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線下零售業大潰敗的深思

美國線下零售業大潰敗的深思

互聯網電商的發展對實體店零售業的衝擊正在襲擊美國。電商與實體店發展的矛盾愈來愈激烈。面對線上的猛烈衝擊,線下怎麼辦?包括民眾在內的各個階層如何看待線上對線下的顛覆性衝擊?等等,這一系列問題已經不容迴避。

如何站在國際視野看待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已經非常重要。在過去幾年中國電商發展如火如荼之際,有人提出一個問題是中國電商為何比美國發達,發展快呢?一些在美國停留過或者說是在美國大學有教授等頭銜者頭頭是道的說,美國有沃爾瑪等大型零售企業,購物非常方便,同時,美國稅收嚴格,線上商品價格與線下一樣。言外之意是中國線下零售不發達,中國由於稅收問題,線上商品比線下便宜。當時,我持堅決反對態度。這些所謂的專家沒有看到電商快速發展的本質原因,以及不可阻擋的趨勢。

電商是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它的最大優勢是比實體門店購物方便快捷高效,不受時間地點空間等限制,無時無刻自主決定,沒有面對面的討價還價麻煩。試想,我坐在家裡的馬桶上、躺在床上、在候車室、坐在公交上高鐵上,晝夜24小時都可以購物支付,也不用看任何人的臉色,所有碎片化時間都可以用上,何必跑到實體店費事費時耗力、一言不合還會爭吵購物呢?

經濟與消費方式的未來在年輕人身上,而互聯網等新經濟就是緊緊地抓住了年輕人整天泡在互聯網上,對互聯網操作習慣敏捷的特點。電商就是抓住了年輕人,進而抓不住了所有消費者。

這麼方便的購物消費方式,難道美國消費者傻嗎?這麼方便的手段,非要跑到實體店?絕不會是這樣的,或者只是暫時短暫的現象。我的另一個預言是,一旦美國夢醒過來後,線上零售將會得到快速發展,很快會超過中國,當然對包括沃爾瑪連鎖零售巨頭也會帶來無情衝擊。不幸的是,這個預言再次命中了。

瑞銀在週三(4月10日)發佈的報告顯示,美國以亞馬遜為首的電商巨頭對美國實體店零售的衝擊大到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一個“危言聳聽”的標題躍然網上:線下零售業大潰敗。

潰敗在何處呢?還是拿數據說話。美國零售商在未來關閉的線下門店所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包括服裝店2.1萬家、消費電子產品店1萬家、家裝店8000家。到2026年,隨著美國日常生活用品在線上的滲透率升到10%,大約有7000家生活用品商店將會被關閉。自2016年以來,美國已有35家大型零售連鎖商店和眾多規模較小的商店選擇關門;而今年年初以來,服裝連鎖店Diesel USA與Charlotte Russe,生活品商店Shopko等也都紛紛關閉線下門店。美國零售巨頭Sears已經關閉了約1300家線下店,預計年底前將再關閉80家。

美國人也越來越多地在網上購物。去年,美國家庭網購平均花費5200美元,比5年前增長了近50%。

瑞銀預測,到2026年,美國大約有7.5萬家線下門店將關門大吉;屆時,網購銷售額佔社會零售總額的比重也將從現在的16%升至25%。目前美國網購銷售額佔社會零售總額竟然已經達到16%,而中國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2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6.5%,略高於美國的16%,再次佐證了我此前的預言。接下來,美國網上零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率超過中國是大概率事件。

對於線上對線下如此激烈的衝擊,在中國出現一股否定電商發展,主張打壓電商,保護線下實體店的力量。而且這股力量還很有市場,已經影響到最具活力的電商發展,使得今年以來電商增速僅僅高於同期1.2個百分點。那麼,美國是如何看待目前網絡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呢?金融服務公司D. A. Davidson分析師John D. Morris表示,線下門店關門是市場健康發展的體現;它們因缺乏競爭力而被淘汰,對於市場而言是件好事。

線下門店怎麼辦?出路何在呢?實體店應該徹底醒悟過來:零售商線上賣貨的時代已經到來,而線下門店要儘可能小、庫存要儘可能少,線下主要以商品展示為主,並以此作為對線上賣貨的補充。舍此沒有別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