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回国前,当地大娘含泪惜别,送来炸了38个洞的床单


1958年,志愿军回国前,两名北朝女兵与一名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在北半岛,无论是在军中还是民间,志愿军都是万众敬仰的英雄。志愿军撤离时,当地军民难舍难发。

抗美援朝结束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54年,部分志愿军就已经返回国内。到1958年,根据协议,尚驻扎在当地的志愿军部队将分三批撤回国内。图为当地百姓在鸭绿江边集体欢送志愿军回国的盛况。

98抗洪、汶川抗震救灾时,我军从抗洪前线撤离时,当地百姓箪食壶浆,含泪相送。当年志愿军回国时,当地的百姓也是拿着慰问品,饱含热泪送别志愿军,观者落泪,闻着动容。在战争中同甘共苦、同生共死,让两国军民结下“鲜血凝成的友谊”。

这场战争命名为“抗美援朝”,这个“援”字的重要性不亚于“抗”字。志愿军支援别国、在别国作战,如果当地人不支持志愿军,战斗势必变得更艰难,因而格外注意群众纪律。考虑到当地百姓生活贫困,志愿军从不向当地百姓索取、征收粮食,甚至购买都不允许,坚决不拿当地百姓的一针一线。

不仅不给当地百姓添负担,还在战斗间隙尽可能帮助当地百姓恢复生产生活。对敌人的共同仇恨,以及志愿军的真诚帮助,当地百姓把志愿军当作亲人一般对待。

这是支前模范、咸在福大娘,将被炸了38个洞的一床床单送给志愿军。她流着泪说:“这是在我身旁牺牲的一位志愿军烈士留下的床单。我们这里的母亲,永远感念中国儿女,感谢献出自己儿女的中国母亲。”

这是志愿军战士在帮当地百姓耕地。北半岛号称“三千里锦绣河山”,面积不大,人口不多,战争一开,青壮年都去前线,剩下的是老弱妇孺,严重影响农耕生产。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让当地百姓对志愿军好感不断增加。

当地妇女身着民族服饰为志愿军送行,从姑娘们的真诚表情看,她们对志愿军的感情是发自肺腑的。经历了日本人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又经历多年战火,他们遇见的军人要么是残暴的侵略者,要么是占领军,唯有志愿军是真正来保护他们、帮助他们的。


一名妇女在送别志愿军时痛哭流泪,几十年后我们看到这张照片,依然让人动容。没有经历过战争,很难感受当事人的心情。没有真挚的情感,双方也不可能如此真情流露。志愿军为什么伟大?这支光荣的军队,不仅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且以严明的纪律、仁义之行举,打赢了立国之战、人心之战!

有人说,志愿军当时不应该全部撤回,留一些部队在当地对国家更有利。其实从后来的国际形势看,志愿军全部撤回国内是非常正确的。一方面,南北已经停战,无仗可打的志愿军留在半岛失去法理;另一方面,中国向来尊重他国,倘若强行留驻,有违我主张。进一步说,战争结束后还留在当地,战火中结下的友谊可能被时间冲淡,容易增加矛盾,回国可以避免这一问题。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志愿军与当地百姓的情感,是志愿军战士用鲜血与真诚换来的,这种战火中结下的友谊,比黄金还珍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