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亂”是怎麼回事?

侯崇飛


說起“八王之亂”,我一直用“狗咬狗”來形容這場動亂。

反觀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你會發現,那個時代真是歷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代。那個時代,不存在什麼“正義”、“公正”,高層統治者也沒有什麼道德高尚的品質。

人人都可以為了自己的權力,殺害別人的生命,毀掉倫理綱常。

先來說一下“八王之亂”的背景。

晉武帝司馬炎宅心仁厚,分封司馬家族很多人成諸侯王

在三國末期,漢朝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去世。曹操的兒子曹丕自立為皇帝,廢除了漢朝最後一個皇帝——漢獻帝。

此後,魏國的大將軍、太尉、太傅司馬懿與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通過不斷對外征戰,掌握兵權,開始大權獨攬。這為後來的西晉將曹魏取而代之埋下了伏筆。

曹丕死後,魏國的權力開始被司馬家族把持。等皇位傳到了曹丕的孫子曹髦這一代 ,大權已經徹底旁落。這個時候,司馬懿和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已經去世,司馬昭成為了實際意義上的統治者,只是缺乏篡位的契機。

這個時候,太子舍人,也就是陪伴曹髦身邊的成濟充當了這個契機。曹髦本來想廢除司馬昭的權位。親自率領皇宮中的僕役攻打司馬昭的宅第,沒想到,曹髦身邊的成濟竟然是司馬昭的人。在曹髦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曹髦刺死。為司馬家族奪取皇位鋪平了道路。

遺憾的是,司馬昭未曾登基便因病去世了。他的兒子司馬炎,奪取了魏國的皇位,成為西晉歷史的第一位皇帝 ,也就是開國皇帝晉武帝。

司馬炎一心想創一個太平時代,秉承節儉的理念,對部下也非常寬厚仁慈,革除了不少弊政。還將司馬氏的宗室廣封為王,在各國各地建立了二十七個諸侯國,誰知就是這一決定,為後面埋下了八王之亂的禍根。<strong>

蔡東藩在《兩晉通俗演義》中說,晉武帝司馬炎是本可以將晉朝鞏固發展的。可他偏聽偏信,立了腦子不太靈光的晉惠帝司馬衷當繼承人,此外,還給這個愚笨的兒子娶了一位精明的皇后賈南風。

都是晉武帝司馬炎惹的禍,給自己的傻兒子找了一個醜陋卻有野心的皇后

賈南風又矮又醜,但是他的父親賈充卻買通了晉武帝的一位皇后,讓這位皇后給晉武帝吹枕邊風,告訴晉武帝賈南風雖然醜陋,但品德高尚。

結果,晉武帝讓自己的兒子娶了賈南風。晉武帝看到賈南風的長相之後非常後悔,但看到自己的兒子和她非常恩愛,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晉武帝死後,晉惠帝即位,賈南風成為了皇后。

賈南風喜歡攬權,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八王之亂。

由於晉惠帝智商不高,無能力治理朝政,再加上皇后賈南風專權,引起分封諸侯王的不滿。他們開始覬覦皇位,打算找機會,效仿曹操和自己的祖先司馬懿“挾天子以令諸侯”。

為此,這些諸侯王不惜自相殘殺,八王之亂就此展開。其中的結盟、反叛、拉攏等等。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91年開始,持續了三個月。

在這個階段裡面,主要是皇后賈南風與輔政大臣楊駿的內部權力之爭。

楊駿本來是輔佐晉惠帝的大臣。賈南風為了清除楊駿,秘密派人聯絡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要他們帶兵進入首都洛陽,討伐楊駿。後來,楊駿果然被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始執掌朝廷大權力。

隨後,賈南風開始對汝南王司馬亮產生了不滿之情,認為他權力太大,自己受到了威脅。於是,又聯合參與消滅楊駿,同樣心存不滿的楚王司馬瑋,殺掉了汝南王司馬亮。

楚王司馬瑋當權之後,賈南風仍舊心存忌憚。就在楚王司馬瑋殺掉汝南王司馬亮之後,賈南風又聯合晉惠帝為楚王司馬瑋羅織了偽造皇帝手詔的罪名,將其殺害。
至此,朝政大權被賈皇后掌控,她的親戚黨羽也都被委以重任。

八王之亂的第二個階段,是從元康九年,也就是公元299年到光熙元年,即公元306年,歷時七年。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八年的時間。由於晉惠帝的太子司馬遹不是自己親生的,賈南風害怕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於是,栽贓陷害太子,說太子在密謀讓晉惠帝退位的計劃。

晉惠帝大怒,廢除了太子司馬遹,並將其軟禁。太子司馬遹身邊的諸侯王趙王司馬倫,見到有機可乘,先是假裝投靠賈南風,讓賈南風找機會殺掉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發動政變,囚禁了皇后賈南風並最終將其殺害。

