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父母才會陪伴孩子成長?如何陪伴才正確?

根本家庭


習慣會主宰人的一生,父母應該通過正確引導和監督,來養成孩子的良好學習習慣。剛上學的孩子應該培養有專心聽講的習慣,定時做事情的習慣,定量完成事情的習慣,自我調整的習慣,複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完成作業的習慣,舉手發言的習慣,每天整理書包的習慣,思維的習慣等等。下面就說說家長應該怎樣正確引導:

一、說到做到 堅定不移

給孩子制訂了學習計劃,就監督孩子定時定量地去完成;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孩子就會自動自覺地主動完成學習任務,一旦形成習慣,學習就會變得簡單,孩子對學習也就會產生興趣了。

二、培養專注力

專心致志的學習是孩子必須養成的習慣。小朋友一定都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與這個故事的寓意相同的還有“一手畫圓,一手畫方”的說法。旨在告訴孩子一心不可二用。

三、自我調整

家長要教孩子學會認識自己,約束自己。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會受到情景因素的影響。比如孩子已經認識到打遊戲的負作用了,不想再打遊戲了,可是一靠電腦或手機,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孩子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他們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孩子的行為。

四、偶有偏離 及時調整

小學生多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壞習慣克服過程中,容易出現反覆、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家長要嚴格監督孩子,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

五、消除干擾 排除故障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就像火箭的發射,先是啟動,繼而逐漸加速,在行進中不斷調整,最後進入軌道。一旦進入軌道,就只要作好及時調整就可以了。

總之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孩子只要在家長和老師的教育培養和監督下,主動地改變,刻意的完善,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那麼將來面對社會就會事半功倍。


楓慧教育



765375546


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什麼樣的父母才會陪伴孩子成長?

我個人認為只要有責任心的父母都會陪伴孩子的成長。即使夫妻雙方離異了,只要心裡都惦念孩子,都會採取各種方式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愛和母愛。不管發生什麼情況,即使自己的肉身無法陪伴孩子的每一天,但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去關注孩子的成長,例如書信、網絡媒體、通信工具等。

如果我們僅僅簡單的理解“陪伴”二字,只是在孩子的身邊才叫陪伴,那就太狹隘了。不知題主朋友是否看過《傅雷家書》,傅雷儘管沒有陪伴在孩子的左右,但他的每一封家書都飽含深情,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給予了深深的祝福和指路的明燈。

只要心裡有孩子,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對孩子的愛,讓孩子的成長不孤單,孩子的人生就會散播陽光,擁有美好的明天。

我們生下孩子,僅僅給孩子物質上的財富,其實是很多人能夠做到的,但滿足孩子物質需求的同時,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第二個問題~~如何陪伴孩子才正確?

回答這個前我們把這幾個問題弄明白,即孩子最需要什麼?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我們能夠把孩子培養成怎樣的人?如果把這個問題弄明白了,我覺得我們就能夠知道到底該怎樣陪伴孩子的成長了。

第一,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最為關鍵的。尤其在關鍵的生理變化期而引起的心裡變化階段,作為父母必須認真對待,耐心引導,否則我們的孩子會誤入歧途。孩子的心理變化往往是與生理變化相左右的,所以這方面父母雙方都必須盡心盡力。男孩子需要父親的引導和陪伴,女孩子需要母親的陪伴和引導!

第二,孩子的價值觀、世界觀在逐漸形成時期,更需要引導,這一階段主要是指高中階段,孩子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判斷能力,但這種判斷能力來源於父母的日常生活,如若我們在家裡怨氣沖天,天天抱怨社會、抱怨國家、抱怨單位,那麼孩子一定也會對社會上的一些事情充滿抱怨,甚至敵意。所以說家庭教育風氣往往養育出一個具體而微的小父母,孩子往往變成了父母的縮影。

第三,孩子較為重要的生理變化期更需要父母身體的陪伴。如果簡單的通過書信等通信手段就未必起作用了,特別是步入青春期的時候,對異性的好奇,對異性的渴望,如果這時候就更需要父母手把手去教,心對心去說了。

總之,什麼叫“正確”的陪伴呢?在我看來就是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重要關鍵期不能缺席;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例如受了委屈或者需要幫助時)你不能缺席;在孩子渴望心靈溝通時不能缺席。滿足孩子的吃與穿,這是動物性本能,滿足孩子精神的富足才是父母應該多多做的!

