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康養100問(1-52)


一、森林康養的基本概念

1.什麼是森林?

答:森林是以喬木為主體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喬木與其它植物、動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並與環境相互影響,從而形成的一個生態系統的總體。在我國,森林一般指由喬木、直徑1.5釐米以上的竹子組成鬱閉度0.2以上,以及符合森林經營目的的灌木組成且覆蓋度30%以上的植物群落,包括鬱閉度0.2以上的喬木林、竹林和紅樹林,國家特別規定的灌木林、農田林網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的林木等。聯合國糧食和農業組織(FAO)將森林定義為:面積大於0.5公頃以上、樹木高於5米、林冠覆蓋率超過10%,或樹木在原生境能夠達到這一閾值用途的土地。

2.什麼是健康?

答: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這就是人們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

3.什麼是森林康養?

答:森林康養是把優質的森林資源與現代醫學和中醫等傳統醫學有機結合,開展森林療養、養生、康復、休閒等一系列有益人類身心健康的活動。

森林康養100問(1-52)


4.怎樣理解森林康養?

答:森林康養可從四個方面理解:優質的森林資源是森林康養的物質基礎,現代醫學和傳統醫學的理論和技術是森林康養的手段,森林療養、養生、康復、休閒是森林康養的四種主要方式,健康促進是森林康養的目的。

5.什麼是優質的森林康養資源?

答:一是要形成特有的森林小氣候,要求連片森林面積333.3公頃以上、鬱閉度0.7以上、平均樹高6米以上。二是要有良好的森林景觀。森林景觀質量等級達到《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質量等級評定(GB/T18005-1999)》二級以上風景資源標準。三是要有充足的兩氣一離子,即氧氣、植物精氣和負氧離子,森林內負氧離子主要區域日平均濃度1500個/cm3以上,局部區域達到3000個/cm3以上。四是要有乾淨的環境。森林內 PM2.5的日平均濃度小於15μg/m3;病菌的含量小於200個/cm3。

6.什麼是現代醫學?

答:現代醫學是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建立起來的一種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它從生物、心理、社會全面綜合的水平上認識人的健康和疾病,反映了醫學技術的進步,從更高層次上實現了對人的尊重,標誌著醫學道德的進步。


森林康養100問(1-52)


7.什麼是傳統醫學?

答:傳統醫學是指在現代醫學之前,已經獨立發展起來的多種醫療知識體系。它有別於現代醫學的主流體系部分。世界衛生組織對此的定義是:利用基於植物、動物、礦物的藥物、精神療法、肢體療法,在實踐中的一種或者多種方法來進行治療、診斷和防止疾病或者維持健康的醫學。中國、印度、埃及等很多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

8.什麼是森林療養?

答:就是已經得到醫學證明(證據)的森林浴效果,是通過森林環境來維持和增進健康、預防疾病的療養方式。

9.什麼是森林養生?

答:是指利用優質的森林環境、森林產品和森林文化等要素,以中醫等傳統理論為指導,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森林康養100問(1-52)


10.什麼是森林康復?

答:是指在優質森林環境中,促進病患及亞健康人群的康復活動的總稱。

11.什麼是森林休閒?

答:是指在森林環境中開展有利於心身健康的各種運動、體驗、娛樂活動的總稱,包括森林運動休閒、體驗休閒、靜態休閒、飲食休閒、文化休閒等。

12.什麼是健康促進?

答:健康促進是1986年11月21日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概念,宗旨是使人們知道如何保持健康,在健康生活方式下生活,並有能力做出健康的選擇。森林康養就是在現代社會中為了保持身心健康所作出的健康生活方式選擇。

森林康養100問(1-52)



13.植物怎樣釋放氧氣?

答:森林是天然製氧廠,森林在生長過程中要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和水,通過光合作用,放出氧氣。據研究測定,若是樹木生長旺季,1公頃的闊葉林,每天能吸收1噸二氧化碳,製造生產出750公斤氧氣。就全球來說,森林綠地每年為人類處理近千億噸二氧化碳,為空氣提供60%的淨潔氧氣,同時吸收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能極大地提高空氣質量,減少溫室氣體,減少熱效應。

14.森林中的負氧離子是什麼?