趙王司馬倫奪取政權後,廢除了晉惠帝,自立為皇帝。但由於趙王司馬倫缺乏治國能力,齊王司馬冏又聯合關中長安的河間王司馬顒、成都王司馬穎討伐司馬倫,最終把司馬倫殺死,迎接晉惠帝司馬衷復位。

此後,河間王司馬顒與長沙王司馬乂又殺掉了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顒又聯合東海王司馬越,殺掉了長沙王司馬乂。

最後,東海王司馬越藉助北方鮮卑人的力量平定了朝廷中的叛亂,八王之亂就此結束。

蔡東藩在評論八王之亂的時候說,八王之亂期間,司馬家族這些人沒有一點手足之情。八王之亂也直接導致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


兮兮說事兒


“八王之亂”實質就是西晉皇族在公元291年—306年間為爭奪中央政權的內部暴亂,這場暴亂持續長達16年之久,參與者不止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人,因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史稱“八王之亂”。

經過司馬懿處心竭慮、祖孫三代有計劃運作,公元265年,司馬炎自稱為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司馬家族得國不正,司馬炎認為只有家族強大才能穩固皇權,因而將宗室成員分封到27個郡國,並給予地盤,軍隊等系列大權,等同於中央王朝下設27個獨立小國,已經形成地方割據的事實。

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位傳給只知道肉糜不知糧食的傻子司馬衷,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白痴做皇帝,大權旁落,野心勃勃的諸王想趁機奪權。

楊駿權力慾膨脹,西晉帝國陷入混亂之中。為了權力,291年皇后賈南使司馬炎第五子司馬瑋殺了外戚楊駿並廢了楊太后,八王之亂因此開始。

當時諸侯王的勢力太大皇權不穩,所以她只能請德高望重的司馬亮和大臣衛瓘來輔政。把大權交給他人當然不是賈后本意,她利用司馬瑋自恃平亂有功,與司馬亮的矛盾,設計讓司馬瑋殺死司馬亮和衛瓘,同時又以矯詔的罪名殺了司馬瑋,大權掌握在了賈南風的手中,她的親戚黨羽都被委以重任。

賈南風掌握最高權力長達八年,由於太子司馬遹並非親生,唯恐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脅,栽贓陷害太子密謀讓晉惠帝退位被廢。司馬倫設計讓賈南風毒死太子,隨後又借為太子報仇的名義,起兵殺死賈南風,司馬倫取得政權後廢掉惠帝,自立為帝,讓八王之亂達到了高潮。

司馬倫的行為無疑讓其他諸侯王眼紅,同姓王紛紛起兵,西晉打成了一鍋粥,司馬冏、司馬顒起兵推翻司馬倫,擁立司馬衷復辟,司馬倫被賜死。

司馬冏因功大權獨攬,司馬顒與司馬乂起兵造反,在京城大混戰中,司馬乂擒殺司馬冏。司馬乂上臺後,司馬穎、司馬顒又聯手攻打司馬乂,司馬越突然反水把司馬乂逮捕並被活活烤死。司馬乂死後,司馬穎被立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越又挾持皇帝進攻司馬穎,司馬穎大敗被擒殺。司馬越以“分陝為伯”為條件誘騙司馬顒殺死手下悍將張方後,司馬越派大軍挺入關中,司馬顒兵敗被司馬越派人掐死。

公元306年,司馬越立晉懷帝,大權最後完全落在他手裡,戰亂才告結束。

“八王之亂”不但是晉帝國興衰之轉折,亦是華夏族興衰之轉折,中國進入長達273年的大分裂時代,南方先後進入東晉、南朝,北方先後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朝,直到進入隋朝,大分裂時代才宣告結束。

“五胡亂華”導致華夏漢民族遭受一次大災難,北方漢人被胡人屠戮殆盡,十室九空,衣冠南渡。漢人女子成為兩腳羊,供胡人行軍時姦淫行樂,飢餓時供宰殺烹煮充飢,整個中原是遍地屍骨,百姓生不如死,中國歷史倒退上百年!


美麗青春您真痘


所謂的八王之亂,一句話概括是指晉朝的時候八個王爺一起造反,搞的天下大亂的事情。

根源還要從司馬懿說起。司馬懿大家都知道了,是原本屬於三國時期魏國的名將。一生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代君主,在這個過程中權勢不斷的增大,最終達到了權傾天下,架空皇帝的地步。

司馬懿死後魏國的朝政由他的兒子司馬師繼承。司馬懿最厲害不光是他的手段,他生兒子的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他不光兒子多,這些兒子的能力也一個比一個厲害。他的大兒子司馬師在他之後繼續把持魏國的朝政。

司馬師死後由於沒兒子,權柄交到了他的弟弟司馬昭手裡,司馬昭也就是司馬懿的二兒子。相信大家都聽過“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司馬昭意欲奪取皇位的野心。

在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三人的經營下,敢於反對司馬家的人都被掃清,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最終取代了曹家,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晉朝。

司馬炎當了皇帝后,總結了一下他們司馬家奪取曹家江山的經驗。認為司馬家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了世家大族的幫助。司馬家本來就是一個士族家族,這些士族的權利都非常大。而同時曹家宗室藩王們的權利都比較的弱,難以抵抗士族。

