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清徐县”概况

清徐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西北部。总面积60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清徐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西陡向东缓展布,依次分为中低山区、山前洪积扇、倾斜平原和冲击平原,山区和平川分别约占总面积的1/3和2/3;没有明显的丘陵区;土壤分为山地褐土、草甸土两个类型。境内海拔差异较大,山区800米以上,北部最高点庙前山高达1841米,平原780米以下,南部最低点汾河出境口常丰一带仅753米,相对高差1088米。

气候特征

清徐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为2577.5小时,日照率达58%;无霜期183天;年平均气温随地势而有差异,平川为9.6℃~10.2℃,边山为10.4℃~10.6℃,山区为3.8℃~9.1℃;年均降水量为462毫米。

据2017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54676人,其中:城镇121603人,乡村233073人,男性181123人,女性173553人,性别比为104.36。城镇化率为34.29%,比上年提高0.7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3625人,人口出生率10.24‰,死亡率6.03‰,自然增长率为4.21‰。

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4.4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81亿元,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长4.2%;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7.5%;住宿餐饮业增加值3.6亿元,同比增长13%;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1.1%;房地产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3.5%;其他服务业增加值8.6亿元,同比下降2.8%。

三次产业比例由2016年的11.1:52.3:36.6调整为9.6:56.1:34.3。第一产业比重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同比增加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786元,同比增长6.4%。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6041美元。(2017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6.7518)。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7亿元,同比增长25.9%。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3.95亿元,同比增长88.5%;地税部门完成2.59亿元,同比下降4.9%;财政部门完成1.53亿元,同比下降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75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2.87亿元,同比下降6.9%;教育支出4.12亿元,同比下降5.5%;科学技术支出0.015亿元,同比增长2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2亿元,同比增长21%;医疗卫生支出1.76亿元,同比下降32.4%;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24亿元,同比下降0.7%;节能环保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19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亿元,同比增长22.6%。

全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259元,同比增长6.2%;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99元,同比增长6.3%。

第一产业

农业产值: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26.5439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农业现价产值完成17.7074亿元,同比增长2.83%;林业现价产值完成0.4728亿元,同比增长18.82%;牧业现价产值完成7.2240亿元,同比下降2.67%;渔业现价产值完成0.2146亿元,同比增长3.46%;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完成0.9250亿元,同比增长0.54%。

种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650.9公顷,同比下降3.95%。其中:玉米播种面积18674.5公顷,同比下降4.84%;蔬菜播种面积9907公顷,同比增长2.55%;油料面积24.7公顷,同比下降21.5%。年末果园面积2658.9公顷,同比减少1.94%。其中,苹果园面积119.6公顷、葡萄园面积1250.1公顷、桃园面积300.9公顷、梨园面积650.9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0.3561万吨,同比下降0.52%。其中:夏粮产量0.0135万吨,同比下降0.7%;秋粮产量10.3426万吨,同比下降0.52%。全年水果总产量5.6615万吨,同比增长7.95%;蔬菜产量68.6577万吨,同比增长3.55%;油料产量50.3吨,同比下降18.21%;棉花产量5.6吨,同比下降30%;果用瓜产量1848.2吨,同比增长116.7%。

主要畜禽产品产量:当年出栏大牲畜6410头;当年出栏肉猪190691头;当年出栏羊157765只;当年出栏家禽1937650只。畜禽主要产品产量:当年肉类总产量22285吨;奶类总产量8400吨;禽蛋产量7112吨。年末大牲畜存栏5231头;猪年末数107136头;羊年末数103424只;家禽年末数782778只。

林业生产:全年造林面积700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500公顷,省级通道及两侧荒山绿化工程200公顷,四旁植树16900百株。本年育苗面积827公顷,木材采用1387立方米。

渔业生产:年水产品养殖面积284公顷,水产品产量1402吨。

农机及化肥施用: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4.4657万千瓦,同比减少3.4354万千瓦,同比下降19.19%。全年农用柴油使用量6645.89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3135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498.45吨,农药使用量475.73吨,农村用电量20016万千瓦时。

第二产业

规模以上工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97.55亿元,同比增长25.08%。分行业看:炼焦行业98.06亿元,同比增长46.59%;煤炭开采和洗选业9.01亿元,同比下降0.17%;橡胶和塑料制品业8.63亿元,同比下降65.91%;食品制造业14.16亿元,同比增长1.07%。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8.05亿元,同比增长6.1%。分行业看:炼焦行业9.26亿元,同比下降1.8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11.34亿元,同比下降16.1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0.83亿元,同比下降65.23%;食品制造业3.66亿元,同比增长1.45%。