答:空氣中的氧分子結合了自由電子而形成的帶負電荷的氧氣離子叫負氧離子。森林環境中的空氣負氧離子主要產生於太陽的紫外線,瀑布溪流濺起的水花、雨水分解,樹木的樹冠、枝葉尖端放電及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形成的光電效應促使空氣電解等。負氧離子在醫學界享有“維他氧”“空氣維生素”“長壽素”“空氣維他命”等美稱。

15.負氧離子對人類健康有什麼好處?

答:空氣負氧離子對人類健康的作用已得到臨床醫學、體育教育及保健領域的研究證實,主要有: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加強新陳代謝;促進人體內形成維生素及貯存維生素;加速肝、腎、腦等組織的氧化過程,並提高其功能;使氣管壁松馳,改善呼吸系統功能;改善循環系統功能,起到保健醫療作用。


森林康養100問(1-52)


16.植物精氣是什麼?

答:植物精氣又稱植物殺菌素、芬多精,是在自然狀態下,由森林中植物組織或器官釋放出來的一種濃香型的氣態有機物質,其主要成分為芳香性碳水化合物萜烯。人們在森林中所感受到的植物精氣是由樹葉、樹莖、樹皮、灌木、草叢等釋放到空氣中的揮發性物質的混合物,如樟樹的樟腦氣味、迷迭香的香味等。日本森林綜合研究所的大平辰朗等研究結果表明,森林內植物精氣夏季高,冬季低;距離森林邊緣60~125米含量高;距離地面1.2米以下含量高,在0.4米處達到最高值。

17.植物精氣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好處?

答:據研究,植物精氣對人的咳嗽、哮喘、慢性氣管炎、肺結核、神經官能症、心律不齊、冠心病、高血壓、水腫、體癬、燙傷等都具有一定的療效,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疾病效果顯著。

18.什麼是森林浴?

答:森林浴是依照“日光浴”“海水浴”的命名靈感而取的名字,是指在森林中散步休閒,享浴森林中的植物精氣、負氧離子等有益人體的物質,達到強健身心和培養活力的活動方式。需要注意:森林浴只是一種預防性措施,如果患有疾病還應及時就醫。

19、森林康養對人的心理有什麼影響?

答:韓國忠南國立大學農業與生命科學學院的樸範鎮等學者研究了168個受試者對森林環境的心理反應,結果表明森林是感覺很“愉快、友好”、很“自然和陶醉”的地方,在森林中緊張和焦慮、憤怒和敵意、疲勞、困惑、情緒紊亂等表現下降。

20、森林康養對人血壓有什麼影響?

答:在人體,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系統在調節血壓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交感神經增加血壓,副交感神經降低血壓。在森林環境中散步,可以降低尿中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從而顯著降低交感神經活動並增加副交感神經活動,使血壓降低。

21、什麼是NK細胞?

答:NK細胞也叫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是人體重要的免疫防禦細胞,主要作用是殺滅人體的癌細胞。當NK細胞接觸癌細胞時,會釋放腫瘤壞死因子,切斷癌細胞的血液供給,阻止癌細胞生長和分化。當NK細胞接觸到正常細胞時,不會被活化,只有遇到“非已”細胞時,才會變成高活性的“屠殺工具”。當人體內NK細胞數量增加,活性提高,人體防癌控癌能力就會增強。

  22、森林康養對人體免疫力有什麼影響?

答�s 當人在森林環境中進行森林浴時,體內的NK細胞數量顯著增加,細胞活性顯著提高。根據日本醫科大學李卿博士的實驗,12名35~56歲健康男性在2晚3天的森林浴後,NK細胞的活性由實驗前的18%左右提高到27%,其數量由��驗前的每微升350個左右提高到最高510個,並且這種高活性和高數量可維持10天,甚至30天,可見森林環境對人體免疫力的提高有顯著影響。如果每個月都堅持2晚3天的森林康養,可以持續保持高免疫水平,起到防癌和減少疾病發生的作用。

23、森林康養對癌症的發生有什麼影響?

