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已经逝去的家人,究竟该以何种态度思念?

神马映画


借助一座坟,了却一段情

(天门风光——广袤田野)

就用我写的一篇文章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朋友圈有一篇祭文,写朋友回到老家,在老家待了不到24小时,就是为了送亲戚最后一程。作者满含深情回忆了逝去的亲戚平凡的一生,写自己平常忙于工作,回老家比较少,和这位亲戚见面越来越少,没有想到最后的见面是这样的。朋友的文章让我联想到一首诗中的一句话:“借助一座新坟,了却一份乡愁”。突然有种泪流的感觉。

有多少身在异乡的游子回老家越来越少!

有多少游子除了春节回家,平常时间回家多是因为家里又要新添一座坟!

(天门风光——江滩牧场)

回想这些年来一个一个离开的亲人,眼泪控住不住留下来。

我父亲兄弟姐妹八个,现在只有最小的妹妹还是两口子都在,其他七个都已经属于单身。我每一次回去送别一个老人,内心都无限伤感。我不会像别人那样边哭边说故人的好和自己对他们的思念,但是我把这份失去亲人的痛苦压抑着,常常在梦中哭醒。尤其是父亲去世后,差不多有半年的时间,我经常在梦中边哭边诉说父亲生活的艰辛,诉说自己对他的愧疚。


父亲是操劳的命,一辈子做了四次房子,第一次为兄弟姐妹全家做,第二次为自己的小家庭做,第三次为大儿子做,第四次为小儿子做。不说别的,在农村做这四次房子就不知道要付出多少艰辛了。他写得一笔好字,每年春节前写对联卖,以此来赚点小钱,一生不知道写了多少副对联。


父亲是因为食道癌去世的,去世前他把自己的去世后的三年的对联都写好了(在天门农村,有逝者的家庭三年内每年贴的对联的颜色是不一样的),碑文也拟写好了,甚至他死后的悼文的主要内容都拟写了草稿交给我。


他不慌不忙地安排着自己的后事,仿佛是安排别人的事情一般,能干的父亲不知道主持过多少人追悼会,清楚地知道每一个流程。只是不能想象他安排自己的后事时,心情是怎样的。


(天门风光——播种)

二妈去世后,我经常在做家务活的时候想起她。她是母亲六妯娌中最辛苦的、最吃得起苦的女人。她家是我父亲兄弟姐妹中最先做楼房的。她很热情好客,小时候她家总是有很多客人,因为她娘家的亲戚多。每次她家来客,她就会把我叫过去吃饭,我知道她是念我在外读书,油水少。但凡她家里与什么好吃的,她都会惦记着我,让我去吃。所以我在她家吃饭很多。

二妈去世以后,夏天我会想起她汗水湿透了全身仍然做事的样子,冬天我会想起她那双贴满了胶布的手,那手几乎十个手指都裂开了,贴上胶布是为了能够继续做事。我有时候问她疼不疼,她说当然疼了,但是事情还是得做呀,你二爷(即二叔)不会做什么家务,自己没有女儿,两个儿子帮不了什么忙。

我常常在梦中梦见她没有去世,仍然在做事。二妈喜欢喝酒,我一直想带一壶大冶劲酒给她,却因为每次回家行李太多,没有带回去。现在可以开车回去,方便携带了,她却永远也喝不到了,这成了我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

(天门风光——麦浪如画)

要强的三妈的去世让我们都很意外,我一直以为她的身体很好,她是因为肺癌去世的。三妈从一个农村鞋匠家庭奔到县城,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女成为一名银行职员,又从一名银行职员上升为一名银行行长,还被评为省级劳模。事业上她是很要强也很成功的,一个只有初中水平的女孩奔到这个位置不知道要自学多少知识,付出多少艰辛!漂亮能干的三妈做到了,甚至在退休后还给别的公司做账,以此来贴补女儿和外孙女的生活。

生活上她也很要强,抚养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抚养自己弟弟的孩子,后来一手带大了外孙女。她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国外留学,让儿子有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从此她儿子从小县城飞到了国际化的大都市。单说这种长远的眼光也非一般人可以相比。

我高中三年在县城读书,常常到她吃饭,所以一直记着她的恩情,还没有来得及报答,她就走了。正如人们所说“子欲养而亲不待”,回去送三妈的那几天,我多次到她的墓地去,总不愿相信她已经离我们而去了。

(天门风光——丰收场景)