判斷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你是否做到了真正的陪伴,我認為有兩個評判標準:一是孩子的心裡話是否有對象可以傾訴?二是孩子是否願意和你在一起聊天玩耍?


五穀馨香


父母陪伴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則,作為一個好的榜樣,因為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他所有的生活技巧都是在父母身上學來的,所以說孩子就是孩子的影子。因此,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十分注意,對待每一件事情都要理性,做出正確的應對方式。要懂禮貌,要對人友好,要孝敬老人,不要再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說髒話。

除了父母自己要以身作則之外,父母還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並按照自己的行為準則來要求孩子,用大人的價值觀來評價孩子,以一種高姿態來命令孩子。其實做父母的應該知道,大人跟孩子的世界不同,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和心思,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假如大人非要按照他們的思想來塑造孩子,這樣定讓孩子心中有所憤怒和不快。另外很多家長在處理矛盾時,只是讓自己方便,完全不管孩子的想法,這是十分錯誤的。

位置不同風景也不同。假如父母設身處地地為孩子思考,便會看到很多我們不能接受的事情,其實是孩子的本性;當處理孩子的問題時,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待和分析問題,便可迎刃而解;並且只有這樣做,家長才能真正理解孩子,從而讓孩子心中的想法有所改善 。

1,學會換位思考,要明白孩子內心的想法

很多家長認為這樣的做法就是單純的互換位置,不容易做到。其實並不是這樣,換位思考其實就是要求真正的為他人著想,能夠理解他人。也就是說家長要處處為孩子著想,用盡力氣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如果家長和孩子之間出現矛盾,家長可以這樣問自己,我們小時候也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們想讓父母怎麼做呢?如果一直這樣做,父母便會感覺到自己和孩子的距離縮小了。

2,瞭解孩子的天性

孩子貪玩不學習是每個家長都會抱怨的事情,卻不知這是孩子的一個天性;很多孩子天生性格內向,不擅長跟別人交流,父母總是說孩子很傻很笨······這些其實都是他們不瞭解孩子。要真正地為孩子想、為孩子做,就需要真正全面細緻的瞭解孩子,而不要把孩子的天性壓在自己的權威下。

3,學習孩子的有點,作進一步挖掘

假如自己的孩子自己不理解,不知道孩子的想法,肯定也就做不到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如今的孩子和之前的我們,思想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跟之前有很多不同。他們是崇尚民主自由的新一代,這些都是比父母先進的地方。所以家長要把自己陳舊的觀點扔掉,跟上時代的步伐,然後去適應孩子。只有這樣,家長和孩子之間才會有可以相互說的話。只有父母知道孩子心裡真正想的是什麼,這樣才可以讓孩子換個角度看待問題。

只有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我們才會成為孩子真正的朋友,父母與孩子之間才不會有隔閡。作為一個朋友陪伴在孩子身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無疑會起到巨大的作用。


明翰的媽媽


什麼樣的父母才會陪伴, 我認為所有的父母都會陪伴。只不過很多父母會有很多借口(要掙錢 ,做生意等),怎樣陪伴孩子,應該從任何小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陪伴是要有原則的,有些是需要鍛鍊的大人要放開手腳,最主要的是陪伴不是口號,要親力親為。才會有效果


一曲醉仙


懂事的父母!以身作則。


明越清泉


陪伴,現在都將就親子閱讀 親子互動。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用頭腦去生活


有愛心,有耐心,有時間的父母。

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想法,這種陪伴才是正確的。


老薑辣汁


工作賺錢的同時抽空帶孩子出去玩,晚上回家多陪伴孩子


大埔妹子


有愛心,有責任心,而且綜合素質較好的父母。才能更好陪伴孩子,孩子就會成為棟樑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