司馬炎認為這兩點不利於了皇權的長久,所以就決定反過來。削弱士族的權利,同時加強宗親們的權利。所以就對司馬家的後來大肆的封王放權,司馬懿的其他兒子還在世的都被封了王,其他的司馬家子弟也都大部分被封王。當時一共封了27個王,這在其他朝代是很少見的。

這些藩王們對自己封國擁有特別大權利。可以自己任用官員,可以自己收稅,可以自己管理軍隊。司馬炎認為這些人都是司馬家的子弟,大家都是自己人,肯定都會維持好天下的安定的,可以幫他制衡大士族世家。

可是他想錯了,最先亂的就是這些藩王。司馬炎死後,他指定的繼承人是個弱智,這引起了一些大臣了其他藩王的不滿。藩王們為了 爭權先後叛亂,參與的藩王遠不止八個,不過以其中八個為主,所以被稱為八王之亂。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中司馬懿的小兒子司馬倫就是這八王其中的一個。

在這場長達十六年的內亂下,朝廷徹底喪失了對全國的掌控。藩王們忙著相互開戰,也無暇顧及其他。北方的遊牧民族看到了機會,趁機南下。這些遊牧民族本來是想著搶點便宜就跑的,可是沒想到中原竟然亂成了這樣,竟然沒有軍隊來攔截他們。

於是他們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先後建立了十幾個小型政權,到後來對中原的漢人進行了大肆的屠殺。這就是黑暗的五胡十六國時期。

直到後來隋朝再次統一全國,才結束了這段黑暗混亂的時期。



漂浮菌


誠邀,如題。說到“八王之亂”,很多看官可能都會感覺陌生。要是提到“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司馬衷,大家可能十分熟悉了吧。實際上八王之亂就是由於司馬衷弱智,西晉政權根基不穩,各個諸侯惦記著皇位而爆發的。

話說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駕崩,太子司馬衷繼位,是為晉惠帝。惠帝是個白痴,除了享樂以外,什麼事也不懂。時值天下荒亂,百姓多餓死,他得知後竟說:“為什麼不吃肉粥?”這樣糊塗的皇帝,自然無法掌管朝政。於是西晉的政權逐漸落到了皇后賈南風的手裡。

公元300年,太子與賈南風的矛盾爆發,太子被殺害,此時趙王司馬倫以為太子報仇為名,帶領宿衛禁兵,入宮發動政變。301年正月,司馬倫又篡位,於是激起了其他宗室諸王的反對,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等與司馬倫交戰,司馬倫被殺,惠帝復位,司馬冏由於大權在握又開始不安分了,於是宗室司馬卹聯合司馬冏反對司馬顒。司馬顒出兵進攻洛陽,冏敗,為乂所殺。自此西晉宗室爭奪不休,所謂八王之亂就正式拉開序幕。

說到底,八王之亂就是西晉朝廷爭奪權力的內戰,但是沒想到的時,西晉的內亂嚴重削弱了北方的漢人力量,使得遷入內地的五胡亂華,歷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漢人幾乎滅種。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西晉末年,中國發生了·一次前後歷時16年之久的大動亂,之後,西晉帝國被摧毀,中國進入長達273年的大分裂時代,南方先後進入東晉、南朝,北方先後進入五胡十六國、北朝,直到進入隋朝,大分裂時代才宣告結束。

這次歷時16年的大動亂,就是八王之亂。事實上,參與此次動亂的王多達十幾個,只是主要人物有八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這八個王分別為:司馬亮、司馬瑋、司馬倫、司馬冏、司馬乂、司馬穎、司馬顒、司馬越。一般認為,八王之亂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從公元291年3月到6月,第二個階段是從公元299年到306年。一切皆因權利起,又因權利終!可謂利慾薰心,惶惶不可終日也...

公元 265年,司馬炎(即晉武帝)稱帝,隨後大封同姓子弟為王。他改變漢魏以來虛封王侯的辦法,給予諸王軍政實權。諸王不僅在封國之內權力很大,有的還兼理一方軍務,如汝南王司馬亮都督豫州諸軍事,楚王司馬瑋都督荊州諸軍事······這樣,諸王既有封土,又有軍隊,勢力逐步擴充,野心也自然隨之滋長。

公元290年,武帝死,惠帝繼位,由皇太后的父親楊駿輔政。惠帝是個白痴,當時天下荒亂,人民餓死的很多,而他卻問:"那些人為什麼不吃肉粥?"這個白痴做皇帝,大權旁落,野心勃勃的諸王於是就想趁機爭奪政權。

戰亂開始從官廷發動。惠帝的皇后賈南風與楊駿爭權,公元291年,她使楚王司馬瑋帶兵入朝,殺了楊駿,並請汝南王司馬亮輔政。不久她又指使司馬瑋殺死司馬亮,接著就用矯詔擅殺的罪名,殺死楚王瑋,奪得全部政權。公元300年,趙王倫起兵殺死賈后,第二年廢掉惠帝,自己稱帝。大亂從此由宮廷內亂髮展到諸王間的大混戰。

