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華為要藉此(華為方舟編譯器)來獲取更多的軟件適配,這是為自己的系統做生態嗎?

信仰CENTURY


華為方舟編譯器,本文將帶你讀懂它。這是一項非常有高瞻遠矚的項目,這也展現了華為作為國產頂級科技企業的格局。



華為方舟編譯器到底厲害在哪裡?

如果不用技術角度去解釋,那麼就是說,如果華為方舟編譯器成功並且穩定達到它官方宣佈的效果,那麼很可能將在安卓市場打開非常大的局面,那就是很多安卓手機上的軟件都會紛紛來想方設法去基於這個編譯器去做開發。



這個編譯器提供了一個可以提高軟件運行性能的平臺和模式。

因此,這也會為華為打造自己一套獨有的中間層面的生態圈埋下伏筆,具體要怎麼運用則是華為產品經理項目思考的問題了。

從技術角度解釋

華為方舟編譯器,抓住了安卓手機Java語言與操作系統中間隔一層虛擬機的痛點,軟件小還沒什麼感覺,一旦軟件超過一定大小,你會發現安裝這個軟件的時間會佔用好幾分鐘。



因為Java語言要被編譯,然後通過Java虛擬機再影響操作系統做出響應,這個過程是一邊解釋語言一邊運行的狀態,一旦程序多而大,會嚴重影響效率。

這時候,華為的方舟起作用了,它可以讓Java程序寫出來的軟件,直接先編譯成機器碼,解決了“邊解釋邊運行”的低效率痛點。

關注“極客宇文氏”,一名有料熱心的軟件工程師。

極客宇文氏


該擔心的不是蘋果、google,難受的是arm和高通,不知道誰能挨板子。arm擔心華為借勢與高通聯手走risc v 的路,高通擔心華為直接開賣自己的麒麟系列給自己放血。方舟編譯器的目標不是操作系統,而是硬件。編譯器比操作系統更接近底層硬件,開源的目標應該是把自己的芯片發揮的極致,這才是本質的東西。可以想見的是華為此後將擴大編譯器的生態,目標卻是給自己芯片賦能。這將為華為推開芯片直接銷售的大門。ti的ccs開發系統、arm的ads開發系統都是為芯片銷售鋪路的。當年intel、amd都做過適配自己硬件的編譯器,英偉達和當年的ati也都用類似的方法給芯片的開發生態打基礎。所以方舟編譯器根操作系統沒關係,應該在幾年之後看到華為的arm指令集芯片或risc v指令集芯片的直接銷售的場面。這種可能的佈局已經2-3年了,看看hikey960、970就明白了。一個不銷售的芯片,卻投放高性價比的開發板,目的何在?就是培養開發人員生態的嘗試。現在開源一個原本不必開源的開發技術,目標就是芯片銷售啊!華為眼光很獨到,用自己的手機給芯片代言這一步已經做到了,麒麟芯片賺錢已經不成問題。hikey960、970協作,培養開發者,卻不賣成品芯片,給系統軟件開發者一個高性價比玩具;聯合高通微軟,打造arm版windows;加入risc v生態;現在推編譯器。呵呵,只要美國敢繼續玩給中國斷芯片的路數,華為麒麟芯片的商機就來了。這商業機會拿捏的!從2012年佈局芯片,這得什麼眼光?對於操作系統,禁止沒多大用,pc方面有linux,安卓除了play部分閉源,開源部分沒髮禁止,hikey開發板就是完全開源的安卓。5g芯片華為已經宣佈開口子,soc開賣還遠嗎?這就是編譯器的商業邏輯。

能運行linux和安卓的系統少嗎?但mips指令的龍芯,編譯器沒搞gcc和llvm的路子,做閉源的,外面根本玩不好。mate已經把麒麟搞得高端了,從hikey960開始的開發板開始,就在給麒麟培養生態了。估計編譯器走的llvm套路,針對soc優化了。