答:森林康養活動能有效提高人體內NK細胞活性、增加NK細胞數量,維持細胞內抗癌蛋白在較高水平,從而使人體內免疫系統能力提高,進而提高人體的抗癌能力。通過調查發現,當森林覆蓋率高於60%以上,女性患肺癌、乳腺癌和子宮癌的癌症標準化死亡率SMR降低,而男性患前列腺癌、腎癌和結腸癌的SMR降低。所以,森林康養對於癌症患者的康復有積極作用。

24、森林康養對人體血糖有什麼影響?

答:人體內正常的血糖水平在空腹時為3.9~6.1毫摩爾/升,在餐後2小時應低於7.8毫摩爾/升。森林中的植物精氣及負氧離子都能使血糖水平下降。日本北海道大學學者在長達6年的時間內對48名Ⅱ型糖尿病患者開展了9次森林浴,每次在吃完早餐2小時左右後,根據患者自身的體能在森林進行3公里或6公里步行,步行結束後,參試者的平均血糖從10.33±0.3毫摩爾/升下降到6.05±0.22毫摩爾/升, 血糖濃度平均下降了41%左右。

25、國際組織開展的森林環境與人類健康的研究項目有哪些?

答: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和關注森林環境對人類健康的促進作用。自2004年開始,很多歐洲國家開始集中研究森林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功效,歐洲委員會贊助了《科技研究領域合作(COST)行動計劃》,該計劃發起了《森林、樹木和健康及福址》項目,旨在找出森林、樹木及自然界對人類健康和福址有利的科學證據。2007年8月,世界上最大的森林研究國際組織―國際森林研究聯盟成立了“Forests and Human Health”特別委員會,主要致力於研究森林環境的各種健康相關功效,總結各個國家在研究森林環境與人類健康方面的創新和麵臨的問題等。此外,人類健康與國際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項目試圖建立一個將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相聯繫的模型並提出相關政策。

26、目前,世界上開展森林環境促人類健康的工作歷經了幾個階段?

答:森林環境對人類健康促進的工作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80年以前,以德國為代表的雛形期。德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森林養生實踐的國家,而美國則是開展森林療養條件研究最早的國家。第二階段是1980年-2000年,是以日韓為代表的發展期。第三階段是2000年以後,各國紛紛認識到森林所帶來的健康養生效益。

27、日本的森林療養有什麼特點?

答:一是有理論基礎。日本的森林療養是以森林醫學作為理論基礎,森林醫學是由日本醫科大學李卿博士及其同事在研究一系列森林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基礎上提出來的。二是有政府支持。1982年,日本林野廳首次提出將森林浴納入健康的生活方式,並舉行了第一次森林浴大會,由此在全國開始了以森林浴為主方式的森林療養。三是有社會團體組織積極推進。日本森林療法協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組織,合法地承擔了日本森林療養講解員、森林療養師培訓和發證、森林療養基地論證的任務。四是培養了一批具有專業素養的森林療養講解員、森林療養師。五是建立了經過醫學論證的森林療養基地。

  28、韓國的森林康養有什麼特點?

答:韓國在1982年提出建設自然療養林,1988年確定了4個自然養生林建設基地,1995年將森林解說引進到自然養生林,啟動森林利用與人體健康效應的研究。其特點有三:一是國家立法保障。2010年初,韓國國民議會在《森林文化及休閒活動法》的修正時,引入了人類健康森林的定義。二是高等院校建立了人才培養基地。三是以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作用發揮好。

三、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與管理

29.什麼是森林康養基地?

答:森林康養基地是指在優質的森林環境中,有相應的設施設備和專業服務人員,能提供森林康養產品與服務,經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評定的能開展森林康養活動的場所。

30.怎樣加快森林康養林培育和建設?

答:(1)積極推進撫育、更新、造林等森林經營措施,改善林木生長環境。

(2)加強森林康養環境監測,如水、土壤、溫溼度、輻射熱、光照、噪聲、負離子、芳香揮發物質、PM2.5等。

(3)開展森林康養基地環境有害物質的檢測,確保康養環境安全。

(4)注重保護基地的森林文化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尤其是具有歷史、文化內涵的森林古道、古樹名木等林業文化遺產和具有景觀效果的森林群落。

森林康養100問(1-52)


31.森林康養基地的選址條件是什麼?