這時齊王冏鎮許昌,成都王穎鎮鄴,河間王顒(yong)鎮關中,這三鎮都是軍事要地,力量最強。這年三月(陰曆),齊王冏聯合成都王穎、河間王顒共同起兵反對趙王倫。經過六十多天的廝殺,戰死者近十萬人,最後趙王倫戰敗被殺,齊王冏入洛陽,惠帝復位,齊王冏專政。

公元 302年,河間王顒派兵二萬進攻洛陽,並約長沙王乂(yi))進攻齊王冏。長沙王乂和齊王冏在洛陽城內連戰三日,齊王冏戰敗,長沙王乂割下齊王冏的頭徇示(巡行示眾)三軍,朝政又落在長沙王乂手裡。

公元303年,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以長沙王乂"論功不平,專擅朝政"為口號,聯兵反對長沙王乂。司馬顒派部將張方率精兵七萬出關東趨洛陽,司馬穎派陸機等率二十萬軍隊從北向洛陽進攻,惠帝和長沙王乂退出洛陽。張方進入京城,縱兵大掠,殺人萬計。後張方退屯洛陽附近,惠帝還宮,但不能打退張方的包圍。京城男子十三歲以上的都被拉去當兵,一石米值萬錢,許多人因此餓死。東海王越在洛陽城中勾結部分禁軍,把長沙王乂擒住,交給張方,為張方燒死。成都王穎旋入洛陽,做了丞相,但不久仍回到他的老巢鄴城,張方則在洛陽掠奪了官私奴婢萬餘人西還長安,軍中沒有糧食,就殺人和在牛馬肉裡一起吃。真是一群吃人的野獸!

公元304年,東海王越帶領禁軍奉惠帝討伐成都王穎。在蕩陰(今河南湯陰縣西南)一役,被穎殺敗。惠帝身中三箭,被俘入鄴城,東海王越逃到自己封國(山東郯城縣)。河間王顒令張方率兵佔據洛陽。

幽州刺史王浚和成都王穎曾有仇隙,這時便聯合幷州都督司馬騰反對司馬穎,並勾結一部分鮮卑、烏桓人充當騎兵。司馬穎也求匈奴左賢王劉淵助戰,劉淵派騎兵五千助穎。司馬穎被王浚打敗,奉惠帝逃入洛陽,王浚軍隊進入鄴城,大肆搶掠殺人,鮮卑兵還掠走許多婦女。由是諸王間的混戰便擴展為各族統治者間的混戰。

佔據洛陽的張方看到洛陽已經劫掠一空,便強迫惠帝和成都王穎遷往長安。到長安後,成都王穎被廢,司馬顒獨掌朝政。

公元305年,東海王越又在山東起兵,並聯合王浚進攻關中,攻入長安,又大肆殺掠。司馬越先奉惠帝還洛陽,公元306年,他先後殺死司馬穎、司馬顒和惠帝,立晉懷帝,大權最後完全落在他手裡,戰亂才告結束。

從公元291年賈后殺楊駿,到公元306年司馬越立晉懷帝,戰亂達十六年之久,參加戰亂的除賈后外,共有八王,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是統治階級內部爭奪權力的鬥爭,是地方分權與中央集權的鬥爭,這是魏晉以來地方割據勢力發展強大的結果。"八王之亂"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數十萬人民被殘殺,洛陽、長安等名城遭到嚴重破壞,少數民族統治者乘虛而起,由此造成了中國北部的長期分裂和混戰。


王雲川




五丈原,七星燈,軍師作法,神鬼莫測,魏延滅燈,生死由命,密不發喪,魏兵退川。

五丈原,防禦戰,六守祁山,披肝瀝膽,諸葛村夫,虎嘯龍呤,臥龍隕落,移除大患,仲達心安。



作為官二十代的優秀青年,司馬仲達自幼在首都市長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顯示出足智多謀的潛質,月評旦的楊凌評價此子非同尋常,司馬防也對自己長子司馬朗說:仲達才能在你們兄弟之間,才分最高。

軍師聯盟影視劇作品中,經歷了董卓之亂,司馬防帶著八個兒子在亂世梟雄曹孟德手下仍然幹首都市長,要知道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可不是容易的活,眾多大漢朝的忠臣都想要曹操姓名,如果成功了那是再造大漢功臣,失敗了那是捨生取義永留青史。作為首都市長司馬防夾著尾巴做人,八個兒子也都每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在夾縫中生存,司馬家族鍛煉出亂世處事為人之道,司馬懿苦守心智,等待時機。終於熬死了曹孟德,成為了曹丕稱帝后肱骨大臣,但是司馬仲達發現曹丕的權謀心智比他爹有過之無不及,可以說登峰造極,所以司馬懿帶著自己兒子司馬師和司馬昭夾著尾巴做人。