如果說華為的心僅僅是賣終端,你可以看看實體店的佈局,無論12線城市還是縣城一級,華為實體店都很一般。實體渠道絕對比不過聯想、oppo,而品質絕對低於蘋果,這感覺是不是更像intel和amd呢?狼性文化的華為這正常嗎?所以儘管終端做得不錯,但戰略目標是什麼?再回憶一下華為在路由器上的套路就明白,大b一直是華為的長線目標。

intel有什麼最終用戶生態嗎?如果賣芯片要考慮的是誰呢?你看到華為建itune和appstore的生態系統了?判斷華為走軟件還是走芯片,要看他的動作,不能看說什麼和賣什麼,那都是現實,而不是戰略。你說的兩條線是無判斷的。google是典型服務型軟件企業、亞馬遜是典型運營企業、微軟是典型的軟件產品企業、intel是典型硬件上游企業、dell是典型整機硬件。你覺得華為更像誰呢?

華為最有趣的是,他們把每個戰略過程中的手段都做得賺錢。如電源補短,就把自己的電源做到最好,然後開賣,然後把業務賣掉;用戶終端側路由把3com收了,做到相當聲色,再獨立出去。如此種種!將來把芯片做起來,把終端事業獨立出去是一點也不奇怪的。但交換機、核心路由器、服務器數據中心,這些面向大b的,即便賠錢了也咬牙堅持幹,芯片更是如此,連續賠錢還是堅持,戰略定力之強很少見。

當然,戰略有一成不變的?2000年,華為還說不做終端呢!戰略格局也是在變的,能預見格局變化,才是格局本意。不知道此時放棄什麼、主攻什麼、輔助做什麼,那就叫沒格局,沒戰略。看看任正非,說華為不過是芝麻,5g爆發還早,技術好不得不用。一般說來,不覺得矛盾嗎?還有,沒發現華為主銷量手機品牌幾乎一水的970、980,但偏有6、7系列,不買芯片,只小量使用在非主流機型上嗎?如果主要做終端,這不是太奇怪了嗎?看看其他終端廠商有這麼幹的?異常即妖!終端的邏輯是這樣嗎?所以,華為終端背後一定是另有方向的,終端做得再好不過是解決戰略中問題的。低型號芯片設計難度遠低於旗艦芯片,只需要搞清套路就好。那些用低型號芯片的不過是1000人以上的芯片驗證成本攤銷,旗艦芯片研發成本高,不上量根本不賺錢。如果戰略重點在芯片,而不是在終端。那麼,榮耀、華為都用旗艦芯片;小量的低成本芯片終端;不賣芯片卻出開發板;有os不發佈,卻發佈不需要發佈的編譯器還開源,這些異常就都解釋得通。如果戰略目標在終端,那麼應該小批量終端試水,給自己的os建立開發社區,封閉appstore與開發者分利,蘋果路數照搬,還都開源自己該開源的os,直接用llvm編譯器而不自己做,這才套路。


久兒爸爸


感謝您的閱讀!

我喜歡這樣一句話:華為方舟編譯器,實際上是底層重新設計編寫,這其實就是披著安卓外衣的華為系統!更為主要的是餘承東更是呼籲App開發廠商儘快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看似安卓性能革命,實際上是華為為自己系統預熱。

這一次,華為方舟編譯器,它主要面對的是開發者,通過對App的專門優化套件,可以通過這項編譯器重新編譯軟件,能夠提升系統流暢性24%,系統響應44%。比方說某些App可以提升60%的應用速度。




那麼,到底華為是不是在給自己系統做準備呢?實際上是!我們在之前就發現餘承東說,如果谷歌,微軟等企業不給我們使用系統,那麼,我們可能採用第二種方案,就是採用華為系統。