大伯和四叔都是极其老实的好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只知道一天到晚在地里做事。他们与人说话很少,但是他们两个好像都很擅长跟庄稼对话,庄稼很听他们的话,长势总是很好。他们不会享受生活,也没有机会享受生活,老天对这两个人还算好,都是非常突然去世的,没有受什么痛苦。

(天门风光——江滩)

姑爹一直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的客人,我们这个大家庭总有很多事情需要姑爹来帮忙,在我的印象中,姑爹每次都是主动来帮忙,不辞劳苦,没有怨言。在他自己家里,他是特能干的人,里里外外他都是一把手。这么辛苦又勤劳的人却因为肝癌去世。现在春节回去,没有姑爹,感觉少了一分热闹,多了一份冷清。

(天门风光——江滩一角)

幺妈去年七月还到我家里做客,今年春节过后就走了,从此再听不到她高声大气的说话声,再也没有机会和她一起打牌了。这个愛牌如命的人,因为缺少医学常识,让常见的糖尿病拖到各种器官衰竭,那么年轻就去世了,还有一个儿子没有成家呢。

(天门风光——江滩小景)

十一年的时间,家里走了7个亲人。这些亲人相继离开我们,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难道就因为家里多了一座坟,我们就回去一趟,在短暂的时间内了却一段思乡之情吗?这哪是了却一段乡情啊,这是新增了一份痛苦和思念。

家乡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人也越来越少!

我决定即便家里没有增添新坟,每年至少要回家乡两次。

祝愿家乡的亲人都健康长寿!

边写边哭,写完此文,我眼睛都哭肿了。


文章写于2017.7.17日


学以致其道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一句台词:“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以后的人好吧!”

对于逝去的家人,总是会很伤感,很悲痛。对于人生的这趟列车来说,家人,朋友,都是这趟列车里匆匆忙忙的过客。相逢即是喜悦,离去也不必执着。

就在年前,我舅舅因为癌症去世了,还有不到半个月就过年了,舅舅还是没有挺过去。回想起舅舅在世的一幕幕,眼泪就不住的往下掉……“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这是期间我心里不停默念的一句话。当舅舅还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也是非常痛苦,癌症的折磨,可以说生不如死。想想舅舅难受的样子,现在,也是解脱了吧……

对于我们还在世的家人,更应该好好珍惜,不要逝去了,才后悔;更要化悲痛为力量,把握当下,热爱生活。

愿天堂没有痛苦,一切安好!



囧囧好看


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很心痛,我的家公在17年冬至前一天11点55分在医院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家公那年75岁了,他是一个退伍老兵,很善良的一个人,我嫁进家门他把我当女儿一样,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没有红过脸,他退休以后都是我帮他去银行拿退休金,每个月准时拿给他,他每个月都会拿点零花钱给我,不是很多,我不要他会生气,叫我去买零食吃,买衣服穿,在他17年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比以前生病的次数多了很多,我和老公商量买间大的电梯房和公婆一起住,我们以前买的房子比较小才70个平方,所以我们是分开住的,吃饭一起吃,买电梯房就是想到以后家公不用爬楼梯那么累,出街也方便很多,在他病重的时候房子在装修,每次带他去看房子他都很喜欢,说我们的玻璃房子,他走得太突然了,还没等房子装修好他就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是我永远的愧疚,每次在梦里梦见他我都会告诉他,爸爸,我们搬新家了,你一定要记得路回家,别回去老房子那里了,醒来后我都是泪流满面,我真的不能释怀他就这样突然走了


滴落的鱼


对于逝去的人如何思念?

嗯,对那些人最好的思念方式,就是把他教给给你的传承下去。我的姥爷是我们这辈孩子小时候的噩梦,他以前是老师,对待我们永远是教育的口气。教育我们要站有站像,坐有坐相。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观察周边环境,说话做事要自信妥当。以前我们特别不喜欢他,但他在我刚参加工作,就去世了。在之后的日子里,我遇到事情的时候都会想起他,想他在的话,可以跟他谈谈,他就是个智者,我们都一直错怪他了。现在唯有把他教给我们的做好,走路挺胸抬头,吃饭长辈先动筷后才可以,变得自信妥当……这些东西我会交给我的宝宝,让他传承下去。

