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生命詮釋忠誠

他们用生命诠释忠诚

他们用生命诠释忠诚

也許很多人還不知道,今天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前身,是當年一個叫作“中央監察委員會”的機構。

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選舉產生了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這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紀律檢查機構,具有重大的開創性意義,影響極其深遠。

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由委員7人、候補委員3人組成,他們分別是:王荷波、楊匏安、許白昊、張佐臣、蔡以忱、劉峻山、周振聲、楊培生(又名楊培森)、蕭石月、阮嘯仙。王荷波任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楊匏安任副主席。這10名中央監察委員會成員,在短短8年間先後有8人英勇犧牲,1人失蹤,只有1人見證了新中國的成立與發展。

“八烈士”用生命踐行了自己忠誠的革命信仰,犧牲時大多是三四十歲,正值英年。他們的人生,在革命洪流中如電光火石閃過,來不及在歷史教科書中留下濃墨重彩的記錄。他們的故事,大多零散記載於各地的檔案館裡,留存於一些知情人的心中,極少見諸系統記載。但他們的價值意義,越到今天越顯珍貴。

2017年6月29日,《長江日報》推出《追尋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八烈士”精神》系列報道,以10個版面及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集中呈現了“八烈士”對黨忠誠、為信仰犧牲的革命事蹟,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生命詮釋忠誠——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犧牲者尋訪》即為該報道的精彩結集。

捧讀此書,彷彿時光又倒轉回血與火的年代,“八烈士”彷彿穿越90多年的歷史煙雲,微笑著向我們走來,娓娓詮釋著“忠誠”二字——

為信仰而死,死而無憾

在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附近,坐落著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全體成員的雕像。站在中間、個子高挑、著長衫蓄鬍須的,就是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

1922年6月,王荷波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隨後的革命生涯中,他組織領導了一系列聲勢浩大的工人運動,取得了一次次勝利。在擔任工會會長期間,他遵守章程、嚴於律己,深受工人兄弟的崇敬與愛戴。在他40歲生日那天,獲得工友“品重柱石”贈匾。

1927年10月18日,由於叛徒出賣,王荷波被捕入獄,無論敵人怎樣嚴刑拷打,對黨的機密始終沒有透露半個字。11月11日夜,敵人殘忍地將他秘密殺害於北京安定門外,並拋屍荒野。

1949年,北京剛解放不久,有關部門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經過艱辛查詢,終於找到了王荷波的遺骨。1949年12月,周恩來總理親自主祭,將王荷波的遺骨移葬八寶山革命公墓。

他们用生命诠释忠诚

“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

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副主席楊匏安,作為我國最早系統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先驅之一,與李大釗並稱“南楊北李”。

1921年春,楊匏安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楊匏安受中共中央委派參加了國民黨的改組工作,此後3年間任國民黨中央第二屆執行委員、中央組織部秘書及代部長。他憑藉這種特殊的身份,大力發展中共組織、開展工農運動。當時他的月薪有300多塊大洋,足以用來買田置地。但他卻把每月薪金中的絕大部分都交給了黨作為活動經費,只留下極少一部分作為家用,以致家裡日子過得清貧、困頓,家人必須外出辛苦做工來貼補家用。

1931年7月25日凌晨,國民黨偵探衝進楊家小閣樓,把正患肺病臥床的楊匏安抓走。在獄中,楊匏安面對國民黨高官厚祿的引誘不為所動。蔣介石親自出馬勸降,他竟摔了電話。敵人以死威脅,他斬釘截鐵地回答:“我從參加革命起,早就置生死於度外,死可以,變節不行!”

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楊匏安被敵人秘密槍殺在淞滬警備司令部內的荒地上。臨刑前,他寫下了一首千古不朽的“就義詩”——《死前一夕作示獄友》,充分表現出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的崇高革命氣節:

“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

殘生無可戀,大敵正當前。

知止窮張儉,遲行笑褚淵。

從茲分手別,對視莫潸然。”

高唱《國際歌》走向刑場

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楊培生,本是富家子弟,他完全可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卻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6月,楊培生加入中國共產黨。為支持革命鬥爭,他賣掉了老家僅有的幾畝田產,所得收入用於幫助黨組織籌購武器。

1927年6月下旬,中共江蘇省委成立,楊培生擔任省委執行委員。不久,省委即遭到破壞。6月29日,楊培生在上海總工會秘密會址開會,事前安排妻子在弄堂裡望風。突然,熟悉地形的叛徒帶領一群警探迅速包圍了會址,搶在妻子報信之前衝進房間,逮捕了楊培生等人。

1927年7月1日,楊培生在受盡嚴刑折磨後,從牢房神色自若地走向刑場。一路上,他高唱著《國際歌》,令同胞動容,讓劊子手驚慌失措……

首屆中央監察委員會其他成員的事蹟也是感天動地,可歌可泣!阮嘯仙在中共上海機關遭到敵人破壞、與黨組織失去聯繫後貧病交加,他堅守初心,不言放棄,終於在第二年和黨中央再度取得聯繫。他常對同志們說的一句話就是:“哪怕是最困難時候,仍要與黨保持一致。”1935年年初,阮嘯仙領導的贛南省委機關部隊被敵人包圍,他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張佐臣被捕後寧死不屈,曾對難友說,“如果你們能出去,請帶一信給我的妻子,她在蘇聯,叫她不要難受,再嫁一個好人”。1927年7月1日,他在上海龍華監獄慷慨就義,年僅21歲。

蕭石月早在7歲的時候,就立下“等我長大了,我也打天下,讓窮苦百姓翻身做主”的鴻鵠之志。1927年5月28日,在他當選中央監察委員會候補委員僅19天后,犧牲在湖南藍田的一次戰鬥中。

許白昊曾兩度入獄,嚴刑逼供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意志和信仰。作為省總工會財政部長,他掌管著大筆經費,國共合作破裂後,社會謠傳他捲款潛逃。其實,他早已將7萬餘元的現金和存摺,連同往來賬目,一併交給了接手的同志。1928年6月6日,在上海壯烈犧牲。

蔡以忱曾臨危受命去安源,參與制定秋收起義行動計劃,率部轉戰湘西。1928年10月25日,在湖南澧縣組織武裝暴動時被捕,就義前賦絕筆詩一首:“申鳴大義臣,仗劍掃煙塵;橫刀眉梢笑,忠貞掩崑崙。”

“八烈士”秉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對黨的無限忠誠,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為黨的事業奮鬥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