華為系統從最開始呼聲就很高,當時大家比較擔心華為的生態鏈問題,因為蘋果或者安卓的生態鏈已經建立,開發者都會自發為它們開發app,而華為缺乏這個優勢。

如今,華為推出的華為方舟編譯器,到底真的會成為披著安卓外殼,為華為系統預熱嗎?這種可能性我覺得有,但不一定。

畢竟,如果它是真的。就是給安卓底層制定了一個標準,一個彙編和編譯的標準,關鍵是以方舟編輯器的特性,可以直接將安卓開發好的App直接經過方舟編譯,照搬到華為新系統中,到底是否能夠實現,我們還是拭目以待。


LeoGo科技


app開啟速度是一方面,最關鍵的在於這貨絕對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想但凡關注數碼的人都知道,華為早早兒的就有傳聞在搞自己的操作系統了,至於這個系統完成的怎麼樣了沒有準確消息。

而這次發佈編譯器,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宣佈老子的系統快搞好了,你們趕緊上船,晚了可別怪我新系統不帶你們玩。

方舟啊,這名字就是擺明了告訴你趕緊上船一起跟我開闢新紀元的意思啊。

另外,HW前HR也在微博說了

都這麼赤裸裸的宣佈了,怕是隻剩下開個發佈會了吧。。。。。。

華為牛逼啊!!!!(破音)



北平鹿生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從目前華為方舟編譯器透露出來的信息,可以看到華為確實存在著這方面的考慮。

  • 基於安卓系統程序的調用特點,華為方舟編譯器具備直接編譯成機器語言的能力;


  • 直接編譯成機器語言,預示著華為系統可以無差別的移植各種程序。

如此一來,徹底盤活了華為自家系統的生態結構。現在最為關鍵的是等待這款開源軟件提供下載,查看是否具備這樣的能力。


方舟編譯器工作原理推測

安卓系統採用JAVA語音進行編寫,CPU無法識別JAVA,必須通過翻譯實現。


安卓系統逐步的發展,經歷了多種形態的翻譯過程,常用方式如下:

  • 最早的實現方式是在CPU與JAVA語言間通過中間層的方式進行翻譯(效率較低);

  • 中間經歷過AOT的方式(全部編譯),缺點安裝緩慢、佔用空間;

  • 發展至今的使用中間層+AOT+JIT(實時翻譯)結合的方式。

從華為發佈的方舟編譯器的執行效率來看,直接實現了將JAVA代碼編譯成了機器碼;

是否如此,還需要待開源軟件放出才能知道結果。真是如此,可以直接等同蘋果iOS直接調用程序的效率。


對於自家系統生態建設的好處

如果方舟編譯器具備了直接編譯成機械碼的能力,可以說直接跨過了生態系統建設週期。

  • 任何軟件,僅需要通過方舟編譯器進行編譯,便能夠直接同硬件通信;

  • 各個軟件廠家將會極大的縮減軟件移植的時間和人工成本。

那麼,這款方舟編譯器將會是一款顛覆業界認識的存在。


關於華為方舟編譯器能否對自家生態系統產生良性刺激,您怎麼看?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華為方舟編譯器作為一款全新的安卓應用編譯器能顯著提高手機的運行速度。華為發佈方舟編譯器能提升系統響應速度44%,提升第三方應用流暢度60%。現在對所有手機廠商和應用開發者開源,用方舟編譯器重新編譯應用,流暢度立馬大幅提升! 安卓本質上是一個基於 Linux 內核上面運行的 java 虛擬機,華為要推出自己的系統。華為有自己的編譯器就有把其他語言的代碼變成了適配自己系統的應用的可能,有足夠多的開發者和廠家願意嘗試,生態就可以形成,然後利用安卓和麒麟雙系統運行,可以培養自己的系統生態。 這一編譯器能改善安卓應用編譯效率,從原先的邊解釋邊執行轉變為全程機器碼高效運行程序。應用的運行效率相當於iOS系統。編譯器全開源,是為自己操作系統的生態打基礎。華為開始佈局自己的軟件生態系統了,如果一切順利,完全可以自主。 方舟編譯器,應該是來自諾亞LAB的殺手鐧。華為革命性的“方舟編譯器”,通過架構級優化,顯著提升性能,尤其是全程執行機器碼,高效運行應用,徹底解決安卓應用“邊解釋邊執行”造成的低效率。