答:一是要交通便利,距離省會城市原則上有不超過300公里的高速公路,或距離地級城市不超過100公里,距離主要交通幹線不超過1小時車程。

二是距離礦山、機場、工業區5公里以上。

三是遠離植物檢疫有害生物發生區、動物疫源疾病區和放射性汙染源直線10公里以上。

四是基地邊緣距離交通主幹道或城市喧鬧區1公里以上。

五是有主要公共交通工具站點,或基地可提供接駁服務。

32.森林康養基地面積要求多大?

答:根據實際經驗,基地的面積應集中連片333.3公頃以上,森林覆蓋率達到70%以上,才能達到森林康養所要求豐富的氧氣、較高的負氧離子和植物精氣,具有森林小氣候,起到森林康養的作用。同時,要求基地內要有20公頃由釋放比較高的植物精氣樹種組成的森林康養林,地勢也要保持平坦,坡度不能超過15度。

森林康養100問(1-52)



33.森林康養基地的景觀要求有哪些?

答:森林康養基地的景觀要求達到《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GB/T18005—1999)》二級以上風景資源標準。中國森林公園風景資源質量等級評定總分為50分,其中二級為30~39分,符合二級及以上的森林公園風景資源,其資源價值和旅遊價值高,可在保證其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這樣既可滿足森林康養基地對景觀的要求,又能進行合理的開發,為人們進行森林康養提供條件。

34.森林康養基地的林分條件是什麼?

答:森林康養基地林木種類為混交林或由含植物精氣較高的樹種組成的人工純林。人工林分結構中以目標樹和輔助樹(生態目標樹)為主。

目標樹是對林分穩定性和生產力發揮重要作用的長勢好、質量優、壽命長、價值高且需要長期保留直至達到目標方可採伐利用的林木。

輔助樹是指有利於提高森林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瀕危物種、改善森林空間結構、保護和改良土壤等功能的林木。

樹種以松、檜、櫸、櫟、柏等為佳,樹齡以中成年樹種為主,平均樹高6米以上,康養功能區內林木等級要達到GB/ T15781-2015中第5.2中Ⅲ級木以上標準,混交林比例大於30%,林木鬱閉度達到0.7以上。

森林康養100問(1-52)



35.森林康養基地對氣候條件有什麼要求?

答:森林康養基地要具有舒適的獨特森林小氣候,舒適康養期在150天以上,舒適康養期內平均氣溫在16~28℃之間,空氣相對溼度在40~85% RH之間。在中國北方一般5~9月是較適宜到森林中康養的時期,在南方除雨季潮溼外,適宜入林進行康養的時期也有5個月以上,兼顧南北氣候差異,基地舒適康養期在150天以上比較合適。

36.森林康養基地對空氣質量有什麼要求?

答:康養基地區域內空氣負離子已達或改造提高到1500個/立方厘米以上,PM2.5 24小時平均濃度小於25μg/立方米,空氣細菌含量少於200個/立方米。根據目前的初步研究結果,負離子濃度1000~2000個/立方厘米能維護健康基本需要,達到5000~50000個/立方厘米可增加人體免疫力及抵抗力。

森林康養100問(1-52)


37.森林康養基地對水體質量的要求是什麼?

答:森林康養基地要求地表水和地下水質量應達到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Ⅱ類以上標準,視野範圍內地表無黑臭或其他異色異味水體,基地外部五公里範圍內無汙染源。Ⅱ類地表水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仔稚幼魚的索餌場等,人為造成的環境水溫變化應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溫升≤1,周平均最大溫降≤2,PH值為6~9。

38.森林康養基地區域內對聲環境有什麼要求?

答:森林康養基地區域內要求聲環境應達到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規定的1類標準,1類聲環境功能區是指以居民住宅、醫療生活、文化體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0類聲環境功能區是指康復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因為森林康養方式有森林療養、森林養生、森林康復和森林休閒四種主要類型,所以針對不同康養方式的聲環境有所區別,對於以森林休閒為主的功能區達到1類聲環境即可,對於以森林療養、森林養生、森林康復需要特別安靜的康養方式,則要求達到0類聲環境功能區標準。

森林康養100問(1-52)



39.森林康養基地對土壤質量有什麼要求?