不同的是,司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司馬懿又熬死了曹丕,迎來八歲的曹芳即位,除掉了同為輔政大臣的曹洪,司馬家實力雄厚,無可動搖。司馬懿終究做了曹孟德的忠臣義士,沒有更進一步。

司馬昭勇敢的邁出了這一步,終於可以不用夾著尾巴做人了,司馬昭兒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了大士族階層組成的晉朝,司馬炎稱帝后,為了鞏固政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分化士族權力,同時大封宗室子弟為王,希望組建周代以來諸侯拱衛天下大樹政局。司馬炎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君主,統一了東漢末年長達百年動亂,實現了中原南北統一。

司馬炎最大悲哀莫過於做了皇帝,卻選錯了太子和太子妃,懦弱的司馬衷和強悍的賈南風成為了神仙眷侶,當亂世梟雄司馬炎掛了以後,賈南風當了司馬衷的家,選用自己如意代言人掌權,引發瞭如狼似虎的司馬炎兄弟子侄們的熱情似火,於是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開始了,晉王朝開國不到五十年即走向衰落。



八王之亂,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每個階段都是圍繞賈南風這條主線進行,在男權社會里自己嫁給了弱智的司馬衷,這是一個笑話,這個笑話隨時動搖自己地位,於是自己的親人成為最佳選擇,賈南風利用自己皇后地位顯赫,大肆提拔重用自己家族成員,讓他們掌握權力,同時拉攏司馬衷的叔伯兄弟為己所用,讓宦官集團作為自己代言,建立自己權力系統。

司馬衷立司馬橘為太子,賈南風把他視為大患,在母以子貴的禮教王朝,賈南風身為皇后無子嗣是非常不妙的,何況自己強悍作風,深深傷害了男人們,於是逼迫司馬衷廢太子,想盡辦法除掉司馬橘成為當務之急,這些想法被圖謀不軌的趙王司馬倫利用,司馬倫假立詔書,廢除了賈南風皇后地位,貶為平民。

賈南風身後,晉王朝缺乏了有才幹皇帝來穩定中央專制政體運轉,司馬家族本身亂世中立家,殺伐決斷權謀遊戲,那是如數家珍,於是在賈南風與楊太后鬥法,迫害太子司馬橘過程中,司馬宗室及藩王乘勢奪權,造成了八王大亂。

八王之亂,最終由東海王司馬越笑到最後,取得勝利,司馬越成為輔政大臣,晉懷帝改元永嘉元年。隨後,元嘉草草,贏得倉惶北顧,五胡亂華,天下分裂。


唐俊龍55398571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末年元康元年至光熙元年(公元291年—306年)間由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也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最慘烈、最嚴重的統治集團內部動亂,共持續16年。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形勢圖

這場巨大的動亂啟自外戚楊駿與皇后賈南風的權力鬥爭,賈皇后擅權專斷,引發皇族不滿。首先起兵反對的是在親信孫秀唆使和支持下的趙王司馬倫,孫秀等人廢惠帝,卻又引發齊王、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等聯合反趙王,趙王兵敗而被囚禁,不久被賜死。齊王聲譽盛大,於是以大司馬身份掌政,但他隨即大興土木,並沉迷酒色逸樂,不視朝政,大封親信,甚至加罪不經大司馬府而直接上奏的大臣以及殺害諫臣,種種事蹟都令眾人失望,同時大家也就歸心於先前謙退的成都王。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乘機發兵奪權。

惠帝之父司馬炎

最終東海王司馬越在一系列動亂後掌握朝權,主導晉朝的朝政直至永嘉五年(公元311年)去世為止。但其掌政期間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對外也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西晉政權走到了末路。實際上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是主要參與者,後世正史《晉書》將八王彙編入一列傳,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西晉疆域

可以想見,八王之亂斷送了西晉王朝的統一局面。諸王忙於武裝鬥爭期間,北方主要少數民族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個部族趁西晉政權內部空虛,紛紛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據政權,並最終導致了西晉滅亡。南方地區亦有變民,例如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進而引發戰爭,禍及全社會,造成大量破壞,也加劇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動亂後西晉皇室遺族避走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稱東晉。

房玄齡等:晉書

趙翼:廿二史札記》

周藝、高遠:西晉“八王之亂”原因新釋

回答者: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雷曉凡,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方向碩士,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長,季我努學社自媒體主編,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館員。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抗日老戰士口述史資料搶救整理”採訪與資料整理工作、《南京大屠殺文獻史料叢書》專卷《南京大屠殺與西方國際友人》撰寫工作、“太陽光輝暖十月”毛主席視察十月村口述史專訪、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語言學家沈孟瓔女士口述專訪等。目前研究方向為民國政治史、抗戰金融史。


季我努學社


什麼是八王之亂?可以說,八王之亂是中國古代版的《權力的遊戲》,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主角如走馬觀花般的變換,卻沒有一個最終的勝利者。