如何讓機器讀懂人類?這就需要一個翻譯,在人類世界與機器世界之間搭設一座橋樑。這就是編譯技術的作用。安卓系統以Java作為編程語言,系統應用或者第三方應用採用動態編譯的方式,邊解釋邊運行。與iOS採用的靜態編譯相比,動態編譯效率較低,對操作流暢度有影響,對系統資源消耗也更大。 為提升安卓系統的編譯效率,華為投入規模為千人級別的專家團隊,推出獨創的方舟編譯器。編譯器開發的門檻極高,堪稱軟件開發中的皇冠。方舟編譯器作為全新的系統及應用的編譯和運行機制,從底層解決了安卓運行效率問題,可以說是近幾年來安卓陣營最大的根本性革新。它打破了人機之間的藩籬,為用戶帶來更加持久流暢的體驗,讓安卓擁有與iOS同臺競技的能力,與其他安卓廠商形成代差。 方舟編譯器技術在華為手機的充分落地在多個軟件版本持續進行,EMUI 9.1目前剛剛進行了系統的主要服務System Server的方舟編譯器化,系統提升度24%,系統響應提升44%以上;第三方應用操作流暢度提升60%以上。 全新文件系統+方舟編譯器+GT,進一步的革命性的改善了華為手機的EMUI系統體驗,讓安卓系統也能夠流暢如飛,真的不是一個夢。

現有的編譯器編譯完,安卓應用執行的時候,指令到系統指令間有一層翻譯,方舟編譯器編譯完後,應用執行時省去了中間指令翻譯的過程,自然程序運行要快很多。 華為的構想應該是這樣,目前華為的安卓系統加上方舟編譯器,同時還支持安卓現有的編譯器,並鼓勵開發者多多開發支持方舟編譯器的應用。當支持方舟編譯器的應用發展到足夠強大,支持者足夠多時,華為可能會移除安卓編譯器,形成linux+方舟這樣的新系統,並全面優化linux+方舟結構,這應該就是華為操作系統的演進路線,華為再下一步大棋。 俗話說做操作系統不難,難的是生態!這應該是華為將來為麒麟os的推出下的一步棋。開發者使用這款產品開發安卓應用,並可以通過幾年的更新迭代,當麒麟os推出時,開發者可以通過這款編譯器,可以將安卓的應用,平滑過渡到麒麟的應用,從而快速建立生態!


連城善居樓


我是機錨,期待您的關注。

對於華為方舟編譯器,我覺得有些網友說的很有道理:這是一場對安卓的技術革命,是對開源系統底層技術的革新。也許從這一刻,安卓的歷史軌跡將徹底被改寫。一場來自東方的技術革命時代正在悄無聲息地到來。

坦率講,餘承東在發佈會上宣佈華為方舟編譯器業界開源、呼籲程序開發者使用方舟編譯器開發應用的那一刻確實很有氣魄。從根本上講,華為方舟編譯器是谷歌用戶第一次對安卓系統產生的技術威脅,也是對安卓系統優化的鞭策,60%的三方應用速度提升真的可以讓高枕無憂的谷歌和蘋果坐立不安。



當然,我個人對於華為開源方舟編譯器意在建立生態、為新系統奠基的觀念表示贊成。

市面上已經有無數的例子印證,只有系統沒有生態是不可行的,米果、塞班、WP就是赤裸裸的事實。華為擁有自主系統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如果華為想要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將系統投放到市場內,前期的生態建設必須紮實、穩步的滲透到系統之中,方舟編譯器無疑就是開啟華為新系統生態建設的鑰匙,是整個應用生態大廈的基點。



如果華為真的能將方舟編譯器成功的滲透到安卓市場、最終將應用生態整合到自己的系統之內,第三個巨頭廠商非華為莫屬,我個人也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不知您對此事作何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機錨


說到關鍵點了,“方舟”編譯器,就像一把尖刀直插開發端,掌握開發工具。說到這兒你應該明白了吧? 試想,當所有開發商都在用方舟來進行程序編譯,假如某天華為突然升級編譯器,支持新無縫支持自家系統呢?是不是釜底抽薪的感覺?

