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4月10日《新华日报》经济版头条报道

《“大山”和他的“多福山”》

讲述了邳州村民张可

把荒山变成了“多福山”的故事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3月20日,一场春雨浸润了干渴已久的苏鲁边界高亢山区。邳州市车辐山镇车前村村民张可松了一口气。被当地人昵称为“大山”的他喜不自禁道,春雨贵如油,今年多福山上的桃花定会竞相开放。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多福山原名章山,本来只是苏北高亢山区里一座普通的“童山”,即不生草木的山。百年来章山从未覆绿,甚至满目疮痍。张可指着一座外形奇特的建筑告诉记者:“这座看护房就是见证。”

只见它左低右高,最高处近三层楼,有明显的坡度。2009年之前,这种建筑在苏北山区非常普遍,被采石场用来储存商品石料,打开栅栏可自动装车。“靠山吃山,滥采山石破坏了环境,山体一天天变小。”数十年来,虽然当地多次对域内荒山进行绿化,但效果不理想,当地人感叹:“这就是座养不成的‘童山’,除了采石没啥用。”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大山”是张可服役时战友给起的绰号,因为他每次训练都第一个冲上山头。1999年,张可退伍回乡。认识到开山采石的危害,他极力劝说父亲张言春,带头关闭开采山石的机台,响应上级号召绿化荒山。张可和镇里20多名退役军人一起,带头上山开展绿化复垦。高亢山区,用水难、打井更难。镇里主动帮助他们在山上打出一眼深达117米的深水井,解决灌溉难题。“风险政府分担,为百姓创业添信心。”车辐山镇镇长李全利说。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张可在山上种下1万多棵树,包括榆树、枣树、核桃等很多品种,但数量最多、最花功夫也最见效益的是桃树。石头山栽种苗木难成活,但山体中钙磷钾等矿物质含量较高,特别是钾元素,能增加桃子甜度。张可10年试种近50种500多棵桃树,经过优选、嫁接,金霞油蟠、蜜倌儿等高甜度品种脱颖而出。

检测显示,蜜倌儿桃甜度出众,6月时含糖量达15%,而同期普通品种为13%,8月时甚至能达20%。2017年,一盒9颗装6两规格的桃子礼盒,定价160元,被抢购一空。去年10月,商品桃全部售完后,一位河南客户补货未果,只好拿走品相不佳但品质相同的次桃。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绿化复垦荒山投入大、风险高,让不少人望而却步。去年,4户村民共同投资,在多福山上增种200亩桃林,由张可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产品代销、“蜜倌儿”品牌使用权等服务,初步组成一家蜜桃种植合作社。政府、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共同发力,调动更多力量,解决投资难题。仅人工一项,200亩新园一年支出就需要8万元,加上树苗、地租、基础设施等费用,总计16万元,如今都可以由社员分担投资。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去年底,口袋鼓起来的村民决定把披上“新装”的章山改名为多福山。年前,蜜桃种植合作社又在位于镇东的望母山完成1580亩桃林基地建设。望母山山高坡陡,平整好的梯田上,闪着白光的双色地膜格外亮眼。“地膜能反光,把害虫驱赶到叶片正面,然后就跑不掉了,这是秘籍。”张可笑着说,2022年,望母山优质桃种植基地就能进入盛果期。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既是生态林又是经济林,车辐山镇现已完成植树造林5630亩,其中望母山、车前山、车辐山等荒山种植生态经济林4680亩,初步实现荒山“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容、生物链养殖和乡村旅游并举”的可持续发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