答:森林康養基地土壤質量要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修訂)GB 15618-2008》規定的一級標準值。第一級為環境背景值,基本上保護土壤處於環境背景水平,土壤環境背景值是指在不受或很少受人類活動影響的情況下的,土壤化學組成或元素含量水平,是保護土壤環境質量理想目標,適用於國家規定的自然保護區(原有背景重金屬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牧場或其它需要特別保護地區的土壤。

40.森林康養基地對光環境有什麼要求?

答:森林康養基地區域範圍內要求光照充足,光線適中,日照時間多於舒適康養期。森林康養基地的林分鬱閉度為0.7時,陽光相對充足,但又不會直射到森林中,既能充分感受到森林環境,又能沐浴一定的陽光,並能使森林中的環境溫度保持在合適的水平。

森林康養100問(1-52)


41.森林康養基地要求綠視率是多少?

答:綠視率是指人們眼睛所看到的物體中植物所佔的比例,它強調立體的視覺效果。綠視率高的環境,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皮層產生一種良好的刺激,使人的緊張情緒得到改善。森林康養基地要求綠視率達70%以上。在這種環境中,人的皮膚溫度可降低1~2度,能消除人的視覺疲勞,聽力、脈搏和血壓都相對穩定。

42、森林康養基地適宜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答:森林康養基地宜建在海拔100~1500米之間。據醫學研究,從睡眠、肺功能、造血功能等多項生理指標發現,海拔1500米有利於人的大腦健康和機體長壽,世界上著名長壽區大多位於1500米海拔高度。

43、森林康養基地對林地林權有什麼要求?

答:森林康養基地的建設與運營需要較長時期,因此基地必須要林地林權清晰,四至界限分明,具有合法有效的林地權屬證明。

44、森林康養基地的活動場所怎樣建設?

答:1、活動場地選址:活動場地應在森林康養步道沿線選擇平坦、開闊、負離子高、安靜的地方。活動場地選擇在林分內有適當陽光透過的地方,如果林分鬱閉度高,用擇伐方法,人工製造“天窗”。如果有專為兒童活動設置的場所,場地出口和入口只能設在同一處,場地周圍要用圍欄進行隔離,設施材料要確保安全,所有項目和構築物的大小要與兒童身材相適應。

2、場地尺度:活動場地之間的距離,應以進行活動時相互不干擾為原則,保持相對安靜,並保持相對隱蔽,防止造成視覺干擾。

3、場地類型:根據森林康養基地的森林植被、景觀和環境條件以及基地建設主要特色進行設置,如森林瑜珈場所、森林負氧離子吸附區、森林足浴區、森林音樂劇場、森林康養科普區等。

45、森林康養基地接待能力以多少人為宜?

答:森林康養主要是以組織活動形式進行,10~15人為一組有利於達到康養的效果。因而要保障不少於50人以上的住宿能力,使基地長期接待4~5組康養對象進行康養。住宿能力也不能過多,一般不要超過200人,以避免人多噪雜。

46、森林康養基地的餐飲有什麼要求?

答:首先,應在康養基地內,根據遊客需求,設置數量、檔次、類型等能夠滿足遊客需求的康養餐飲設施,要有50人以上的餐飲接待能力。其次,康養餐飲設施衛生條件應達到GB 16153規定的要求,飲食業油煙排放應達到GB 18483規定的要求。康養餐飲設施衛生條件要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飯館(餐廳)衛生標準》。

47、森林康養基地內應配備哪些常規設備?

答:一是常規醫療檢測儀器,主要包括血壓計、心率儀、血糖儀、唾液皮質醇測試設備等以自助式檢測設備為主的醫療設施。二是常規醫學急救設備,如氧氣瓶、除顫儀、簡易呼吸器、心腦按壓泵、負壓骨折固定裝置等。

48、森林康養基地基本服務設施有哪些?