另外我猜測華為的新系統跟安卓高度相融,使用方舟編譯器可以非常方便的轉換到新系統,降低開發商適配成本,那麼新系統的生態搭建難度將會縮小百倍!

“方舟”不是突然冒出來的,是華為研發並驗證已久的,說明這步棋早已佈局好,難怪任正非為什麼這麼有自信,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殺手鐧、B計劃是我們不知道的?

最後,我大膽再猜測一下,接下來

第一步,華為可能會在業內普及方舟編譯器,隨後將編譯器體驗提升到最好。

第二步將會正式發佈新系統、新特性,支持華為、榮耀、其他品牌手機,自願更新或切換。

第三步,將麒麟處理器利用價格優勢對國內友商開放,並以此實現讓友商手機兼容華為系統應用,甚至使用華為系統作為底層(使用麒麟芯片必須支持新系統?),最後國內開發商全部歸順新系統,方舟編譯器使命完成!


熱度傳媒超哥


首先,沒有發佈

作為一個開發者,其實我最近幾天一直關注這個事,但事實上我並沒有找到他開源的工具,可能是還沒有開放。

其次,華為系統

如果底層包含android或者Linux的任何代碼,按照開源協議也必須開源,這樣的話最優的結果是變成類似android的系統,系統同樣不可控,這也是google推fuchsia重要原因之一。(不過Google給出的flutter框架用著是真舒服,一處編譯,處處運行)

最後,生態逐漸完善

你們不能只看這個發佈的手機啊,而應該看到手機和電腦生態的同步。華為終於可以像蘋果一樣實現快傳和剪切板這些很方便的功能了。

總的來說,一直在進步,我們必須認識到和對手差距還是很大,但在逐漸縮小,科技進步需要你我共同努力,加油。


我是一個小bug


我與題主的想法是相同的。

華為出的這個編譯器估計大概率只能適配華為的EMUI,換句話說經過重新編譯的APP運行效率會得到極大提升,但是在別的手機上並不能運行,即便說編譯後打包的格式還是APK格式。

華為很可能是重新寫了一套runtime來配套編譯器,因此絲毫不擔心編譯器開源,家友商們即便跟進可能也無濟於事。不過,這樣做很可能會激怒谷歌,雖說谷歌也在力推另一個系統,但是安卓的體量巨大,顯然不是能夠輕易丟棄的,更不要說中美還在貿易戰的陰影籠罩下。

對於谷歌安卓的現有生態來說,華為此舉明顯削弱了應用開發的跨平臺能力,也就是說,所有的APP必須要對華為的EMUI重新提交專用APP,對於開發者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噩夢。

不過有意思的是,一旦這套系統被越來越多的開發者接受,而消費者們在體驗新的APP之後發現確實流暢度大幅提高,就會形成一個可循環的生態鏈。雖然使安卓的碎片化進一步加劇,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接受華為,華為的方舟編譯器很可能會變身一個新系統的轉換器,無縫的將現有的生態近乎完整的平移到新的系統中去。

即現在:APK-方舟-新的APK,但是還是APK

未來:APP-方舟未來進化版-華為專用軟件格式APH

沒記錯的話,安卓最開始也玩過這一套,很多的應用初始都做過移植,WP系統也是如此,雖然後來涼透了。

如果華為這一步能走的比較順的話,我覺得下一步我們就可以看到米舟/步步高舟/龍舟等等。

哈哈,開個玩笑。

還記得華為在榮耀play上推出的GPU TURBO吧,沒多久是不是各種各樣的turbo就來了?

另外,重點說下方舟這個名字。

何為方舟?提起方舟,我想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諾亞方舟。

諾亞方舟給人類的存續留下了火種,我想華為的方舟是不是要給新的系統埋下希望的種子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