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老问题有新方法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4月7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在金融支持中小企业方面,提出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建立分类监管考核机制等五项措施。继2月14日就民营企业融资进行发文后,两办再次就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进行专门发文,反映出中央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高度重视。

中小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显而易见。首先是企业自身经营缺陷造成。不少企业资金投向不准,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超过资金承受能力,在信贷趋紧的情况下,资金断裂危局就暴露无遗,让商业银行深受其害,加剧了惧贷、惜贷心理。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老问题有新方法

其次是银行经营理念偏向诱发。对于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来说,大型企业背景强大、实力雄厚、抵质押物多、信用资质好,同时单笔贷款额度大、交易费用低,成为首选的业务对象。而小微企业既缺乏抵质押物、又缺乏政府隐性担保,经营可持续性差,风险高、交易费用高,且银行对其缺乏完善的风险定价机制,成为融资市场的“弱势群体”。

重国企、轻民企的信贷“门第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中小企业沦为“后娘”养的孩子。据统计,全国1400万家中小企业,只有约10%能从银行获得融资,且融资成本较高,其余90%进不了银行大门。且融资条件苛刻,信贷产品创新不够,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现有信用贷款评级要求,很难提供符合规定的抵押物种类或足额抵押物,加剧了中小企业贷款难。

另外,银行追求高利润,把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高收益项目上,对实体企业支持不够。此次扶持的对象不仅是小微和民营企业,而是“中小企业”(从文件内容看也涵盖了微型企业),覆盖面更广,更有利于激发实体经济的活力。最后政府扶持政策缺位加剧。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在执行降低税费和财政补贴等政策上力度不够,中小企业税负较重问题一直没得到根本解决。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老问题有新方法

显然,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该在“难点”“痛点”上“动脑筋”、“做文章”。此次出台的《意见》,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生产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创新发展能力不足等“难点”“痛点”,对去年以来各项惠及小微和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进行了总结和深化,从中办、国办的高度,要求各相关责任主体贯彻落实,意味着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的发展创新作为深化对内改革的重要内容,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在笔者看来,应综合施策,让《意见》落地生根。首先,建立行政与市场相结合的解困模式,并以行政推力为主,用强有力的行政之手来调引导金融信贷资源向小企业倾斜,让政策阳光雨露洒向小微企业。就是各级政府发挥行政权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激而其对小微企业信的积极性,提高小企业的可获得性,将小微企业融资难现象切实消除。

其次,严格按照中央政府要求落实财税全融各项优惠政策,中央政府成立管查小组,专门行使对各级地方政府落实中央关于中小企业财税全融政策的检查。建立破解小企业融资之困的政府信息交流平台,由银行机构、财税部门、价格部门等组成,消除零碎分散政策支持现状。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顽疾”,老问题有新方法

最后,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改革力度。主要是进一步降低中小创业板上市条件和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门槛。利用科创板开辟的上市新通道,为大批中小高科技企业提供直接上市融资机会;同时加大中小企业直接上市发债力度,降低发债门槛,建立有效的中小企业发债风险应对机制,以期真正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