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66万的奔驰没开出4S店就换发动机事件?

科教发达地区


这就是作为4S店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把有问题的车交给消费者然后告诉消费者按照三包来处理,看上去没有问题,其实闹大一点就是4S店涉嫌欺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消费者在付款买车时有一笔验车费用,你店家故意把有问题的车交给消费者这种行为连车都看不下去,就直接在店里把你们的行为给揭露了,这一点你们4S店是心知肚明的,否则不会第一反应是退车,第二反应是换车,然后再用15天时间告诉消费者走三包流程,你们真的很精明,但是消费者一旦拿起法律武器来我相信你们会原形毕露,首先追查这辆车子从出厂到店里这段时间的遭遇,告诉你们,我有好几种法子来告你们欺诈消费者。


要乃伊做特


讲真,我也算是读书人,工资不高,但是还是比较重视“脸面”的,平日里大声说话都觉得自己不注意礼节,这要是让我在大庭广众下“哭诉”,很难想象是什么事情会让我像“泼妇”一样,无所顾忌,而且哭诉完之后,我怎么去跟周边的人解释“我平日里不是这样子的”。

所以,我想这位研究生女士一定是被逼急了。

被什么事情逼急了呢?


原来她为了庆祝自己30岁的生日,花了66万买了辆奔驰(如果没有这件事,这应该算是长脸的事儿,毕竟不是谁都买得起66万的车,即使是先付20多万的首付)。

然而车还没有开出4S店漏油了,她给了5次,每次3天时间等待4S店给个说法,然而她的“心慈手软”没有换来4S店的重视,反而从换车,退款变成了换发动机,估计这一般人也接受不了。(4S店估计在这段时间做了很多其他工作,显然已经有持无恐的去应对该女士了)。


看到这里,我突然很同情这位女士,如果一开始就如泼妇一样,不会出现后续的事情了,4S店“欺软怕硬”的嘴脸在这件事里暴漏无疑。

真是“兔子逼急了还咬人”,难道堂堂4S店不懂这个道理吗?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短视变成了负面新闻。


真担心,广大网友热衷买此款66万漏油的车打爆西安利之星4S店的电话,毕竟世上还是好人多。


秘语相传


如何看待66万的进口奔驰还没开出4S店就需要更换发动机事件?

事件起因是3月22号西安一女研究生上4S店,花费66万购买一辆CLS300奔驰轿车,刚提车就仪表盘就显示需要加注1L发动机油,所引发的一系列从退款,到换车再至只更换发动机的处理变化。

至有理说不清的女研究生爬上引擎盖上通过‘撒泼’来为自己维权的事件,而事后4S店发已经和当事人友好和解的不实声明。

有关注这次的漏油事件的人都知道,这件事至今还没能给个确切且让这位车主满意的答复。

对CLS系列的车甚至奔驰这个品牌都有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看了事情经过,都知道,车辆开出不到5分钟,就发现漏油,说实话,还好在这么短的时间发现,要不还真怕4S不认账。但是尽管发现的快,而销售给车主的答复却是,车里没油,开回来加油就可以。

想问这个销售,是谁给你的经验还是谁传授你这一点知识?漏油是没油吗?新车就出了这么严重的问题,明显是在提车前没有全车检查好,在第一次发现问题的时候就车主应该坚决换车的,至少换我就没那么好说话。



再后面2次都是被销售用拖延法给硬生生的拖了半个月之久都还没解决问题。车主是研究生,是个文化人。我们看到她后来接受采访,说自己不敢去看曝光的视频,觉得很丢人。


其实真正的受害者是她本身,可是她还说出来那些话,可见她不是个胡搅蛮缠不讲理的人,真的是被4s店拖到忍无可忍才会这样的。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坚决捍卫我们的自身权益,然而这件事明显看出西安利之星这家4s店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很敷衍,不尊重。无论问题大小,何况发动机是整车的命脉所在,怎么可以这么忽视对待?

