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最近果妈的朋友小丽来找果妈咨询有关孩子教育的问题。她一脸苦恼地告诉果妈,自己买了很多育儿书,甚至学习了很多专家所谓的“育儿经验”,诸如“虎妈”式教育、“兔妈妈”教育、“猫爸”式教育等等。为什么孩子该有的问题还是有,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呢?果妈听了不禁联想起自己刚生宝宝的时候,也是走了不少弯路,吃了不少亏才逐渐积累出自己的一套育儿经验的。

其实不光是果妈和果妈的朋友,哪一个家长的家里不是书橱里一堆蒙尘的育儿书,电脑里几十个G的育儿经验资料呢?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经验和知识,却并有给家长们带来实质性的启发呢?甚至,这些所谓的育儿经验并不管用,至少对自己的孩子不管用。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育儿经验”吧。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一、 那些年我们跳进过的“育儿坑”。

1.“虎妈”——严厉教育

这种方法类似于中国的应试教育、高压教育。教育的核心是要求孩子严格遵从家长给他们制定的每一个规定,以此实现孩子全面的发展,同时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和能力。

2.“兔妈妈”——温柔放手

这类方法的要求是家长们要像“兔子妈妈”一样,对孩子适当放手,不去过度的关注他们,让他们自由发展。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3.“鸡妈妈”——唠叨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家长喜欢不断地唠叨。这类家长认为只有不断地讲道理甚至是引经据典、长篇大论才能起到强调的作用,让孩子遵从指令,达到教育的目的。

4.“猫爸”——温和教育

猫爸式教育提倡宽松、民主、温和的教育方式。注重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自主权,不强制孩子做一些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

5.“袋鼠爸爸”——事事包办

这类家长对孩子往往过于宠溺。对孩子事事包办,有求必应。连喝水、刷牙甚至洗脸这些小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过于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对孩子独立性的锻炼。

6.“狼爸爸”——棍棒底下出孝子

狼爸爸式教育比较简单粗暴,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一种。奉行这种教育的家长对孩子缺乏耐心,从不跟孩子交流,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品性的问题。只要打一顿、骂一顿孩子就长记性了,却忽视了孩子自身发展的不成熟性和阶段性。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7.“鹰式教育”——吃一堑,长一智

这类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勇于挑战的性格。例如南京父亲何烈胜要求4岁儿子在雪地中只穿小短裤跑步,视频被放在网上引发大家的不解和非议,并获得“鹰爸”之称。何先生表示,之所以这样锻炼孩子,是因为儿子从小体弱多病,想达到孩子改善体质的目的。

上述教育方法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他们的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这些教育方式都是针对某一类孩子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而且只关注了孩子某一个时期的问题,忽视了孩子是不断成长和变化的。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二、 一成不变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的,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1、 忽视了孩子是不断发展的人。

随着孩子年龄不断增大,他们的身体和心理也会不断成长,由不成熟、不完善趋于成熟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都会发生变化,而且他们的性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周围的环境不断变化和调整。

以“虎妈”式教育为例,孩子在幼儿阶段,心智还不成熟,抗压能力也较差,如果这时候家长早早施以“虎妈”式教育,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孩子不光身体受不了,心理也会受到影响,例如产生厌学情绪、出现叛逆行为等,由一个很听话、乖巧的孩子变成了叛逆的问题儿童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2、 忽视了孩子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

无论哪种教育方式,都应该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孩子,不能因为看到孩子成绩一时的变差,就全盘否定,而忽略了孩子的潜能性。

以“狼爸爸”教育方式为例,这类家长一旦发现孩子不好好学习或者成绩变差,只会一味责骂。若责骂不管用,就粗暴的认定孩子就是笨,天生学习不好。这样不但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还对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就是笨,逃避困难,更加不好好学习。

那么,这些育儿经验就完全没有可取之处吗?育儿书的那些成功的例子是虚假的吗?当然不是。而是大家都跟果妈的朋友小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回想一下,宝妈们是不是看到或听说谁家的孩子用了什么教育方法,报了什么训练班时,就迫不及待的把这些方法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忽视了这些方法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应当根据孩子的特性选择对应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否则好的方法也会变成“坑”。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三、 家长应注重因材施教

1、 关注和分析孩子每个时期的成长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教育孩子。

孩子的成长是阶段性的,家长应该多学习关于孩子成长阶段性的知识,然后结合孩子自身的年龄和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

例如刚上幼儿园的孩子,这个时候他们刚刚进入集体生活,充满了不安全感,若过于关注和关心孩子,孩子一哭就不舍得让他去上学,孩子会很长时间不能独立,适应不了幼儿园生活。而家长一味着急和催促也可能会使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不去上学。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采取“兔妈妈”式教育,温柔放手,不过于关注,更不过于催促,而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慢慢独立并适应集体生活。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2、 关注孩子的天性,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孩子的教育来说也是一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有些孩子比较活泼,乐观,喜欢挑战新奇的事物,有些孩子比较腼腆,不善交际,畏惧困难。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对应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盲从。

例如,明明孩子是个心思敏感的内向型孩子,却偏偏被家长施以“虎妈”式严厉的教育。孩子很容易承受不了父母的批评和苛责,变得更加内向和不自信。

总之,没有哪个育儿方法或育儿经验是万能的,更没有那个育儿方法是完美的,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家长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从各种育儿方法中抓取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那一个。一定不能盲从,用错方法不但没用还可能适得其反,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

那些花里胡哨的育儿经,你取过吗?

今日互动话题:“育儿方法千万条,孩子健康成长第一条。方法用不对,孩子两行泪。”各位家长还有哪些育儿经验或者育儿知识?欢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

------------------------

在育儿过程中,大家如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些知识和经验能够给你们有效的建议。关爱孩子,关注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长不可忽略的事。

我是雅雅妈妈,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每天分享育儿知识和经验。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