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荒”时代来临!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代猪成趋势!

随着非洲猪瘟、环保的继续,各地生猪存栏量逐步降低,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同比降低20%,将对肉食品市场带来很大的供应紧缺。另一方面,肉鸡面临几年来最好的行情,国鸡产能得到恢复和增长,而法国祖代鸡协议的签订,让白羽肉鸡将迎来产能恢复的曙光。计算发现,要补充失去的1000万吨猪肉的空缺,至少需要90亿只肉鸡。那么,鸡肉能否取代猪肉呢?

能繁母猪降幅20%,填补缺口需要90亿只肉鸡

近期,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和全国畜牧总站在多个省市进行了生猪产能及产销形势变化相关调研。据悉,部分监测点能繁母猪降幅超过了80%。能繁母猪的非理性淘汰的趋势仍在生猪养殖企业中持续,养户“不敢养”“不能养”等问题突出。

调研企业表示,当前存量仔猪可提供的上市肥猪仅能支撑到今年5、6月份,后期生猪养殖企业可能面临可供出栏肥猪短缺,造成屠宰企业猪源紧张的局面。

据农业农村部生猪生产监测数据显示,1月末河南省能繁母猪存栏 同比减少26%,广东省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6%,江苏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8.3%,吉林省定点监测村当前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23%,定点监测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38%。

肉荒”时代来临!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代猪成趋势!

猪肉菜式非常丰富

能繁母猪降幅20%,不考虑MSY大幅提升的可能,会有1.4亿头商品猪的缺额。以一只猪净产猪肉150斤计算,猪肉缺口达到1050万吨!这部分未来将形成巨大的消费缺口。短期内,在非洲猪瘟疫苗上市之前,生猪市场的恢复将难以预见,猪肉价格将有可能上涨。

如果这部分缺口由肉鸡来补充,以一只鸡全净膛重2斤-2.3计算,需要的肉鸡数量超过90亿只。落在了白羽肉鸡和国鸡的身上,将如何填补?

肉荒”时代来临!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代猪成趋势!

肉鸡产能有限 突破口在哪里?

据统计,2018年,白羽肉鸡祖代进口引种量(新西兰、波兰)约65万套,国内(益生)繁育约23万套,国内祖代鸡更新量升至约89万套。由于美国难恢复引种,种源或依旧以新西兰、波兰、国内繁育、法国为主,引种数量或有所提高。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17年白羽肉鸡祖代存栏79.4万套,由于强制换羽的消除、垂直疾病、环保的影响,2018年父母代数量有所减少。预计2019年大部分时间父母代存栏仍将处于低位,2019年雏鸡供应仍然偏少,种鸡效益较好。传导至商品代白羽肉鸡及鸡肉供给量收缩,鸡肉供求紧平衡,鸡肉价格较好,预计全年肉鸡出栏低于40亿羽。

但2018年祖代引种的增加,今年下半年后父母代的供应将显著提升。依照2015年祖代存栏95亿只,2016年父母代3113万套,商品代出栏43亿只推算。2020年,白羽肉鸡商品代的出栏维持在42亿只可能性较大,比较稳定。

肉荒”时代来临!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代猪成趋势!

另一方面,自2017年8月以来,国鸡行情基本维持比较好的态势,父母代存栏数量稳步增长。据新禽况调研,2018年国鸡父母代存栏或可达到3900万套,年出栏肉鸡38亿羽。

2019年行情较为稳定,但因环保压力,沿海省份产能减少明显,产业转内陆转移。两相平衡之下,目前国鸡父母代数量大致稳定,商品代年出栏数量或维持在38-40亿只。但也有行业人士表示,如果算上各地的潜在产能释放的话,国鸡年出栏50亿只也不是难题,难题是如何卖出去。

“猪肉降价空间小这一特点虽然无法改变,但可以通过价格相对较低的肉类来替代它,鸡肉是最好的选择!”王济民博士这样表示。

► 王济民博士的观点同样得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的认同,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鸡肉因为具备三大优势,所以可以成为替代猪肉的最佳选择:

► 首先,鸡肉有价格优势。市场中,猪肉目前每公斤的价格在25元左右,牛肉、羊肉每公斤在40至60元上下,与之相比,每公斤16元左右的鸡肉优势明显,以此推算,吃一斤猪肉相当于能吃一斤半到两斤鸡肉,显然,在“肉吃不起”和CPI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吃鸡肉不仅能让国人碗里肉类的总量得以保持,还能省钱,更重要的是,纵观几十年的鸡肉价格走势,其从未超过猪肉和牛羊肉并能稳定在一定区间;

► 其次,鸡肉有结构优势。从国际肉类消费趋势看,鸡肉是唯一一个能超过猪肉的肉类,以发达国家为例,美国鸡肉消费占肉类的42%,人均消费量46千克以上,日本人均年消费鸡肉为40千克以上,占肉类消费的47%,而中国居民人均年鸡肉消费量为10千克,只占肉类总消费量的21%;

► 最后,肉鸡养殖具有周期短、数量大的规模优势。与猪、牛、羊生产周期半年至一年不同的是,白羽肉鸡的生产周期在42天左右,其周期短、成本低而可控,而肉鸡养殖也是目前现代化、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其能便捷快速地为国人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所以,无论是价格,还是持续供应,鸡肉都是猪肉的最佳替代品。

少吃猪肉、改吃鸡肉是国际性大趋势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

肉荒”时代来临!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代猪成趋势!

