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11位公主遠嫁匈奴都被遺忘,唯獨她名留青史

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第一次聽說和親是從哪個歷史事件開始的。

和親,在中國封建時代是一項國策,中國曆朝歷代都有和親記錄,最早的和親是從劉邦開始,劉邦經歷過白登之圍之後,便開始了和親政策,和親也是漢高祖劉邦的首創,從漢朝開始算起,到清朝結束,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總共有多打105次和親記錄。作為和親的發明者,漢朝初始和親是為了匈奴示好。漢朝剛成立時百廢待興,漢朝實力打不過匈奴,只好委曲求全,以和親這種屈辱的方式獲取寶貴的和平。而和親的方式也很簡單,就是以皇家劉氏子女嫁給他國君主,這些劉氏子女中有的是當朝皇帝自己的女兒,有的是宗室的女兒。不管是哪種,都是皇家子女遠嫁邊塞。在歷史加載中,漢朝與匈奴總共有11次和親記錄,這11次和親記錄有成功也有失敗,大多數都是被迫的,唯獨只有一次是自願的。

漢朝11位公主遠嫁匈奴都被遺忘,唯獨她名留青史

中國歷史上首次和親。

公元前201年秋季,冒頓單于親率10萬騎兵圍攻馬邑,當時鎮守馬邑的是漢朝將軍韓王信,韓王信已不是第一次和匈奴作戰,但是與匈奴作戰敗多勝少,這次面多匈奴大軍,自然不敢直接迎戰,韓王信只能多次派使者與匈奴求和。而劉邦這邊又懷疑韓王信暗通匈奴,就責備韓王信,韓王信嚇的沒有辦法,只好向匈奴投降,並且與匈奴一起攻下雁門關,攻打漢朝邊境太原郡。劉邦看到手下叛變,自然惱羞成怒,於是公元前200年冬季,漢高祖親率32萬大軍攻打匈奴與韓王信。漢軍進入太原郡之後,初戰勝利,漢高祖劉邦便麻痺大意,認為匈奴不堪一擊。而匈奴首領冒頓單于也是有心計,當漢朝偵察兵來勘察地形時,狡猾的冒頓單于故意將精銳的士兵,肥壯的牲畜隱藏起來,故意讓老弱病殘和瘦弱的牛馬隨處可見。勘察兵看到之後自然很高興的說匈奴可以攻打。但是劉邦的一位勘察兵劉敬確認為此時不可以用兵,認為這是匈奴的計謀,故意引誘漢軍進入圈套。劉邦自然聽不進去劉敬的意見,還認為劉敬是膽小鬼,將劉敬關了起來。劉邦親率大軍進入匈奴的圈套,結果在白等圍困了七天七夜,漢軍大敗,最後賄賂匈奴單于脫身回來。

劉邦這邊回到長安,匈奴那邊的騷擾卻不曾停止,漢朝打不過,又不能無休止的任匈奴這般折騰。這是劉敬又獻計,說將漢朝公主嫁給匈奴單于,讓匈奴和漢朝結為兒女親家,這樣匈奴就不會攻打漢朝了,漢高祖劉邦採取了劉敬的建議,初始時想將劉邦的長女魯元公主嫁給匈奴單于,但是魯元公主的生母呂后不同意,漢高祖只得另封其他宗室的劉氏女兒為公主,遠嫁匈奴,公元前198年,漢朝公主在劉敬的陪同下正式嫁給了當時的冒頓單于,漢朝正式開始了和親政策,和親也正式登入了中國歷史的舞臺。

漢朝11位公主遠嫁匈奴都被遺忘,唯獨她名留青史

深受奇恥大辱,仍要忍辱負重的和親

“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原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原以所有,易其所無”

上面這段文字是直接摘至《漢書》,這是當時的匈奴單于冒頓單于寫給呂后的一封信。公元前192年,劉邦死後三年,劉盈繼位,冒頓單于見漢朝少帝寡母,於是向呂后寫了一封信,,信上的一句話如上所述。這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冒頓單于向呂后的性愛邀約。如果你看不懂文言文,不妨直接看白話文。“我是孤獨寂寞的君主,生在沼澤,長在牧養牛馬的草原,我多次到邊境來,希望能到中原遊覽一番。陛下獨立為君,也是孤獨寂寞,一個人居住,我們兩個寡居的君主都很不快樂,無以自娛,還不如我們兩人互相交換,用自己有的東西,來交換自己沒有的東西。”。看到這樣一封信,一向以禮義廉恥為重的中原政權肯定是怒不可消,呂后自然也氣炸了,受到如此奇恥大辱和挑釁,呂后自然要做一些事情來消消氣,最直接的就是準備殺掉匈奴使者,發兵攻打匈奴。當然衝動是魔鬼,以漢朝當時的實力,和匈奴作戰,勝負難分,更何況高祖的白登之圍還歷歷在目,此時更是不能輕舉妄動。季布就出來勸阻,大大小小的道理講了一通,呂后分析利弊之後,無奈了給冒頓單于回信,“單于沒有忘記敝國,還賜給我們書信,我們誠惶誠恐,我年老氣衰,頭髮牙齒都已脫落,走路也不穩,不值得單于為我屈尊玷汙自己,敝國沒有什麼罪過,希望單于寬免了這個要求”同時,繼續派遣劉氏宗女和匈奴和親。

真正的公主遠嫁匈奴

與匈奴和親的公主雖為公主,但都不是真正的公主,即都不是皇帝的親生女兒,都是翁主,即藩王的女兒,直到公元前152年,漢景帝的第二個女兒南宮公主遠嫁匈奴,才算是真正的公主和親。南宮公主是漢武帝劉徹的同胞姐姐,也是景帝的第二個女兒。

“景帝十三男,一男為帝,十二男皆為王。而兒姁(王兒姁)早卒,其四子皆為王。王太后(王娡)長女號曰平陽公主,次為南宮公主,次為林慮公主”

唯一不是劉氏宗女的公主遠嫁匈奴

漢朝的和親公主,雖然只有一位正牌公主,但其他人都是藩王劉氏 族女,都屬於皇親,唯獨有一位公主不是劉氏宗女,她就是王昭君,王昭君出生在一個平民家庭裡,初始入宮為宮女,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這是匈奴單于第一次來到漢朝。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並將年號改為竟寧。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和以往的和親公主除了身份的不同,王昭君的遠嫁帶來的政治影響也是最深遠的。漢朝最初的和親目的是希望匈奴能夠減少對漢朝的戰爭,但初匈奴的11位和親公主中,真正達到了這一目的的和親公主只有王昭君一位,其他公主雖遠嫁匈奴,但匈奴並沒有減少對漢朝的騷擾,相反,還屢屢用兵。遠嫁匈奴的公主待遇也不太好。唯獨王昭君是例外,王昭君遠嫁匈奴,不僅達到了邊境的目的,而且王昭君本人在匈奴的待遇也非常高。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係。呼韓邪單于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加強了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漢朝與匈奴的11次和親,派遣了11位公主,這些公主嫁入到匈奴之後,除了王昭君有詳細的介紹外,其他公主到匈奴之後都沒有了文字資料記載,最終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這些公主甚至連具體的姓名都沒有留下。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 王昭君“從 胡俗”,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于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于。 兩年不到,王昭君病逝。至於其他公主在匈奴的生活狀況,已經完全沒有任何文字資料記錄,這些公主也隨著塵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漢朝11位公主遠嫁匈奴都被遺忘,唯獨她名留青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