顧名思義,八王之亂就是西晉王朝皇族宗室的八個藩王為了爭奪皇權相互廝殺的一場大動亂。那麼,我們首先得知道是哪八個王對吧?他們分別是: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jiong)、長沙王司馬乂(yi)、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u)以及東海王司馬越。當然,這場觸目驚心的大動亂牽扯的人數眾多,不單單是這八個藩王,但是這八個人是這場動亂的核心人物,所以史稱“八王之亂”。



如上圖所示,這八個人的關係錯綜複雜,梳理起來特別費腦子,繞來繞去,估計我首先糊塗了。總之你就記住一句話,他們都是司馬家族的後代就OK了。下面,我就通過起因、經過、結果以及影響四個環節簡單說一下八王之亂。

起因

西晉第一任皇帝司馬炎權衡再三,還是選了長子司馬衷作為皇位繼承人。司馬衷是個能跟癩蛤蟆對話卻不能跟人類好好交流的天縱奇才人間白痴,傻到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認識。這樣的人當皇帝,不是坐等天下大亂嗎?司馬炎也是老糊塗了,那麼多正常的兒子不選,偏偏選個腦殘,立長不立賢的古訓害死人啊。



其實,司馬炎立司馬衷為太子,已經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禍根。不過司馬炎生前還是做了點準備,安排汝南王司馬亮和大臣楊駿輔政。有這兩個老實人做白痴兒子司馬衷的左右手,司馬炎安心的死了。他在陰間盼著聰明的孫子司馬遹(yu)快快長大,等著白痴的兒子司馬衷在地府跟他團圓。這樣,國家就可以步入正軌了。

可惜啊,司馬炎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他的兒媳婦,司馬衷的老婆賈南風是個野心勃勃的女人。老公傻成這樣,她還不興風作浪等什麼?這個對權力永遠慾求不滿的女人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酣暢淋漓的過了一把戲癮。

經過

司馬炎死後,司馬亮第一個跳了出來,他和楊駿尿不到一個壺裡,這兩老尿貨先鬥了起來。結果司馬亮還沒出手,就灰頭土臉的被楊駿逐出了洛陽。至此,楊駿獨攬大權,把傻子皇帝司馬衷玩弄於鼓掌之間。

賈南風又氣又恨,倒不是因為楊駿不把老公放在眼裡,而是嫉妒他大權獨攬。於是,她勾結年輕的二愣子司馬瑋,不僅剁了楊駿一黨,還殺了打醬油的司馬亮。剷除了這兩個實權人物之後,此時司馬瑋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賈南風又把擅殺重臣的屎盆子扣在這個二愣子青年的頭上,搞死了司馬瑋,這個女人把一石二鳥之計運用的爐火純青啊!

至此,八王之亂第一階段告一段落。其實,這一階段並沒有給國家造成多大損失,只不過死了兩個老尿貨和一個二愣子,禍害了一次洛陽的百姓而已。這一階段的勝利者無疑是皇后賈南風,她成為西晉的實際統治者。


好戲在第二階段,真正的暴風雨就要來了!經過第一輪的胡來之後,那些皇族的野心家們都有點蠢蠢欲動,坐不住了。

第一個出來蹦躂的是趙王司馬倫,這貨是司馬懿的兒子,晉惠帝司馬衷爺爺輩的人。這個老不死的東西,也不看看自己的歲數,黃土埋半截的人了,還做著當皇帝的美夢。

賈南風陰謀害死了太子司馬遹,司馬倫貓哭耗子,假惺惺的打著為太子報仇的旗號端了皇后一窩,一杯毒酒把賈南風送上了西天。然後,逼著晉惠帝司馬衷讓位於他,飄飄然的做了皇帝。

司馬倫你個臭不要臉的老東西,你這是篡位,這是反叛!各地藩王紛紛起兵討伐,藉口都是進京勤王,實則個個都想趁機大撈一把。這些個人,都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個貞潔牌坊的一路貨色。其中,齊王司馬冏和河間王司馬顒響應最積極。不久,司馬倫兵敗自殺,晉惠帝復位,司馬冏進京當了大司馬,朝中大權又握在了他的手中。



這司馬冏也不是什麼好鳥,整個一土包子,彷彿這輩子沒見過女人一樣,搞得朝廷烏煙瘴氣,不像個樣子。河間王司馬顒看不下去了,他又舉兵討伐司馬冏。同時,窩在京城裡的司馬乂也心癢癢了,屌絲逆襲殺了司馬冏。

這下應該結束了吧?遠遠沒有。司馬顒繼續往死裡幹,越亂越好。司馬穎也坐不住了,手上有這麼多兵力,不乘機撈點油水豈不是傻逼麼?二話不說,進軍!攪屎棍司馬越也閃亮登場了,媽的,越亂越好!在他的策劃下,司馬穎幹掉了司馬乂。

後來,攪屎棍司馬越又陸續幹掉了司馬穎和司馬顒,獨攬朝中大權,取得了八王PK的最終勝利。八王之亂死了七個王,老百姓的死傷那就不計其數了。

結果

很多人都說,八王之亂以東海王司馬越的勝利而告終,可他真的勝利了嗎?

