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其实就是做到这一点——善护念

开悟其实就是做到这一点——善护念

人们想开悟,最根本的来说,就是要解决“念”这个问题。

01 念头是开悟的最大障碍,它会遮蔽事物的本来面目。

例如,去逛博物馆,大人忙着判断或评估展示的艺术品,而小孩只是观看而已。

小孩不会去猜某件艺术品价值多少、某个雕像历史有多悠久,也不会去想某位画家的作品比另一位更好。

小孩的观感是完全单纯的,只是接受所见到的。

开悟其实就是做到这一点——善护念

而大人是透过自己的各种念头和心理投射去看艺术品,所以大人看到的只是艺术品的“像”。

大人看艺术品的视角是狭窄的,他只是透过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看,他能看到的事物都在自己的意识能理解的范畴内,是很片面的。

而小孩看到的艺术品是全面的、整体的,是本然的。

只有不带任何念头,只是单纯的用觉性去看,才能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

开悟其实就是做到这一点——善护念

02 《金刚经》的藏眼是“善护念”,它也是要解决“念”的问题

《金刚经》的缘起是须菩提问佛祖“为了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如何降服妄心。”

如果能做到“善护念”,那么就能降服妄心。所以如果细细琢磨,《金刚经》整篇其实都围绕着如何善护念展开。

佛祖给出的答案是“应无所住生其心”,唯有不住相、不偏执,才能把握实相。

开悟其实就是做到这一点——善护念

03 善护念就是用单纯、赤裸的觉性去看事物。

佛祖说要无所住生其心,道理似乎懂了,但是又觉得有点抽象,具体如何去实践呢?

具体来说,就是用单纯、赤裸的觉性去看事物。

不追逐任何念头,不被任何情绪和感官知觉带走,让心如其本然的安住,这时觉性就会显现。

当你看着一朵小花的时候,你不能替它定名,不能将它归类,也不能说它属于哪一个物种----如果你忙着做这些事,就看不见这朵花了。

用你的觉性观察它对称的纹理,去感觉它的质地,如此才能了解这朵花的本质 。

开悟其实就是做到这一点——善护念

04 让觉性成为第一选择

通常,当人们看到一样事物时,马上就会起心动念,念头一起,就只能看到心理投射的事物的像,而不是事物本身了。

觉性和念头是不能共存的,当念头起时,觉性就被遮蔽了;而当觉性出现时,念头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最无奈的是,人们从小到大一直在训练大脑,所以念头是我们的第一反应、第一选择,念头总比觉性要先到一步。

开悟其实就是做到这一点——善护念

我们虽然也能有意识的去使用觉性,但是时间很短,也许不过10几秒而已。

所以,要想开悟,就要练习使用我们的觉性,由10几秒到1分钟,再到1个小时。

让觉性变成你的第一选择。

如果你能1个小时安住于觉性中,你就已经解决了“念”的问题,你已经开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