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一村民造出個“多福山”,被《新華日報》關注了!

4月10日《新華日報》經濟版頭條報道

《“大山”和他的“多福山”》

講述了邳州村民張可

把荒山變成了“多福山”的故事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3月20日,一場春雨浸潤了乾渴已久的蘇魯邊界高亢山區。邳州市車輻山鎮車前村村民張可鬆了一口氣。被當地人暱稱為“大山”的他喜不自禁道,春雨貴如油,今年多福山上的桃花定會競相開放。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多福山原名章山,本來只是蘇北高亢山區裡一座普通的“童山”,即不生草木的山。百年來章山從未覆綠,甚至滿目瘡痍。張可指著一座外形奇特的建築告訴記者:“這座看護房就是見證。”

只見它左低右高,最高處近三層樓,有明顯的坡度。2009年之前,這種建築在蘇北山區非常普遍,被採石場用來儲存商品石料,打開柵欄可自動裝車。“靠山吃山,濫採山石破壞了環境,山體一天天變小。”數十年來,雖然當地多次對域內荒山進行綠化,但效果不理想,當地人感嘆:“這就是座養不成的‘童山’,除了採石沒啥用。”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大山”是張可服役時戰友給起的綽號,因為他每次訓練都第一個衝上山頭。1999年,張可退伍回鄉。認識到開山採石的危害,他極力勸說父親張言春,帶頭關閉開採山石的機臺,響應上級號召綠化荒山。張可和鎮裡20多名退役軍人一起,帶頭上山開展綠化復墾。高亢山區,用水難、打井更難。鎮裡主動幫助他們在山上打出一眼深達117米的深水井,解決灌溉難題。“風險政府分擔,為百姓創業添信心。”車輻山鎮鎮長李全利說。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張可在山上種下1萬多棵樹,包括榆樹、棗樹、核桃等很多品種,但數量最多、最花功夫也最見效益的是桃樹。石頭山栽種苗木難成活,但山體中鈣磷鉀等礦物質含量較高,特別是鉀元素,能增加桃子甜度。張可10年試種近50種500多棵桃樹,經過優選、嫁接,金霞油蟠、蜜倌兒等高甜度品種脫穎而出。

檢測顯示,蜜倌兒桃甜度出眾,6月時含糖量達15%,而同期普通品種為13%,8月時甚至能達20%。2017年,一盒9顆裝6兩規格的桃子禮盒,定價160元,被搶購一空。去年10月,商品桃全部售完後,一位河南客戶補貨未果,只好拿走品相不佳但品質相同的次桃。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綠化復墾荒山投入大、風險高,讓不少人望而卻步。去年,4戶村民共同投資,在多福山上增種200畝桃林,由張可免費提供技術指導、產品代銷、“蜜倌兒”品牌使用權等服務,初步組成一家蜜桃種植合作社。政府、合作社、農戶三位一體,共同發力,調動更多力量,解決投資難題。僅人工一項,200畝新園一年支出就需要8萬元,加上樹苗、地租、基礎設施等費用,總計16萬元,如今都可以由社員分擔投資。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去年底,口袋鼓起來的村民決定把披上“新裝”的章山改名為多福山。年前,蜜桃種植合作社又在位於鎮東的望母山完成1580畝桃林基地建設。望母山山高坡陡,平整好的梯田上,閃著白光的雙色地膜格外亮眼。“地膜能反光,把害蟲驅趕到葉片正面,然後就跑不掉了,這是秘籍。”張可笑著說,2022年,望母山優質桃種植基地就能進入盛果期。

邳州一村民造出个“多福山”,被《新华日报》关注了!

既是生態林又是經濟林,車輻山鎮現已完成植樹造林5630畝,其中望母山、車前山、車輻山等荒山種植生態經濟林4680畝,初步實現荒山“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兼容、生物鏈養殖和鄉村旅遊並舉”的可持續發展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