虽然不能盲目的就否定了这一品牌的车辆,可这位销售人员和这家店的态度还是给奔驰品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已经不是说单单赔一辆车,或者说是赔付这几十万就可以挽回广大车主的信心了。

一个品牌无论主导的路线是高端还是低端,都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位消费者,每一辆汽车,才能让这个品牌走得长久,赢得口碑!

以上是我的一点看法,觉得说得好的,请给个赞鼓励一下哦。关注我:瞎哥说,有问题随时私信我


瞎哥说


陕西西安这个事件近一两天火爆全网,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一名研究生学历的女子坐在店内一辆红色奔驰车机盖上哭诉,半个月前刚刚花了66万(分期)买的奔驰新车,还没开出4S店大门口,发动机就漏油了,自此之后新车就再也没出过店,应4S店要求,该女子总共给了5次三天共计15天给出解决方案,而4S店从最初的退款,到后来的换车,再到赔偿,直至最后的只换发动机,还说这是国家三包规定。另外,女子哭诉到“大哥,这个车我没开出门啊,发动机漏油,你跟我讲三包,给我免费换发动机,你觉得合适吗?”“这件事情让我觉得自己几十年的教育经历得到了奇耻大辱”。

该女子自始至终有理有据,虽然情绪激动,但有谈吐有素质,讲话逻辑清晰。截至目前,有关新闻媒体连续致电当时4S店西安奔驰利之星和奔驰中国,涉事4S店已经不再接电话,而奔驰中国表示,该经销商已经于当事人私下达成和解协议,且当事女子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奔驰中国还例行地表达了歉意。

实话说,毛病都是惯出来的,如果法律严格,惩戒措施严厉,给一百个胆子奔驰或者旗下经销商也不敢这么干,这方面发达国家是范例,这个事件已经是明显的故意为之,典型的有恃无恐,15天协商期内的种种反悔行为证明了经销商就是在“耍人玩”,一步步降低该女车主的底线,直至符合经销商的利益诉求,说的难听点,简直无耻。

摆事实讲道理就被欺负被套路,非得撒泼耍横把事情闹大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打投诉电话打不通,网络闹大了工商介入,这是正常的事情走向吗?还有,各大知名车企的全球车型,与原型车或国外版本相比,中国国产车型偷工减料和减配行为猖獗,这是谁的错?奉劝各位,以后万一不幸碰到此类事件,合理诉求协商不成的话,除了把事情闹大,还要诉诸法律,让不良商家不但名誉受损,而且要付出沉重代价。


车坛速递


这个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产品质量问题,所以我们的质监部门,消协应该介入了,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等到老百姓都骂你们吗?

我觉得这个奔驰4S店估计是干到头了,他们的无耻行为,不光没有朋友,谁还敢去他们家买车,更主要是把奔驰品牌也坑了,这是有关部门不管,但奔驰不能不顾的问题,所以接下来可想而知。

奔驰4S店撒谎,更是一个问题,明明问题没有解决,他们欺骗媒体,这是非常愚蠢弱的行为。

女车主否认与西安利之星达成协议,说:“本人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奔驰官方或者4S店官方给我相对官方一点的回复,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并没有解决。”

至此,西安利之星工作人员“一定会和客户在满意度和产品质量方面达成一致”的说法被彻底推翻。

这个事件是标志性的,两个价值,第一,知识分子要想打败流氓,必须要比流氓还流氓。第二,你要是不草他妈,他就不管你叫爹。


韩东言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中国一点都不奇怪,如果我是4S店,我也这么做!没错,给您的新车是存在重大的质量瑕疵,作为消费者你又能怎么样呢?其实协商的过程就是在试探消费者的底线和能量。大不了你去法院告我,诉讼的时候你敢提退一赔三吗?你知道如果你败诉的成本吗?诉讼费好歹十几二十万!最坏的结果不过是换车或者退钱,可这些本来就是我4S店应该做的。但是你消费者耗得起吗?老子是4S店,要解决问题得看我的心情,反正整个过程都是我的工作时间之内,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你得请假一趟一趟的来,直到你身心俱疲,自认倒霉!