影響

八王之亂一次觸目驚心的王室內部大屠殺,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西晉亡國和五胡亂華。西晉亡國瞎子用屁眼都能看得到的結果,他們這麼鬧騰,國家不亡才怪!



北方少數民族乘著八王之亂的機會,紛紛起兵鬧事,爭奪地盤。西晉內部司馬家族的子孫忙著爭奪家產,哪管家裡來了小偷強盜?所以,匈奴、羯、鮮卑、氐、羌這五個少數民族相繼在北方建立了16個國家,史稱五胡十六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胡亂華。八王之亂過後,中原環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生靈塗炭,人民流離失所,屍橫遍野,那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就是這些個傻貨,為了爭奪皇權關起門來窩裡鬥,為五胡侵入中原提供了最便利的溫床。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我前面已經寫了兩篇關於“八王之亂”的文章,但還是有讀者不明白什麼是“八王之亂”,今天我給大家仔細梳理一遍。

在我看來,“八王之亂”這個概述其實並不準確。只是因為《晉書》將八個諸侯王合寫在一部列傳之中,所以後世才用“八王之亂”統稱那段混亂的日子。

在司馬衷當皇帝的十六年時間裡,西晉帝國共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楊駿執政。楊駿權力慾膨脹,使得西晉帝國陷入混亂之中。

這一階段以楚王司馬瑋的死亡為終結,歷時約一年。在此過程中,帝國上層的權力鬥爭相當激烈,楊氏和衛氏兩大豪門被滿門抄斬,汝南王和楚王被殺。

第二階段是賈后執政。賈后權力慾膨脹,使得西晉帝國再次陷入混亂之中。

這一階段沒有太著名的終結事件,歷時約九年。在此過程中,帝國上層的權力鬥爭相對緩和,帝國整體處於穩定之中。

第三階段是賈氏滅亡,諸王紛爭開始。

這一階段以太子司馬遹被廢開始,以東海王司馬越總攬朝政為終結,歷時約六年。在此過程中,先後有六個處於執政地位的實權人物死於非命,他們分別是:賈后、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和河間王司馬顒。

之所以說“八王之亂”這個概述不準確,是因為“八王之亂”不應該牽扯到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改稱“六王之亂”或許更妥當。

汝南王司馬亮一直安分守己,與帝國大亂有什麼關係呢?楚王司馬瑋的確發動了兵變,但在司馬瑋被處死之後,帝國又維持了約九年的穩定,與帝國大亂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按照史書的標準來定義“八王之亂”,就抹殺了賈后執政約九年的穩定期。這會給人一種錯覺:晉武帝司馬炎去世以後,帝國一直都處於混亂之中。

賈后有錯,我不會為她辯白。但是用這種方式抹殺她執政期間的功績,實在難以令我心服。這種寫史的態度,源於對外戚專權的偏見。

如果按照史書的標準來定義“八王之亂”,就會使原本清晰的歷史變成一筆糊塗賬,把西晉帝國的大亂歸咎於賈后。而之前楊駿的胡作非為被淡化,賈后與太子司馬遹博弈期間,諸侯王的推波助瀾被模糊。

客觀地評價賈后,應該說在她執政的前中期,執政效果是不錯的。如果不是後來跟太子爭權奪利,賈后的歷史形象應該是正面的。

賈后雖然最終殺了太子,但在我看來,賈后絕不是幕後真兇。她的確有貪戀權勢的缺陷,但賈后殺太子是在重壓之下崩潰,最終做出的拼命舉動。

幕後真兇是誰?趙王司馬倫!

賈后想謀殺太子,是因為太子得勢之後,賈后的權力會受到削弱。

趙王司馬倫想謀殺太子,原因也是類似的。太子司馬遹一直都有“剛強”、“聰明”的評價,這樣的人一旦成為皇帝,諸侯王的日子恐怕不會太好過。

太子性剛,知賈謐恃後之貴,不能假借之。——《晉書》·卷五十三·列傳第二十三

而趙王司馬倫的日子一定會更不好過,因為司馬倫一直是賈后一黨,一旦太子司馬遹擊敗賈后順利繼位,等待著司馬倫的是什麼呢?恐怕不容樂觀。

司馬倫此時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是撥亂反正,幫著太子收拾賈后,結局可能前途黯淡,但不一定會死;

第二種選擇是勇往直前,幫著賈后收拾太子,結局可能會很光明,但也可能會更慘。

第一種選擇需要大智慧和大勇氣,司馬倫明顯不具備這種素質,所以他做出了第二種選擇。

處於趙王的位置,做出第二種選擇並不需要太多的猶豫。身處高位的人早已習慣了四周遍佈阿諛奉承之聲,很容易忘記自己到底是什麼水平。

支持太子的呼聲響徹整個帝國,賈后越來越害怕。但司馬倫在這個時候一如既往地支持賈后,終於讓賈后在絕境中抓住了一根看似救命的稻草。

賈后殺了太子,司馬倫立刻出手為太子報仇。好算計!