新兴接替产业:新兴接替产业增加值9.98亿元,同比下降13.22%,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6.23%。其中:食品制造业增加值36578.5万元,同比增长1.45%,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6%。

传统产业:传统行业增加值28.07亿元,同比增长41.89%,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3.77%。其中:炼焦业增加值92552.2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4.32%,同比下降1.81%。

经济效益:工业产品销售产值200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36.87%;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同比增长43%;利税总额35.58亿元,同比增长447.95%;利润总额27.69亿元,同比增长761.1%;亏损企业亏损额3.54亿元,同比下降40.2%。

用电:全社会用电量212703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76%,全县全社会工业用电总量181086.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2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用电总量117223.7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7.81%。

建筑业:全县建筑业增加值7.4亿元,同比下降12.8%。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单位21个。建筑业总产值4.1亿元,同比下降2.4%,竣工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100%。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全年邮政完成业务总量2383万元,其中邮件类完成2517件,包裹类完成135852件,特快专递类完成4839件,汇兑业务完成337笔,报刊业务完成270836份,邮政储蓄业务完成10.6亿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2.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1.2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0189万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0.69亿元,同比增长8.8%。从划分标准看: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完成7.41亿元,同比下降6.7%;限额以下单位零售额完成53.27亿元,同比增长11.4%。从地域看:全县城镇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9.67亿元,同比增长7.34%;乡村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1.01亿元,同比增长10.27%。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8.5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57.1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46.25亿元;广义政府存款9.22亿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6.91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1.76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45.15亿元。

全年财产保险承保11600笔,保费收入7455.19万元,支付赔款总额6191.88万元,赔付率83.92%,人寿保险保费收入6499.75万元,赔付支出157.49万元,综合赔付率57.22%。

2017年共接待游客721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78.17亿元。

清徐,古称梗阳,始建于春秋,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清源县。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于县之东境置徐沟县。1952年7月,清源、徐沟两县合并,取两县县名首字,称为清徐县,县城在东湖街道。[5]

据马峪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在清源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出土的文物有灰陶和红陶器的沿、底、带耳、鸡冠耳及角、盖、足等,还发现有石环、纺轮、石斧等,是典型的新石器仰韶文化。

在尧舜时期,唐尧初都在太原,并建唐城,清源就属唐。实际上的尧都就在今尧城村,并在此立四时八节。

夏分九州,清源属冀州。

周代,冀州又分为幽、并二州,清源属并州。

公元前629年秋,晋国在清源检阅军队,建立五军去抵御狄人,赵衰为卿。《永乐大典》记载,清原即清源。

山西省太原“清徐县”概况

清徐县夜景

公元前555年秋,中行献子见梗阳之巫皋。后来,梗阳又成为祁氏之食邑。

公元前514年秋,晋国魏献子为政,将祁氏之田分为七县,梗阳就是其中之一,这是梗阳成为县城的开始。

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春秋结束,战国开始,梗阳属赵。

公元前288年(赵惠文王十一年),秦取梗阳,地入于秦。

公元前247年,秦灭赵国,设太原郡,梗阳属太原郡。西汉郡国并行,梗阳属韩国。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设代国,都晋阳,封其子刘桓为代王。此时,梗阳属代国。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首创十三州刺史部,梗阳降为并州刺史部太原郡榆次县的乡。自此时起,西汉、东汉、三国、晋,梗阳一直为榆次县的西境。

公元448年(北魏太平真君九年),撤销榆次县,梗阳随之并入晋阳县。公元500年,北魏景明元年,恢复榆次县,梗阳又随之归属榆次县。公元582年,隋初,梗阳又归属并州晋阳县。

山西省太原“清徐县”概况

清徐县城

公元596年(隋开皇十六年),析晋阳和榆次的部分地区新建立清源县,在梗阳城北新建县城,因城西北有清源水而得名,此为清源称县之始。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又废清源县而并入晋阳县。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又恢复清源县。从此开始,唐、五代、金均为清源县。

公元1220年(金兴定四年),清源置晋州,辖徐沟、太谷、祁县三县。

元代废州,仍为清源县。元、明、清均为清源县。

公元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清源降为乡,隶属徐沟县管辖。

公元1912年(民国二年),恢复清源县建制。公元1915年(民国四年)又降为镇,属徐沟县。公元1917年(民国六年)又恢复清源县。

公元1952年7月,清源、徐沟合并为清徐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