答:1、康養服務中心:應具備旅遊諮詢、基本遊客服務、受理遊客投訴、醫療等配套功能。

2、標識系統:在康養基地內入口或者遊客集中分佈區域、服務中心、路上所有需要做出方向選擇的節點、分岔口等設置導向牌。在森林康養基地設置概況解說牌;景點、步道或者觀賞點設置解說牌;重要遊覽道路兩側、服務設施周邊設置管理措施解說牌。在服務中心設置全景導遊圖、在遊客集散區域設置區域導覽圖。在所需場所設置獨立、醒目的警示關懷牌以及緊急救援、安全避險等信息標識。

3、智慧服務系統:基地內主要服務中心、康養研究中心、康養步道、遊客集散點等均應覆蓋無線4G網絡或寬帶網絡。應設有運營穩定、可實時查詢的旅遊公共信息網站或手機APP下載客戶端服務,建設虛擬遊覽平臺系統,並提供二維碼掃描服務。旅遊信息化服務應達到《旅遊企業信息化服務指南》(LB/T 021-2013)的要求。

49、森林康養基地規劃設計的原則是什麼?

答:一要堅持以人為本、以林為基。二要堅持創新驅動、融合發展。三要堅持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四要堅持區域合作、互利共贏。

50、怎樣把握好森林康養基地規劃設計的內涵?

答:一是要選擇優質的森林資源。通過實地調查,選擇集中連片333.3公頃左右優質森林資源進行規劃。如果森林康養基地建立在森林公園內,基地的規劃應服從於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二是要規劃特色森林康養。森林康養的主要方式包括森林療養、養生、康復、休閒等,要根據基地的森林資源現狀,並結合相關的其它康養資源,設計森林康養方式。三是要是以促進身心健康為規劃目標。通過人的視、嗅、聽、味、觸等“五感”,使人的身心得到放鬆或良性刺激,達到養身、養心、養眼、養性、養德。

51、什麼是森林康養基地規劃的“6+1”維度原則?

答:森林康養基地規劃的“6+1”維度原則中“六個維度”,指溫度、溼度、高度、優產度、潔靜度、綠化度,另外一個維度是“配套度”。

溫度——據人體學實驗,人體最適宜的溫度是18~24℃,被世界衛生組織推崇的長壽之鄉——廣西巴馬,年平均氣溫就是20℃左右。

溼度——據科學實驗,人體最適宜的健康溼度在45~65%RH之間,這時人會感覺很爽。

高度——據生理衛生實驗研究,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海拔高度是800~2500米。世界著名的長壽地區大多數都接近1500米的海拔高度。

優產度——主要指農產品等地方物產的品質優劣程度,綠色、有機農產品佔農產品總量的比重是衡量一地優產度高低的一個重要指標。

潔靜度——主要指環境的清潔和安靜程度,一般用空氣潔淨度和環境噪聲強度來衡量。空氣潔淨度即空氣含塵(包括微生物)量的程度,一般用空氣質量指數(AQI)或PM2.5來衡量,當PM2.5值低於35μg/m3時,空氣潔淨度為優。環境噪聲強度即環境中振幅和頻率完全無規律的聲音的程度

綠化度——一般用森林覆蓋率來衡量一個地區的綠化程度,森林覆蓋率越高,負氧離子濃度越高。

配套度——就是醫療、教育、娛樂、生活、道路、通訊、商貿、水電氣等與公共服務和生活有關的設施設備體系。

52、怎樣把握好森林康養基地規劃設計的基本要素?

答:第一,可進入性好。要考慮的要素是康養對象到基地後易進入、能康養、住得好、可放鬆,規劃方便康養對象進入的道路系統和內部交通系統,以及配備舒適的接送交通工具。第二,可開展性好。選擇集中連片的優質森林環境,圍繞步道規劃康養活動場。在選材上,要充分利用林中枯樹、枯枝打碎的木屑、樹葉、泥沙以及環保的生活廢棄品,確保步道的鬆軟有彈性。第三,住宿舒適性好。要規劃可滿足康養對象舒適的住宿,宜建在安靜的森林環境中,以保證康養對象舒適睡眠為前提。第四,飲食科學性。森林康養基地要科學合理,能滿足康養對象健康飲食需要,食物材料要達到有機食品或者無公害食品標準,在加工以清淡、易消化吸收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