那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发酵为这件事带来了转折。此时,原本缺席的相关部门介入了,开始刷存在感了。一件普通的消费纠纷,需要不普通的方式来解决。事后该来的都来了,我能骂街吗?

这事儿如果发生在美国,德国这些国家,一定是另外一种景象:消费者坐在家里,4S店会主动上门,跪在门口寻求解决方案,直到消费者满意,你们信吗?

说白了,一是4S店违法成本低廉,二是没有人为消费者撑腰。我觉得这也是目前我们的大环境使然。好在正义虽然迟到了,但它并未缺席。完善法律法规,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啊!


歲月V靜好


能把一个要脸的人逼成一个自己说自己都不要脸的人……可想而知!这种无奈、无助到了什么程度。

但是,静下来!我们想一想,一辆汽车有问题本无可厚非,但是,人家可连你家店门都没开出去,就把一个高档的、昂贵的新车开成了二手车、问题车、大修车。她要不疯,那才是怪事。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企业高高在上,甚至可以凌驾于广大消费者之上而不可一视!

我就这样,你能咋地。

一个题外话:在这个世界上,崇洋媚外在一个国家几乎浸润于骨子里的非中国莫属!

人民认为国外的都是好的,不好也不能说不好。就连那些专家、主管部门碰到出了问题的外国产品也不禁心虚。难免要问一句:人家会有问题吗?怎么会,不可能吧!

问题摆在那?应该说话的都悄无声息。

让一个消费者把自己尊严扔开玩"不要脸"。用中国仅存的老办法解决问题!至少,这个奏效!否则,她还能怎么办呢?


天下150150585


首先…你既然买德国车,有三点你必须要受得了,漏油,烧机油,啃胎。如果这三点你受不了,那么你买德国车就要慎重了。

奔驰这个品牌真的很屌,和丰田并称加价狂魔。

奔驰的故障率真的很迷幻,比如发动机,glc的爆缸门,炸的那是让多少车主懵逼,但是其他系列又没有问题,又比如s的变速箱,更是坑了多少车主,一个变速箱10万块,伤不起,但是它的空气悬挂又是bba中质量最好的,也是最舒适的…所以奔驰的故障率真的很迷幻。

德国车的主要问题其实跟他这个名族有很大关系,太认真了,这是好又是坏…基本上跟日本人一样的问题,太轴。

还是那句话,漏油,烧机油,啃胎这三个问题bba是必定有的,基本可以这么理解,他们在设计的时候如果遵守某种设定,就会必然出现这种问题。

漏油分装配油,这种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种是真漏,德系普遍压榨马力发动机高温下油封就会损坏,这是正常的,德国人在设计的时候比如变速箱设计可以承受350牛的扭矩,那么他们在调教的时候基本都是调教成348左右,基本上不留余量的,他们认为我设计是多少你就能承受多少,理论和实际真的有差别的,所以问题就来了,漏油……

烧机油这个问题更是玄幻,你可以去看bba的说明书,里面明确有说明,肯定会烧机油,至于多少的量算合理,bba加保时捷的所有说明书里面基本上都是1000km烧0.8升机油都是合理的……所以说明书里面已经说明了哦,为啥说玄幻呢,保时捷对于烧机油是这么解释的,保时捷发动机内部是网状结构,那么在运行时是必然会烧机油的,这种做法是可以有效保护发动机的,而日产对于其明星发动机日产VQ系列发动机里面,曾经特别提到过,VQ发动机内部是镜面结构,极度光滑,能降低阻力,保护发动机…这就尴尬了,两种对立的说法,真的很玄幻。

至于啃胎吗,这就很好理解了,德系追求运动品质,轮胎都设定了外倾角,啃胎就是必然的了,没啥说法了。

所以总结下,漏油,烧机油,啃胎,买德系车必做功课,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三个问题,那么,我建议你还是老老实实丰田吧。

Ps:科普下,为啥丰田质量好,因为丰田基本上所有的配件都是自己生产,注意是自己生产,即使配件工厂不叫丰田,基本上也是丰田控股或者入股的……


Playstation1


这件事最近的确霸头条了!

