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书-----《素书》


《素书》又名《黄石公素书》。旧题黄石公撰,宋张商英注。此说源出张商英《黄石公素书·序》。张商英,字天觉,宋徽宗大观年间(1 107到110年)为尚书右仆射,曾学浮屠法,喜讲禅理。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徽宗颇惮之,遂蒙忠直之名。后被台臣上疏攻击,出知河南府。卒谥文忠。

中国古代兵书-----《素书》

黄石公庙会

他在序言中称:“黄石公圯桥所受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六言上有秘戒: ·不许传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世间。"

张商英这段话说的神乎其神,然而说得愈神秘愈露出了他作伪的马脚。对此明代以来,学者多有辩驳,如明都穆说它有三伪:“子房以三寸舌为帝者师,而卒之谢病辟谷;托从赤松子游,君子称其明哲保身,顾有死而葬以玉枕,其伪一也。自晋逮宋,历年久远,岂是书既传,而荐绅君子不得而见,亦未闻一及之,其伪二也。书有秘戒,乃近世术家欲神其术之俚言,而谓圮上老人为之,其伪三也。且书中之言,往往窃吾儒之绪论,而饰以权诈。苏文忠谓圮上老人秦之隐者,而其言若是,乌足以授子房?其为张氏之伪明矣。"(《听语纪谈》)

《四库总目提要》引胡应鳞的话说:“其书中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皆仙经佛典之绝浅近者。盖商英尝学浮屠法于从悦,喜讲禅理,此数语皆近其所为,前后注文与本文亦多如出一手。以是核之,其即为商英所伪撰,明矣。" 笔者以为《素书》从内容到文句,引用《黄石公三略》颇多,如“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等。实际上它是张商英取《黄石公三略》之本旨,以广其说,又擷取儒道文辞,杂采仙经佛典俚语以及有生命力的民谚汇集而成的一部著作。虽为张商英所伪托,但“其言颇切理"(《四库总目提要》),书中不乏有可资借鉴的思想内容。

《素书》一卷共六篇:原始章第一、正道章第二、求人之志章第三、本德宗道章第四、遵义章第五、安礼章第六。全书围绕“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展开论述,主张“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修德行仁,遵义尚礼。教育人们不要损节背理,要谦恭行善。在军事方面,重视设权定谋,指出:“设变从权,所以解结",“长莫长于博谋",“阴谋外泄者败",“患在不预定谋"。重视民心民意,认为“民怨伤国" “民困国残"。重视人才的选拔和正确使用。认为“安在得人,危在失士",“得人者昌,失士者亡。国将霸者士先归,邦将亡者贤先避。"在战争中,主张根据各种人才的特点进行战斗分工,扬长避短,人尽其能。“重可使守固,不可使临阵;贪可使攻敌,不可使分阵;廉可使守主,不可使应机,五者各随其才而用之。"

《素书》自宋以来翻刻者颇多,流传很广。从现存版本看有明刻、明抄本,以及日本庆长(明万历)刻本,但更多的是丛书本,比较重要的有子汇本、十子本、先秦诸子合编本、且且庵初笺十六子本、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道藏本、四库全书本等。据不完全统计,各种丛书本有二十余种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