4 万千瓦,其中二滩水电站330 万千瓦、观音岩水电站300 万千瓦(坝址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和丽江市华坪县境内)、桐子林水电站60 万千瓦、盐边县小水电站8.8 万千瓦,米易县小水电站8.6 万千瓦;正在开发装机95 万千瓦,其中金沙水电站56万千瓦、银江水电站39 万千瓦。

气候环境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攀枝花

攀枝花市是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小岛,具有四季不分明,而干雨季分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

攀枝花市所处的河谷地区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19℃~21℃之间,全年无冬,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也在11℃以上。6月为全年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月份,在26℃左右。这里云量少,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长达2300~2700小时。年总降雨量820~1100毫米之间,分干、雨两季,降水量高度集中在雨季(6~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5%以上。

从河谷到高山具有南亚热带至温带的多种气候类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气候垂直变化大的真实描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好季节,特别适宜冬季避寒旅游。

攀枝花市月平均气温、降雨、降雨日数统计表(单位:温度为℃、雨量为mm、降雨日数为天)。

水资源

攀枝花水能资源丰沛,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687.9万千瓦以上,可开发量达到599.4万千瓦。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支流安宁河、永兴河、藤桥河。

矿产资源

攀枝花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1.8亿吨,占四川省探明铁矿资源储量的72.3%,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是中国四大铁矿区之一;伴生钛资源储量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资源储量占全国的63%,居世界第三。探明石墨资源储量全国第三。经过多年开发利用,截止2015年末,全市钒钛磁铁矿保有资源储量66.4亿吨,其中伴生钛矿(TiO2)4.3亿吨,伴生钒矿(V2O5)1020.3万吨;钴查明资源储量2.7万吨,此外还伴生有铬、镓、钪、镍、铜、铅、锌、锰、铂等多种稀贵金属;非金属矿产中,煤炭保有资源储量3.4亿吨,晶质石墨保有资源储量1555.2万吨,苴却石保有资源储量2077.5万吨,溶剂石灰岩保有资源储量3.4亿吨,冶金白云岩保有资源储量4743.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资源储量1209.8万吨,硅藻土保有资源储量1355.6万吨,花岗石保有资源储量8120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块菌(3)

攀枝花市境内野生植物有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其中仁和区境内有各种野生植物资源130科,372属,546种。包括:厥类植物9科,13属,24种(包括2个变种);裸子植物4科,5属,9种(包括1个变种);双子叶植物105科,306属,453种(包括18个变种、3个亚种);单子叶植物12科,48属,60种(包括4个变种)。境内珍稀植物有:攀枝花苏铁、椴树、银杏、梓树、肉桂、德昌杉(米德杉)、杜仲、天麻、厚朴、楠木10种。其中攀枝花苏铁、杜仲为国家2级保护植物,占四川省该级保护植物31种的6.45%。德昌杉、天麻、梓树、厚朴、楠木为国家3级保护植物。

攀枝花市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种类也繁多。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87种(包括亚种),占四川省动物总种数(包括亚种)的22.21%,而市区面积还不到四川总面积的2%。其中野生经济动物5纲,158种,含哺乳纲动物7目,12科,25种,4个亚种;鸟纲有6目,26科,30种,38个亚种;爬行纲3目,5科,9种;两栖纲1目,4科,7种;鱼纲有4目,14科,45种。境内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19种,占四川省被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稀野生动物59种的32.20%,另有猛禽4种,占四川省猛禽37种的10.81%。

攀枝花境内生息繁衍的陆生野生动物(不含昆虫)有50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有50余种。植物190余科、900余属、2300余种,其中,2.7亿年前遗留下来的,被生物学家誉为“植物活化石”的38.5万余株天然攀枝花苏铁林,是世界迄今为止发现的纬度最北、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原始苏铁林。因成片生长,年年开花,雌雄竞放,举世称奇,与恐龙、熊猫并称“巴蜀三宝”。[6]

特色农产品

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上市错季、效益突出等特点。建成全省设施规模最大的冬春喜温蔬菜基地、全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品质最优、成熟最晚”的芒果基地,还出产莲雾、火龙果、凤梨释迦等热带珍稀水果。

中国“攀枝花市”概述

攀枝花特色农产品(6)

攀枝花晚熟芒果、早春枇杷等优质水果和以番茄、四季豆、苦瓜、茄子、辣椒为主的早春蔬菜享誉成都、重庆及周边城市,远销北上广等大城市。“攀枝花芒果”、“攀枝花枇杷”、“大田石榴”、“红格脐橙”等登记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攀枝花”牌商标已进行国际注册,获得GAP(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攀枝花芒果”获评“2011消费者最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入选“2016年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