一个女研究生贷款66万买了辆奔驰,车还没有开出门就已经出现发动机漏油现象,于是,车扔在4s,和4s几番交涉,4s的意见由退款、换车、到免费更换发动机按照三包政策执行。从用户角度来说,新车还没有开出门就已经出现漏油问题,当然应该换新的。从4s店角度来说,这么处理的结果就是新车变成了二手车,4s店会承受不小的损失。如果有想看完整视频的可以私信我!

关键点一:“按照汽车售后三包执行”是否合法

从完成交款手续到4s店开具发票最后到车钥匙交到用户手中,这台汽车就已经将所有权进行了转移,汽车就已经属于用户了,那么从法律角度,汽车在用户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将按照售后三包流程处理,也就是说,4S店最终的意见就是给免费更换发动机,因此,从整个处理流程来说是合法的,4S店给出这样的处理意见和处理办法,也是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的。当然合法,不等于合理。


关键点二:汽车交车以前所必须要进行的PDI检测形同虚设

一般来说汽车销售以前必须要进行完整的PDI检测,从汽车的三大件到外观,内饰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检验,这个检查程序是由4s店组织工程师来进行,按照常理来说,如果4s店真正踏踏实实彻彻底底认认真真的进行标准检测,发动机漏油这么大的故障不可能检测不出来。现实中实际上也的确有很多4s店在PDI检测认为就是走走程序做做样子,最后,交由用户签字确认。


那么作为这位车主来说,完全可以以4S店没有认真执行PDI检测程序为理由,告4s店涉嫌欺诈。即使构不成欺诈。4s店在实际的,交车流程过程中是存在瑕疵的。那么用户就有权要求全款退车。

很多用户在购车时,不仔细看4s店交给用户的PDI清单,没有看到底检查了哪些程序,就盲目的进行签字,这是非常非常不正确的。强烈建议各位车友在购车时要多留一个心眼,毕竟最后出现问题,走法律程序实在是太麻烦。

最新消息是这位车主已经和奔驰4s店达成和解,据说已经全款退车了(刚刚得到消息,原来是4s撒谎),之所以能够全款退车,第一是舆论的压力,第二是4s店也肯定知道到自己的PDI检测问题是有问题的。

最后,无商不奸,不要把自己的利益寄托在商家的良心上。


众口说车


昨天,这个4S店还对外宣称,车子的事已经与女车主协调解决了。但在今天的媒体采访当中,女车主明确表示,并没有得到奔驰方的回应,此事并未解决。

任尔网络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这就是4S店的态度。你不是闹了嘛,不是也上热搜了嘛,不是成了网络热点了嘛,不好使,我还是不给解决,爱咋咋地。我实在佩服这个店的强大和自信,不知道它们靠的山是珠穆朗玛峰,还是一贯的牛气惯了,不屑于低头认错。

看着女车主的哭诉,我们都替她气愤,人家前前后后给了你们5次机会,你说3天就3天,你说拖几天就几天,你把球踢给厂家不管事儿,厂家再把球回传给你们,你们打的一手好太极,可哭了买车的女车主,人家花66万元买的不是车,是一肚子的气。

关于这个事件,已经成了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想当地的某些部门就不能再充耳不闻了,这种如此明显的欺客行为,必须给消费者一个说法。退一步讲,如果你们当初能够出一份力,也不至于闹到今天这个地步。

4月13日,今天是女车主的生日,首先祝她生日快乐吧。但不管快不快乐,我们都会坚定的支持你,为你自己,也为我们每一个消费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