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張衡大家肯定都熟悉,小學課本里有一篇課文《數星星的孩子》那個孩子就是張衡。大家都知道他是天文學家,發明了地動儀。除了這,大家還了解什麼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說一下,作為天文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的張衡,為大家全面的介紹一下,這位我們從小學就熟悉的陌生人。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張衡,字平子。出生於漢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9年)他出生的時候,正值他們家家道中落的時候。他的祖父張堪是東漢初年的大名士,因為受他爺爺的影響,張衡從小就立下志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最終能夠名垂史冊的人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於是張衡從少年時代起,便開始出外遊學,積累知識。《後漢書·張衡傳》記載:“衡少,善著文,遊於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三輔即京兆尹,左馮翊和右扶風。

這三個地方是當時漢代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長安的直轄地區。山川秀麗,名勝古蹟非常多。他攬盡這裡的山河之後,變成石像東都洛陽進發,途經驪山時曾寫過一篇《溫泉賦》初步顯示了張衡的文學才華。洛陽是當時的都城,它的繁華不亞於長安。許多著名的大學問家,大文學家都集中在洛陽。張衡在洛陽住了五六年,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達到了博古通今的地步。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學而優則仕。”23歲的張恆開始踏上了為官生涯,擔任南陽太守鮑德的主薄。張恆本來不想當官,在他擔任這個小官職之前,朝廷多次要求他出來做官,他這次之所以出任南陽的這個小官主要是敬重南陽太守鮑德的為人,同時也是為了解決自己生活的經濟來源。畢竟他也是凡人,也得吃飯。在他擔任南陽主薄的這八九年間,他一方面協助報得處理一些基本的事務,一方面專心文學創作,這一時期他曾經寫過著名的《同聲賦》又名《同聲歌》這是一首五言詩。代表了張衡這一時期最高的文學成就。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然而真正使他聲名大噪的,這是稍微往後創作的《二京賦》。《後漢書·張衡傳》說:“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也就是說,當時東漢社會雖然安定繁榮,但是一些人只知道吃喝玩樂已經出現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危機。張恆做這篇文章是想提醒統治者,是為表現了一個文學家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而且這篇文章風格典雅,顯示了張衡在文學上卓越的才華。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經典。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張衡由此才名大著。漢順帝曾經請他入朝為官。但是由於宦官的排比和他本身性格的剛直,使得沒有多久,他便出了京城。皇帝實在是不捨得讓他歸隱田園,於是讓他到河間任河間相,面對政治的腐敗張衡寫了《四愁詩》和《歸田賦》來抒發自己的憂憤和不平。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四愁詩》是一篇著名的懷人愁思而抒發的傷時憂世之情的作品——我所思兮在太山。

欲往從之梁父艱,側身東望涕沾翰。

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

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

這首詩採用民歌重章疊句的手法反覆詠歎,具有濃烈的抒情性,通篇出彩華麗,感情真摯動人,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篇在形式和內容上都比較完備的七言詩,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歸田賦》是張衡晚年的作品,這是一篇著名的抒情小賦,賦中抒寫了作者不滿現實的黑暗,厭倦官場生活,決心歸隱田園的心情,它篇幅短小清新秀雅。標誌著我國漢賦莊嚴宏麗的漢大賦轉向了抒情小賦。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歸田賦》內容多寫歸隱田園的樂趣與官場的黑暗,影響了後來陶淵明

熟悉的陌生人——科學家張衡的文學道路。

的田園詩。並受蘇東坡元好問的深切喜愛,在中國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這篇辭賦寫完不足一年,公元138年,時年62歲的張恆溘然長逝。

參考資料《文史探微》《後漢書》《中國文學史·先秦兩漢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