思念他,就让自己好好的,成为让他放心的人,成为最好的自己……


姜莱的将来


家人的去世,人都难免会伤感,过度的悲伤与难过,对自己,伤身,伤心,也会影响整个生活秩序的混乱,与不安。同时也影响了,往生者的往生。

「往生」这两个字,往是前往,生是灭生,为什么人去世了叫往生,在涅槃经中,佛要涅盘了,第子们问,以后我们怎幺办?云:「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涅槃就是涅而不生,槃而不灭,,在金刚经中,佛曾经是忍辱仙人,好多世也遇值,然灯佛,人的一生,亦如衣服破了,又换一件新衣。又是一个开始,

由此可知,人的肉体是生灭的,变灭的,谁都无法去改变的,「法」,是常住法不变异法,是不生不灭的,
对于自己家人的往生,,去世,不


要仅用肉眼来看事情,即心识来想现相,静下心来,要用「智慧的心」,来看整体,也就是心静中的「观自在」。他始终的就在那,「存在」着,有人说,你说的有理,但我就是一想到,一感触,就会流泪,难过,悲痛,不安,

一定要静下来,想想,不仅你家人去世,其他的也会去世,连你也会往生的,只是时间的问题,何劳如此般往生灭的现象中,不可自拔,抓着不放呢?

唯有提起精神,面对事实,因缘所生,缘起缘灭,过好现在的人生新功课,也珍惜,现有周围的缘,或新的缘。唯有惜褔,今后的每一天,快乐,且又能助人,的日子,是正向的心念,祝褔的心波。能平静,快乐了自己,又帮助了家人。

往生路上,又要生的人,需要的是,正能量,心念默默的祝福,若时时太过悲伤,难过,不安的负能量,念波中只会增加往生路上牵挂与烦忧。要当下的提醒自己,

「人生如梦,梦如人生,是如幻三昧」。


和_子


我的父亲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大庆石油工人,清明将至,我编撰了一个怀念他的专辑——《我的父亲王恩德》,以缅怀慈父、弘扬家族亲情。共1712字,编配64张父亲生前照片和我们家庭生活照片。我把这篇文章通过网络发给兄弟姐妹及孩子们,不期引起强烈反响。

大姐大姐夫已是80多岁的老人,她(他)们在微信留言:英达並各弟妹,我们怀着无限感恩和崇敬的心情,饱含热泪反复多次阅读了英达第编撰的《我的父亲王恩德》,感慨万千。父亲朴实、平凡、奉献、伟大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怀念。让我们永远学习他、纪念他。让我们团结、友爱、勤俭、向上的家风代代相传。我们向英达保存这些宝贵资料并撰写怀念父亲文章的辛劳表示敬佩。他为我们晚辈继承和发扬良好家风提供了极好的资料。

大哥已经76岁,他在微信留言道:……你对父亲的评价特别精准,把父亲的性格、为人处事、为家庭和子女所做的奉献、父亲的辛苦都说的很到位。父亲所有的一切永远值得我们怀念,我们要好好的生活,让天堂里的父亲放心……。

其他姐妹及孩子们也纷纷在微信留言,都是感慨万千。

您觉得我这样做怎样?

您如果有兴趣,我可把这篇文章发一下。


东北重型机械学院


很敏感,很简单的问题

逝去和家人是两个关键词

家人就是要有亲情和关爱,相互照顾体贴。

然而一旦逝去,亲情虽在,互动却没了。如果非要强迫自己对待他或她还和活着时候一样,那不仅仅摧残自己,也是摧残他或她,因为他她已经做不到了,他她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他她要休息了。

逝去的他她有自己的节日,比如清明比如过年比如周年纪念,总之那时候别忘了他她,他她就很开心了,活着的也该开心了!

谢谢交流!


山咏


这个问题真的很伤感!失去他们的陪伴真的是无法言语的伤心!这是个很让活着的人失望的自然规律,可我们却不得不去遵循!

思念依赖于记忆而存在,而亲人是无法磨灭的记忆,所以我总会时而不时想起他们,不管是白天黑夜,醒着或者梦里!

我们要善待自己活着的亲人,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天,因为我并不迷信,我知道死了就什么都没了,以科学方法处理完后事,就只剩下回忆与思念!

我真的希望能有天堂,他们在那里一切都好!


平淡岁月流浪的风


奶奶👵去世的第一个年头,我几乎每夜想她,看看她的照片就流泪,现在慢慢才以平静的心对待,她一直在我心中。一件事,一句话,都能让我想起她。


LinYuXi


老公去世了,虽然心里很难过,但是为了孩子和他的父母,必须坚强起来,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到他们,毕竟生活还的继续,怀念他了就到个无人打扰的地方痛痛快快的发泄发泄,然后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这是对他最好的怀念,让他安眠于九泉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