► 少吃猪肉、改吃鸡肉也是国际性的大趋势。李景辉总裁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是仅次于美国、巴西、法国、荷兰的第五大肉鸡出口国,目前,我国的鸡肉产量为每年1300至1500万吨,但我国的消费却停留在发达国家60年代的水平。事实上,目前美国人均鸡肉消费量已远远超过了牛肉和猪肉。

► 增加白肉消费减少红肉消费,改变肉类消费结构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消费趋势。李景辉总裁介绍,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不仅美国的肉类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经济发达的日本和肉鸡产业发达的巴西,国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61年至2009年期间,日本的人均禽肉消费由1千克/年增加到18千克/年。同期,巴西的人均鸡肉消费由2千克/年增加到41千克/年。在美国、日本和巴西,鸡肉已成为当地居民肉类消费的当家品种。

► “目前我国的人均禽肉消费量只占肉类消费总量的20%左右,相当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水平,这种情况下,多吃鸡肉,一方面能抑制CPI快速上涨,更重要的是,顺应国际肉类消费趋势,让国人更强壮!”王济民博士这样表示。

节地节粮、低碳健康 “一高三低”的鸡肉应换下猪肉

肉荒”时代来临!需90亿只肉鸡产能爆发?鸡代猪成趋势!

► 吃鸡肉拉低CPI只是改变膳食结构、推进鸡肉消费的诸多好处之一,而鸡肉的节地节粮、低碳环保、营养健康则已经在中国学界形成了共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畜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玉满告诉记者,养殖及消费白羽肉鸡首先能节地节粮,我国要确保18亿亩耕地面积“红线”和16亿亩粮食播种面积“底线”,同时也要发展畜牧业,获得优质的动物蛋白,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是走“节粮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 加快发展肉鸡产业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因为肉鸡的饲料转化效率明显高于生猪。在我国目前科技水平下,肉鸡的料肉比为1.8:1,而生猪的料肉比为3.0:1。换言之,同样生产1千克肉,肉鸡比生猪可节省37%的粮食。2009年我国猪肉产量为4890万吨,如果其中的30%转变为生产鸡肉,就可节省粮食540万吨。如果把节约下来的粮食折算成耕地,按我国目前玉米的单产水平每亩350千克计算,可节约耕地1500多万亩。

► 其次,以白羽肉鸡为主的养鸡业还是低碳产业,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AFO)的一项报告,畜牧业是导致全球变暖的最大元凶,畜牧业造成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8%,超过全球交通运输的排放,全球9%的二氧化碳、37%的甲烷、65%的一氧化二氮都是由畜牧业造成的。

据国外碳足迹专家研究,在集约化动物饲养体系中,按照生产每千克肉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计算,生产1千克牛肉产生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为14.8千克,生产1千克猪肉为3.8千克,而生产1千克鸡肉只有1.1千克。同样地,如果将目前我国猪肉产量的30%转变为鸡肉生产,那么,每年可降低近4000万吨的二氧化碳当量。此外,肉鸡产业还能提供大量优质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使用,为发展有机农业提供必要条件,进而形成资源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体系。

► 再次,与猪肉、牛羊肉等红肉相比,作为白肉的鸡肉还有这有效改善国民健康状况的作用。肥胖被公认为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甚至是某些癌症都与肥胖有关。有报告称,目前我国的肥胖人口规模已高达3.25亿。人类肥胖与不科学的肉类消费结构密切相关。我国城乡居民目前的肉类消费结构大体上是猪肉占64%、禽肉占21%、牛羊肉及其他占15%。

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提高鸡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可有效降低肥胖的发生。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同猪肉和牛羊肉类相比,鸡肉具有“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热能低和胆固醇低。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牛肉为20%,猪肉为18-20%;鸡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1%,牛肉为5%,猪肉可高达30%;每100克鸡胸肉的热能为90千卡,牛肉为205千卡,猪肉为290千卡;每100克鸡胸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只有82毫克,牛肉为104毫克,猪肉为100毫克。此外,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24.7%,因此,更有益于人类健康。

► “一系列数据表明,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鸡肉消费都在呈现强势增长,并成为主流,为了健康国人也应该改变固有的肉食结构,将碗里的部分猪肉换成鸡肉!”中国白羽肉鸡联盟总裁李景辉这样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的图片,以及部分素材来源网络,仅供用户浏览。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纠纷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