倫、秀因勸謐等早害太子,以絕眾望。——《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客觀地評價汝南王司馬亮,應該說他沒有什麼雄才偉略,但他頂多就是佔據高位,卻沒有禍亂朝綱。而他遇到的對手,又是楚王司馬瑋那種利慾薰心的愣頭青。司馬亮一味地退讓,卻還是死於司馬瑋之手,在“八王之亂”的歷史中加上司馬亮的名字,對他不公平。

汝南王司馬亮或許沒什麼過人的才能,但他一直很理智。因為在面對利益紛爭時,他總是一退再退,從來沒有集中力量和誰硬頂。從這個角度來看,司馬亮應該也希望帝國保持穩定,不願意帝國因內亂陷入紛爭。

“我之忠心,可破示天下也,如何無道,枉殺不辜”是時大熱,兵人坐亮於車下,時人憐之,為之交扇。——《晉書》·卷五十九·列傳第二十九

西晉帝國之所以會亂成一鍋粥,主要原因就是有理智的實權派實在是太少了。他們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流血千里伏屍百萬,卻忘記了內亂之後的善後工作才是最大的難點。

楊駿敢排斥汝南王;楚王敢殺汝南王和衛瓘;賈后敢殺太子司馬遹;趙王敢廢皇帝……

他們要是能有汝南王司馬亮那種理智,西晉帝國又怎會這麼快就崩潰呢?


顧道驚城


八王之亂是西晉的一次大動亂,其原因複雜,人物繁多,線索雜亂。我大略說一下:

1、司馬亮之死

先說說八王之亂的原因。

問題是從晉武帝立司馬衷開始的,晉惠帝司馬衷是西晉第二個皇帝,有些弱智,這就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首先,傻皇帝繼位後,大權落到外戚楊駿手中。偏偏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是個厲害的角色,密召楚王司馬瑋等,發動政變,把楊氏外戚給幹掉了。

外戚倒臺後,德高望重的汝南王司馬亮掌權。楚王司馬瑋自恃平亂有功,與司馬亮對著幹。皇后賈南風見司馬瑋是個傻大愣,就弄了個假聖旨,讓司馬瑋把司馬亮給幹掉了。

2、司馬瑋之死

司馬瑋殺了司馬亮後,賈南風不承認有什麼聖旨,把司馬瑋抓了砍頭。自此,賈南風大權獨攬,為所欲為。由於太子司馬遹不是賈南風所生,賈南風設計陷害並殺死太子。太子之死,引發一場宮廷政變。

3、司馬倫之死

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推翻並毒死賈南風,盡誅後黨。司馬倫野心勃勃,索性取代傻皇帝司馬衷,自己登基稱帝。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起兵反司馬倫,推翻其統治,又擁立司馬衷復辟,司馬倫被賜死。

4、司馬冏之死

在推翻司馬倫戰爭中立下大功的司馬冏大權獨攬,與河間王司馬顒矛盾激化。司馬顒興兵討伐司馬冏,並鼓動京城內的長沙王司馬乂造反。在京城大混戰中,司馬乂擒殺司馬冏,這也是第四個死於非命的王。

5、司馬乂之死

八王之亂是一個接一個。司馬乂上臺後,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聯手進攻洛陽,卻久攻不下。眼看洛陽保衛戰勝利在即,洛陽城內的東海王司馬越突然反水,發動政變,把司馬乂逮捕。司馬顒的部將張方進城後,把司馬乂活活烤死。

6、司馬穎之死

司馬乂死後,司馬穎被立為“皇太弟”,皇位繼承人。曾經出賣司馬乂的東海王司馬越兩面三刀,突然發動政變,挾持皇帝發動對司馬穎的戰爭。隨著八王之亂的深入,戰爭從諸侯王的戰爭向全面內戰演變,手握兵權的地方大吏也捲入戰爭。幽州刺史王浚加入反司馬穎的行列,司馬越如虎添翼,司馬穎大敗,後來被擒殺。

7、司馬顒之死

司馬越向司馬顒開出和談條件,承諾可以“分陝為伯”,就是把關西交給他。為了與司馬越達成和平協議,司馬顒痛下殺手,幹掉自己手下悍將張方。豈料司馬越根本只是忽悠他而已,派大軍挺入關中。司馬顒一敗再敗,最後不得不投降,後來被司馬越派人掐死。

8、八王之亂的最後一王

八王之亂死了七個王,只有司馬越成為碩果僅存者。“八王之亂”,是晉國宗室爭權奪利的大混戰,參與混戰的諸侯王絕不止八個,而有數十人之多。所謂“八王”,只是列舉其中重要者八人而已,《晉書》將此八人合為一傳,故而史家稱之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非但是晉帝國興衰之轉折,亦是華夏族興衰之轉折。在晉朝廷大亂的同時,帝國周邊少數民族乘機興起。在司馬越結束諸王戰爭的同年(公元306年),氐人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史上所謂的“五胡亂華”拉開序幕,中國進入一個大動盪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